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现今的历史教学改革中,在大力提倡教学中人文精神发扬的同时,却出现了忽视理性精神的现象.本文从理性精神入手,探讨理性精神的实质,以及把理性精神与历史教学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意义上,再现“历史真实”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述。历史影片的成功不在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因为“历史”绝对客观的真实已经完全消弥。“影视史学”和“书写历史”有完全不同的历史真实标准。历史影片的成功之处是“客观历史精神和主观艺术想像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烟霞明宫》写活了历史,文中信史的成分很足,原始历史信息的含量很高。《烟霞明宫》写活了人物,作品以"改变大明国历史进程的"青州美人"万贞儿作为核心人物,倾注了巨大的生命体验与人生感悟,进而激活了这段尘封的传奇历史,让凝固于历史中的风云人物一个个鲜明生动、栩栩如生起来。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5000多年发展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高度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也是新时期新实践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时代性,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新时期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艺的人文因素和历史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文艺中的人文因素都是被历史化了的并以具体的历史形态呈现出来的。非人文的历史精神表现在:庸俗历史学和庸俗社会学的倾向;直观反映论倾向;科学主义的倾向。非历史的人文精神表现在: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意志论的倾向;各种空想主义和幻想主义的倾向;各种原始文化主义和自然文化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历史精神是群体相同相通、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与理想人格,内蕴着群体的生存智慧、美德涵养与社会担当.历史精神产生于群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彰显了群体精神生命的历史传承与追求,也塑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族性与精神血脉.民族的历史精神是民族之魂的体现,引导学生对民族历史精神的感知、理解和传承是个体获得国家认同与身份认同,增强历史...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主义诗学以历史叙事、文本、表述和话语为建构元素,批判性地考察历史及历史修撰的转义性、文本性、创造性、虚构性、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传统意义上的倡导客观元叙事的历史意识受到了极大的质疑和颠覆。在这种“历史转向”的文学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异军突起,在对于外部传统及自身内部的双重“否定”中,建构了文学的精神价值要求与消费时尚的审美接受向度相“悖反”的统一,找寻到了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道德尺度与历史尺度“握手言和”的第三种立场。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标志着这一重要的小说创作思潮思想上的日渐自觉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梳理大学的历史发展对探讨学校精神很有必要。中国现代大学的历史约120年,同时又有古代大学的概念。中国近现代大学在体制上效仿西方,但其精神则深植于丰厚的中国文化,并随着中西交流和时代变迁而演变。“立公新民,能成其大”可作为北城精神的一种概括,能够突出北城的根本特征和价值追求,即:公益办学,民办体制,包容的胸怀、无畏的勇气、宏伟的志向,通过创新实干,发展成为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9.
当前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对学生认识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如何通过影视认识历史,如何发挥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正面功能等一系列问题对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作品,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人的成长往往是在"批判"中实现的,"批判"就是"否定之否定",就是超越、发展和成就自我。"批判的精神"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秉持"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自己的智慧"的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今的历史教学改革中 ,在大力提倡教学中人文精神发扬的同时 ,却出现了忽视理性精神的现象。本文从理性精神入手 ,探讨理性精神的实质 ,以及把理性精神与历史教学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跃 《文教资料》2020,(6):101-102
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传播任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历史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与民族精神的整合关系,并从历史课程和文化传承两个层面,探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历史反思,在历史中总结经验,培育中学生的民族精神,以促进我们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节选)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妨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颤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娲行摸索 我是千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学历史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参,而要创设一定的环境,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去质疑,使历史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所侧重的应该是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层面,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以及技能,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提高利用历史智慧解决现代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就针对历史课堂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是时代文明的结晶,培育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在当代显得更为迫切。中华民族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立足于社会实践,传承历史文明、不断开拓创新,广泛而大量地吸收、融合外来其他民族优秀的精神内涵,促进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升华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富强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什么?历史能告诉我们什么?本文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以经验、知识或传统的形式存在于今人的回忆与思考中的“过去”。而过去之所以能够以历史的形式存在,是因为它对现实具有意义和价值。意义是历史的风骨,价值是历史的品格。它们是人类认识和反思自己的重要依据;也是今人了解过去、预测未来、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立论基础。因此,人类必须重视学习和理解历史。  相似文献   

19.
美学精神在实质上体现人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这种人的生命和自由精神在人史关系、主客关系和天人关系相对立的情境下往往表现为美学意义上的崇高精神;在人史关系、主客关系和天人关系相统一的情境下往往表现为美学意义上的和谐精神。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和和谐精神总是通过弘扬人的崇高精神逐步地加以实现的。我们需要描写壮美和崇高的人物、事件和现象,以感召和呼唤的激情,用壮美和崇高的精神培养和增强人们的不畏艰验和追求光明的信心与通气,推动我们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0.
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襄复旦百年盛典,一起见证这历史的一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