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果戈理论     
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最伟大的代表和奠基人之一。果戈理在自己的优秀作品中,以巨大的力量嘲笑了他生活时代的官僚地主社会的弊端,讽刺了农奴制俄国的现存秩序。果戈理指出,现在管理俄国的人,精神空虚,行为卑鄙,不学无术,他们是一伙骑在农民头上的地主和控制着国家的官僚。他用自己的作品帮助那些真诚热爱祖国的  相似文献   

2.
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为我们刻划了几个栩栩如生的地主形象。这些形象不仅互相补充,以巨大的讽刺力量揭开了十九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帷幕,在我们面前露出了一个骷髅般的鬼蜮世界,而且敲响了农奴制必然灭亡的丧钟,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所谓“死魂灵”一是点明这部书要讲的是地主乞乞可夫搞投机买卖,购买死魂灵(死农奴)的故事;二是暗示出他所刻化的形象都是行尸走肉,都是生而犹死的“死魂灵”。这是就其共性而言。但是,果戈理笔下的这些地主的形象并非一模一样,“死魂灵”的特征是通过一个个鲜明的个性体现出来的。 在果戈理所刻划的几个地主形象中,有一类是消费者的典型。他们或者无所事事,坐吃山空,或者狂欢乱赌,肆意挥霍,总之是过着自甘堕落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死魂灵》足果戈理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也址俄国实主义的主要奠基作品之一。小说由一个五等文官乞乞科夫走访地主庄园收购“死魂灵”的活动组成。乞乞科夫来到N市,向周围地主们廉价收购已死但尚未向当局注销的农奴,目的是将死农奴作  相似文献   

4.
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长河中,果戈理的长篇讽刺小说《死魂灵》,被公认为“自然派”的奠基力作.这部被高尔基看作是“俄国文学上无与伦比的作品”①,是一幅无情揭露农奴制社会的讽刺画,深刻批判地主世界的百丑图.它的问世,象万里长空的一声霹雳,“震动了整个俄罗斯”(赫尔岑语).  相似文献   

5.
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他在其代表作《死魂灵》中以精湛娴熟的笔触,不仅深刻揭露了那个时代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同时也为我们刻画了五个不同的典型地主形象。他在小说人物性格,以及突出人物性格的环境描写上,讽刺艺术匠心独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果戈理是 1 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伟大的讽刺作家。他是继普希金之后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世界上已经很久不曾有过一位作家 ,对于自己的人民 ,像果戈理对于俄国一样重要。”“果戈理所以重要 ,还不止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的作家 ,而且同时还是一个学派———俄国文学可以自豪的唯一学派的领袖……我们应当肯定地说 ,我们的整个文学 ,只要它是在本国作家的影响下形成的 ,都是以果戈理为依归的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充分想象他对于俄国文学的全部意义。”〔1〕 著名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大作家,有一次他请诗人茹科夫斯基来评价自己新创作的剧本。稍休息了一会儿后,果戈理就开始有声有色地朗读起自己的剧本来。可是茹科夫斯基听着听着,竟然打起盹来,果戈理皱了皱眉头,就停止  相似文献   

8.
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运用他特有的幽默和讽刺手法,勇敢地直面俄国社会现实,揭露并解剖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惯常不愿启齿的平庸和琐屑,并通过庸俗不堪的一群人物形象充分地揭示出俄国农奴制社会现状的腐朽和阴暗。  相似文献   

9.
果戈理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但学界对其宗教思想知之甚少。研究果戈理的宗教思想可以更加深入理解他和他的文学作品以及俄国当时的哲学、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0.
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讽刺大师。他是对鲁迅影响较大的作家之一,鲁迅在1907年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摩罗诗力说》中高度评价了果戈理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直至在晚年还翻译了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和中篇小说《鼻子》,在自己的杂文中多次谈到果戈理及其作品,并对果戈理的讽刺艺术作了高度评价。果戈理创作和鲁迅前期小说的创作思想是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表达出来的,本文将他们的共同点——讽刺艺术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地主阶层的形成过程与“抑商”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业的发展会破坏地主阶层的利益基础——小农自然经济,在以通过租佃土地收取地租的方式获取本集团利益的方式下,封建社会中最大的利益集团—地主阶层—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必然会采取抑商思想和政策,抑制商业的发展,进而抑制商人阶层的壮大。  相似文献   

12.
"地主"作为一个文学叙述的对象,在不同时期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呈现。文章主要对50年代抗战小说中的地主形象的独特性和形成的背景原因做出论述。分析了其中没有独特个性、只有雷同特征、类型化的"汉奸地主"形象,指出了这一地主形象契合了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土地政策,契合了人们对土地的渴求、对原来土地占有者仇恨的心理。正是在这种背景中,出现了这一时期特有的地主形象。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作品《红旗谱》中的地主冯老兰,是政治话语中的阶级代言人;九十年代作品《白鹿原》中的地主白嘉轩,是浸染着儒家文化、充满人格魅力的宗法家族制的维护者;2007年出版的《青木川》中的地主魏富堂,是在人性关照下的多元化的人物。通过这三个地主,可以看出几十年来当代历史叙事的变化和作家的政治理念、文学观念、美学观念等精神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晚清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首先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大搞“借法自强”,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迫切需要及自身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借法”局限在“学技”领域。最后,西方列强的侵略政策,清朝最高统治者对汉族地主阶级的心怀猜忌和封建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不断阻挠,是促使“借法自强”一直局限于学技不学政状态的又一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的成功之处在于书中的很多人物都是“如实描写”的典型,其中以鸳鸯、晴雯、司棋等为代表的一群女奴形象尤为感人至深,令人读之难忘。可以说,她们的形象是对封建社会末期官僚地主家庭中被奴役、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奴反抗性格的典型概括。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过程-事件分析”策略,对清中叶温州因粮食危机引发的骚乱进行了透视,发现:政府“地主政权”的角色扮演加剧了危机的严重性;宗族组织不是由于其慈善功能,而是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生存理性和安全理性起到了社会“减震器”的作用,从而恢复了社会秩序。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宗族在今天的社会治理中所具有的地方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代土地租佃制在官田和私田上广泛适用。在土地租佃制下,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是实物地租,同时,货币地租也有很大的发展。水佃权的转让及“二地主”的出现更加剧了租佃关系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宋代土地租佃的性质是一种契约关系,佃农的法律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种租佃契约关系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This report on an application to leave school by Chung Chih-min, a student in the political science department of Nanking University, is a voluntary criticism of his error of entering the university through the "back door." It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attack on landlord and bourgeois consciousness by the worker, peasant, and soldier students. It also reflects the angry revolutionary atmosphere of the educational battle line.  相似文献   

19.
州郡领兵制度是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地方军政组织形式,是以中央军事将领兼领地方官,或者以地方官加军号领兵为形式的军事制度。这一制度产生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地主经济,是三国割据鼎立形势在地方政权上的反映,是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在政治、军事上分权的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20.
《秦妇吟》的主旨,既非热情歌颂农民革命运动,又非仇视诬蔑农民革命,也不是对现实生活作“自然主义”的描写,而是表现人类追求生存的一般本性,是对和平的向往与对战争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