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时期中国有百越,百越按汉语为很多种越人之意。《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后汉服虔注《汉书》为“非一种,若今言百蛮也”。据此,即由浙江到越南沿海地区都是汉人称为“百越”之地。但是从古越语来看,越人称“百越”则又不同。古越语“百”与“卜”、“濮”、“白”同音,意即“人”,即“百越”在越语解为“人越”,越语用倒装,译为汉语为“越人”之意。这种“越人”分布是在楚国南方即五岭山地前后。《吕氏春秋·恃君览》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蜀道网络中,金牛道长期是主线之一。《蜀王本纪》等文献记载其开通于战国后期秦举巴蜀之际,但根据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可知,金牛道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时期已经初步形成。战国晚期秦举巴蜀后开展大规模栈道建设,正式建成连接蜀中、汉中以至关中的中国古代西部交通大动脉,金牛道则是其中从汉中至成都的著名交通线。  相似文献   

3.
郑金洪 《寻根》2003,(4):114-118
黄姓称“轩辕世系”,据传黄帝24代孙姬石于周时封于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后裔遂以国为姓。黄姓又称“江夏世家”,一说是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发祥于湖北江夏县;一说自春秋战国以来,黄氏族众或仕或隐,或散或聚,多在长江流域的江夏地区。黄氏入闽世系主要有二:即黄守恭世系、黄峭山世系。  相似文献   

4.
楚国是周代一个多民族的诸侯国。楚国从周成王时封国到战国末年秦灭楚的八百多年里,先后统治过的地方约占周王朝全部国土的二分之一左右,其范围大约包括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六个省的全部,以及陕西、河南、山东、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在这么辽阔的地域内,境内的族类相当复杂,蛮夷众多,而楚族只是楚国境内的主体民族之一。因此,不能把楚国与楚族的历史和文化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平而河、桃城河流域沿岸的悬崖峭壁上,一幅幅巨大的岩画构成了左江流域浩瀚的画卷.它古朴粗犷的造型及宏大的气势,在世界古代岩画艺术殿堂中独树一帜——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左江古代岩画群.战国至东汉时期,左江流域是岭南百越民族中的一支——骆越人的主要聚居、活动区,左江岩画就是这一时期骆越人的杰作.迄今已发现76处,遍及广西南部的凭祥、宁明、龙州、大新、崇左、扶绥六个市、县,绵延200多公里.  相似文献   

6.
战国中山,是战国中期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鲜虞族建立的候国,后为赵、燕所灭。中山国鼎盛时期,曾与韩、赵、魏、燕等大国结盟,共同发起"五国相王"(即称王)运动,与战国另外三雄秦。齐、楚抗衡,成为仅次于七强的"于乘之国"。但史籍对中山国的记载非常简略,使它成为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王国"。河北省博物馆举办的"神秘王国--中山国"展览,在详细查阅史籍和认真研究中山国出土文物、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选取260余件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物,辅以照片、文献。壁画及部分复原景观,生动地展现出战国时期中山国曲折的历史和精美的文物。…  相似文献   

7.
裴登峰 《寻根》2002,(6):17-20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社会急剧变革、思想空前活跃的一个时代。与春秋相比,战国在某些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做了如此概括:“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因而王夫之《读通鉴论》称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的确,战国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的感情。一旦要离开时,便有割舍不开的眷恋。《孟…  相似文献   

8.
二、碰撞 匈奴自其出现之初就与中原王朝存在着互补关系,两者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战国末期。匈奴族日渐强盛,经常袭掠边界。汉初,采取“和亲”政策,双方一度安宁。武帝时期,面对匈奴族对汉的强势,发动反击,并取得胜利。此后,匈奴分裂,南匈奴依附于汉,逐步融人中原。  相似文献   

9.
邹华享 《寻根》2004,(5):110-113
湖南不少市(地、州)、县出版的方志上有姓氏名称和数量的记录,根据对这些记录的综合整理,分析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湖南境内使用的姓氏有2116个。这个数据会有些出入,但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湖南姓氏从哪里来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代,未直接处于中央王朝管辖之下,境内“蛮”、“越”族聚居,基本上仍处在原始氏族社会的后期。“蛮”、“越”族所形成的部落,是否使用过姓氏,有多少姓氏,尚待研究,即使有,也是极少的。据传说,炎帝部落的某些支系由于黄帝的追逐征伐以及后来中原华夏集团和夏、商、周王朝势力的威胁、排挤,进一步往南…  相似文献   

10.
“昼族”又称蛋民,是我国水上居民的旧称,主要分布在两广和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大约自先秦时代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越族之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民族群体,便是蛋族。关于“昼族”先祖的具体由来问题,在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但大致说来,却可以认为是古越人的后代。  相似文献   

11.
从龙山时代晚期开始,成都平原的文化就同周边文化有一定关系。二里头时期,良渚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通过三峡进入四川。夏、商文化进入四川,催生了古蜀文明。春秋时期,由于秦、楚的兴起,阻断了蜀与中原的联系,使古蜀文明的发展一度走向低谷。战国早、中期,古蜀文明再度辉煌。秦灭蜀后,蜀文化一步步削弱。到西汉,汉文化逐渐取代了蜀文化。  相似文献   

12.
秦陇舆地     
史杰鹏 《寻根》2002,(1):89-93
在《汉书·地理志》中,秦包括的地域极为广阔。计有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巴、蜀、广汉、犍为、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柯、越、益州22个郡。不过当初春秋时的秦国,可远没有这么大的地盘,在我们的印象中,“秦”一般是指今天的陕西省一带。巴、蜀等地是战国时被秦国并归为郡的,武威以西的地方是汉武帝从匈奴手中抢来的,武都、柯、越等地则是从西南夷手中抢来的。秦国得名的由来,不在陕西,而是在陇西天水秦亭秦谷这个地方,《说文解字》中说:“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  相似文献   

13.
《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体系比较完整的专门论述教学问题的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晚期。它对先秦官学与私学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思想进行总结,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奠定了中国古代教学理论的基础。当前,展开《学记》教学思想的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炎黄时代姬姜二族的“三缘”关系○霍彦儒据我国考古界研究表明:黄帝的年代为仰韶文化晚期与龙山文化早期之间。炎帝在黄帝之前。那么,炎帝的年代应在仰韶文化晚期之前。以此推算,炎黄时代应在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早期之间,即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在这...  相似文献   

15.
渠怀勤 《寻根》2021,(1):135-137
一 成书干战国晚期的《世本》,王梓才辑本载:东周诸臣之有氏可记者……渠氏;东周同姓国诸臣之有氏可纪者……渠氏.《春秋》及“春秋三传”记载的“渠伯纠来聘”“渠孔御戎”“齐氏之宰渠子”,证明了东周时期已有渠氏. 渠氏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 1.渠伯之后.唐林宝《元和姓纂》、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均载:渠,周大夫渠伯之后.  相似文献   

16.
都江堰     
罗开玉 《寻根》2002,(6):70-78
都江堰创建于战国晚期的李冰执蜀时期,2200多年来,一直连续使用至今,至1998年实际灌溉面积超过一千万亩,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对人民造福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大型水利工程与珍贵物的结合体,同时也是研究古蜀化的活化石。2001年,被列入世界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西周时期湖北地区经济由于生产工具和劳动技能的提高,农业和手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受周王朝礼乐制度和南方百越民族化的影响,湖北地区的楚国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钟乐化。  相似文献   

18.
任崇岳 《寻根》2006,(3):21-26
建立过辽朝的契丹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其族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鲜卑人,至元魏时,这支少数民族自号契丹.尽管这一民族因与其他民族融合而不复存在,也有学者说如今的达斡尔族就是契丹族的遗胤,但达斡尔族与契丹族毕竟不能划等号.一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社会风俗,已经湮没无闻的契丹人有什么样的社会风俗,至今仍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擅长外交的战国纵横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战国诸子中的纵横家,擅长外交,精于谋略,热衷权变,叱咤国际风云,对战国历史的进程有重要影响,在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纵横家的出现是以七雄争霸的国际环境为背景的。纵横即合纵与连横,从地域来说,原是...  相似文献   

20.
正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祖,从《史记》以来为历代帝王所追溯,其追溯的方式即世系的附会。其追溯的本源起自先秦,从原始口传文献开始,到西周奠世系所产生的制度文献,再到战国以来的整合文献,黄帝从一族、一姓之祖变成诸族、诸姓的共祖,就在于这几个阶段内世系文献的渐次附会。一、黄帝与原始世系文献原始世系文献主要是指保存于《山海经》中的世系材料。有关黄帝一系及其特点如下所示:其一,血缘的交叉与世系的单线传承。早期部分部族之间虽然存在血缘上的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