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就如何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谈一些实践研究与体会。一、变“听”数学为“找”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能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积极主动地去“找”数学,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乘法…  相似文献   

2.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它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让生活经验演绎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演算纸上的智力游戏,它就在我们身边,是有用的,有趣的,精彩的,妙趣横生的。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为基础,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把丰富多彩的数学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尺子、课桌椅、书本、饮料吸管、剪刀、水管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学习、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有几种角……生活中的数学题材是学生熟悉的,他们会感到亲近,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人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让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贴近实际,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勾股定理应用”这一内容,我没有把书上的例题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是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的体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加…  相似文献   

6.
曹志玲 《成才之路》2009,(19):23-23
一、生活情境中“找”数学 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杨黎 《成才之路》2013,(11):75-75
新课标下的数学不仅注意到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更注意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课堂生活化,知识生活化,运用也生活化,也就是注重生活与课堂的融合,所以数学课堂要有生活的气息,蕴涵着新的要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找一找"数学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数学的生活化,学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师的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去"想",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一年级学《统计》时,  相似文献   

8.
1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  相似文献   

9.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现实世界是化学知识的丰富源泉,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多从生活中“找”教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化学、“想”化学、“用”化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处处用化学”,应当成为改革传统教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中组织数学学习。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走进生活数学的自由王国,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原型,让…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38-3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中组织数学学习。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走进生活数学的自由王国,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一、新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小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正因为如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级下册第88页"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找一找、认一认、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并感受角的大小的关系。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教具学具】CAI课件、三角板、角(2个)、圆形纸、连接  相似文献   

14.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怎样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在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联系生活实际,创没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动机《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善于从学生所掌握的已有知识和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能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魅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倍感数学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一、在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理念呢?笔者认为,当前的数学教学应打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无形屏障,让数学走向生活。一、数学源于生活,激发探索欲望“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弗赖登塔尔语)。因此,数学教学应像《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数学教学应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效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体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犤设计理念犦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只有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欲望,他们才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为此,依据“做数学”的理念,我设计了《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让学生经历“做角”的过程,发现角的特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学习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和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1.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主动、自主、生动地“做”“做数学”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最后还要用于生活。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倡导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意义,这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展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呢?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与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