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学中不是缺少美感,而是缺少重视,缺少发掘。一直以来,我们只是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忘记了构成语文的主要部分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古今名篇,这实际上是对语文资源的一种浪费,是对美的一种漠视。  相似文献   

2.
观姚嗣芳老师《鸟的天堂》一课后,我有不吐不快的惊喜与冲动。 一、还原语文课的语文味 新课程改革一路行来,一些人在表面花哨的“吆喝”中正越来越远离语文课的本真:满堂无序的“自主”却陨落了教师的引导与效率,看似雅致的人文写意却背离了原有课文的价值指向,机械生硬的文化术语堆砌让语文课本来的面目全非……正是如此,有人呼吁“让语文回家”。  相似文献   

3.
让真实、朴实的语文课精彩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出精彩的好课,是许多语文老师的追求。近两年,当大家对课改理念由外在形式的模仿进入内在实质的追求时,“精彩的语文课”已和“虚假”、“热闹”无缘,小语界如今吹起了追求真实、朴实的清新之风。这较之课改初期追求“浮华”、“热闹”来说,  相似文献   

4.
语教师几乎都熟悉吕淑湘先生的一句话:“语课,关键一个活字”。然而职校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得本来看重专业技能、轻视化学习的中职生对语学习提不起兴趣,整个课堂像一潭“死水”,很难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职校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趣味性、艺术性和应有的教育性,迫切需要我们走出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误区,积极探索新的语教学模式,让语课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教育正从客观主义向建构主义方向过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前提,而多媒体技术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的工具。语文课如果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就能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优化教学过程,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语文教学亦如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勤于创新,源源不断地注入灵性活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课才会有声有色,灵动多彩,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7.
刘军 《现代语文》2009,(7):93-94
语文老师不止一次地感慨学生不爱学语文,语文界不止一次地呼吁要重视母语的学习,社会各界也不止一次地责问:语文到底怎么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笔者也一次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这样一门充满人间至情至爱的学科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为什么这样一门教人以真善美、培养人以浪漫情怀的学科学生会置之不理?是教材编写的不够丰富、不够精彩还是……困惑中笔者反复地研究了于漪老师和魏书生老师的课,发现在他们的课上,学生充满了求知欲,个个兴趣盎然。除去他们个人的博学与魅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课不是在完成已备好的教案,他们是带着学生让学生去挖掘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去感受文中的情、文中的意。他们的课堂是活的,是生动有趣的,是充满生命体验的课堂。他们的课堂是真正体现教师、学生、文本的沟通和对话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绝对不会出现雪融化了变成春天就判为零分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观姚嗣芳老师《鸟的天堂》一课后,我有不吐不快的惊喜与冲动.   一、还原语文课的语文味   新课程改革一路行来,一些人在表面花哨的“吆喝“中正越来越远离语文课的本真:满堂无序的“自主“却陨落了教师的引导与效率,看似雅致的人文写意却背离了原有课文的价值指向,机械生硬的文化术语堆砌让语文课本来的面目全非……正是如此,有人呼吁“让语文回家“.……  相似文献   

9.
如同每个电视台关注自己的收视率一样,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可如果我们现在就"你喜欢语文课吗?""语文课有意思吗?"这些问题对  相似文献   

10.
生动活泼的语文课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把语文课上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文本,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阐述了上活语文课的经验和方法,深入探析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高效性的作用及途径。精心设计课前导入,课堂情趣横生,把演讲搬上讲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说到上语文课,不少语文教师就是读读教材,分分段,找找作者写作意图,归纳一下主旨,总结几点艺术特色,墩几个练习.写几篇作文。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学目的的应试性,教学对象的局限性,教学内容的片面性,教学方法的物化性,教学训练的单一性。这种语文教学只抓中考.只盯尖子生,只讲语文教材,只传授语文知识,只搞读写训练。因而,整个语文教学走向死胡同。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运用图画、迁移体验、配乐表演等激发学生朗读的浓浓兴趣,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文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绞尽脑汁不厌其烦地教。学生硬着头皮刻苦用功地练,到头来写的作文还是干巴巴的投有一点血肉,还是拿腔拿调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4.
缪素华 《教师》2010,(28):56-56
哲学课向来以艰深、枯燥、抽象闻名于生,尤其对初学者而言更是觉得这门学科空洞、单调、乏味,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可谓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中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因此要想调动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教师必须具备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让学生在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感受中,加深印象,引发思维,探究哲理。  相似文献   

15.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老子《道德经》中开篇的两句话。其中。“道”是指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语文课的道道本来就不少,但笔者认为。其实教无常规,针对不同特征的文章,根据不同的课型。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是各科之母,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各科知识的基础,大学、中学如此,小学更不例外。搞好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是摆在每个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这就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在讲读课文时必须做到生动、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因为小学生的智力特点是善于形象思维而弱于抽象思维。如何做到教学的生动、形象、直观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多方尝试和探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语文是智慧,更是情感的流露,是文字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聆听智慧,感受情感的熏陶,最终形成自己的语文的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过程,是给学生的精神生命打底子的过程。身为语文教师的我,有责任引导我的学生在课堂里和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掌握语文的精髓,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感觉和热情,让语文课“亮”起来。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书渎百遍,其意自见”。可是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并没有完全在课堂上落实这句话。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地位仍然搞一言堂。不给学生留下一点儿读课文的时间。有的也只是让学生默读一遍后。就开始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即使低年级的重点篇章也是这样,使学生一下子感到语文课的难度增加了许多,甚至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讲授《紫藤萝瀑布》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赏析1到6段的内容时学生所表现的视角的独特性和体验的多元性。笔者布置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讨论:你最欣赏哪句话,并说出理由,很多同学都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比较多的同学都以“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风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相似文献   

20.
闫怀娟 《考试周刊》2011,(59):50-50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讲活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活”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也应是语文老师追求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很不容易,它是教师素质、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综合体现。但它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总会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我认为,把语文课讲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