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鲁迅在小说《药》中,深刻而又全面地描写了辛亥革命,并全方位、多侧面地以革命者夏瑜的悲剧命运揭示出民众与革命和革命党人的隔阂及民众的愚昧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使得夏瑜这一形象蕴含了深邃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鲁迅小说《药》一文结尾出现的乌鸦在文中究竟有何作用和意义 ,多年来学界有较多的争议。有的认为“乌鸦”象征反动势力 ,乌鸦飞去 ,象征反动黑暗势力的消失。有的认为乌鸦没有按照夏四奶奶的希望飞上坟顶 ,有反迷信的作用。有的则认为象征革命者战斗的雄姿 ,乌鸦飞去又给读者以前程万里很有力量的感觉 ,这种景致的描写是作者战斗精神的渲染或烘托。还有的认为“乌鸦”没有任何象征意义 ,只是景物的实写 ,因为民俗认为乌鸦是不祥之物 ,在坟地常有出现 ,并有“乌鸦叫 ,死神到”之说 ,不可能象征革命者。但对此又有人质疑 ,如果不象征革命…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生活和作者对这些生活的认识,是<药>主题思想形成的基础.革命者失败的悲哀是由于没有唤起愚昧、麻木、落后的民众.这是作者通过作品主题思想所提出的重大社会问题.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才能深刻地理解作品主人公及其人物形象体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作品的结构以及其他表现形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文学是人写的,写人的,写给人看的。在名著经典的天堂中,上述内容似乎更显风景高雅、格调清新。在鲁迅的小说中,有对愚弱者的灵魂的悲悯和嘲讽;在鲁迅的思想中,还有对先知先觉者无谓牺牲的悲愤和同情。该情愫穿越时空余音不停,震荡在读者后人的心中。笔者试图对鲁迅的《药》作一番理论的思考,不当处敬请同仁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6.
7.
古今中外,凡是杰出的作家,都非常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生活。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非常注重细节描写的运用。鲁迅先生在他的《药》中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笔者试举两处,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8.
阳娟蓉 《时代教育》2010,(2):237-238
自有人类以来,死亡差不多己成为一个与人类同龄的古老话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与无限的困惑。本文以《药》和《祝福》为例来看鲁迅小说的死亡意识。文章首先对《药》和《祝福》中的死亡意识进行分析,其次,对鲁迅小说透露出死亡意识的原因和死亡价值的追问进行深入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药》的结尾多次写到乌鸦。对此,现行的高中语文参考是这样解释的:“篇末对乌鸦的描写,不但烘托了气氛,而且还借助乌鸦表现了母亲不理解儿子的悲哀。”对于如此解释,笔者觉得不尽合理,这里应包含更深层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读了小说《药》之后,任何一位读者都不会忘记鲁迅先生对"看客"人物的描写和揭露。"看客"这一角色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能引起读者永久性的共鸣,关键在于鲁迅先生对其进行了精深的艺术加工和创造。《药》中对"看客"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刑场"一节。一、看客的个像"哼,老头子。"(看客之一)"倒高兴……。"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的心理描写,艺术地与其它诸种描写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其形式多样,可谓匠心独特。这一艺术形式起着塑造典型形象、表现作者观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典型形象、推进情节发展、开拓独特意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是艺术以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不可忽视的手法。鲁迅小说《风波》中的细节描写对深化人物性格、揭示小说主旨具有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鲁迅,这位高举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的巨匠,以其独具的慧眼,用小说这种特殊形式,高屋建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现实,不仅每一篇都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成就,即使是细节之处也都有其独具的深刻性。关于这一点,我想用中学课本上的《故乡》这篇小说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关于农民题材小说在刻画主人公精神世界极具深刻性:如《故乡》中的闰土、《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风波》中的村人们,都在封建制度的摧残下变得麻木愚昧以至于呆滞;同时,还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6.
17.
周锡泽 《学语文》2002,(2):16-16
鲁迅小说《故乡》是一篇极富描写和抒情艺术的小说,可以说它是一篇融描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优美的散文式的小说。其中关于人物描写大家分析得比较详尽透彻了,但关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目,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和“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两处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和它们所深含着的意蕴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就这两个问题作一点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8.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隋语。”景为情设,景为情驭。大凡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捕写,大抵如此。  相似文献   

19.
20.
一、长衫,脱不下的脸面 细节一: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