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不仅具有重要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具有许多宝贵的“金点子”,需要我们去开发利用。只有认识、掌握这些“金点子”,然后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它。  相似文献   

2.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使教学法更加优化。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每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思纳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全国著名优秀教师魏书生就有“白天执教夜间思”的习惯,几年他就写满了几十本笔记本,他的教改成功经验也正是这些思索的结晶。由此可见,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们教师成长成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不记得是在某次教学研讨会上,听专家指点,铭记于心,还是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感悟心得,总觉得“心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是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走向最佳境界的必备素质。这十二字不仅包含了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法的教学要素.而且也指出其内在的关系:“心中有本”是走向最佳教学境界的前提;“目中有人”是走向最佳教学境界的关键;而“手中有法”是走向最佳教学境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变,在中国,黎世法教授又创立了“异步教学”。经过黎世法教授的推广,在国外,也有不少地方展开了“异步教学”。“异步教学”,它主要强调学生自己学习,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专心、大胆发言、学会交流、主动复习、自我作业、自觉改错,课后小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异步教学”,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知识的乐趣。原来,在课堂上,处处都是教师的声音,而我们这些学生只能当旁听者。因此,我们不能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看法,总觉得知识很乏味。但是后来,我们采…  相似文献   

5.
寇忠泉 《四川教育》2001,(11):14-15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一群刚走上教育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坐在一起讨论一个话题:他们听过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发现这些优秀教师在课堂上都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来完成教学任务。他们非常想学,但总也学不像,觉得很困惑。听了他们的想法,我思考良久,觉得他们的困惑很有代表性,这个困惑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讨论话题: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人标签” 或曰品牌,能充分体现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水平。它通过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个人气质等一系…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学设计的再现过程,又是一个教学创造性活动过程。教学后记作为完整教学过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教师授课后教学总结与反思的最好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地回顺、整理、总结,对于教师诊断教学、迅速接收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学设计的物化再现过程,又是一个教学创造性活动过程。教学后记作为完整教学过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授课后教学总结与反思的最好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回顾、整理、总结,对于教师诊断教学、迅速接收反馈信息、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在上课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都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得顺顺当当,即能按自己预设的路线走,不要出现什么“意外”,以致把课给上“砸”了。为此他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导语、过渡语,甚至连每一个环节几分钟都作了安排,期望在这样的“缜密”、“完整”而且“天衣无缝”中上出一节好课来。然而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其实如果我们能在课堂教学中正视这些意外,善待这些意外,并及时地转化这些意外,我们的课堂更会生  相似文献   

9.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而对上完课之后能否写好“教学后记”,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后记”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写好“教学后记”,  相似文献   

10.
袁燕红 《教育》2011,(21):51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我们的教师和课堂教学。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各自的理想和追求;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场所,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自然的环境中展现真实的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总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而大多时候,我们老师总以“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来搪塞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不去反思自己是否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是否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是否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不看做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些方面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那么学生的作文也许会是另外一种风景。  相似文献   

12.
“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这里包括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教学故事。它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办法,也成了教师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众所周知,今天人们更多的期望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发展。问题是,校本教研本身具有多种形式,究竟采取哪一种更加有效。经过尝试,我们选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期的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也要与时俱进。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必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一节课下来.每位教师都会对自己的教学感到有不足之处.这些教学的遗憾往往会导致教学的低效性。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到教学质量.新课改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提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引起教师的反思。大家有共同的心声,“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怎样才能达到有效性?”“什么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我在中学语文教学岗位上工作多年.回想从学校毕业后刚踏人教师行业.从心情忐忑的教学生.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这其中有过失败的体验.更多的是感受到只有有效教学才能让学生认可.提升自己。我在此着重从以下方面谈些个人的教学经验.和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4.
王昊 《教师》2011,(9):114-114
“儿童”这个词在拉丁语中意味着“自由者”,如何让幼儿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个性特征,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有效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没有固定模式可循,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更严格认真..认真阅读新课标的要求.可以概括总结为科学指导学生“学”的活动以及教师“教”的活动.这些要求的目的可以概括为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这些要求的实现和达成需要教师能够将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有新意.能够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课堂教学时间.能够合理有效地安排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教授弗里德曼认为 :“人们有这样一种强烈的倾向 ,总假设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即人们在认知他人时 ,常常假定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 ,于是把自己的特点归属到他人身上 ,即所谓“推已及人”。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投射效应”。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总以为学生与自己是一样的 ,把自己的认知特点归属到学生身上 ,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认知特点去学习。这些教师认为 ,自己研究了教学大纲、教材 ,制定了教学目标 ,采取了一定的教学策略、方法来讲授教学内容 ,学生应该达到规定的要求。而实际上 ,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通常达不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按照备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学生缺少升学考试的压力,也不必在乎教学内容和教师感受,在课堂上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整个课堂教学在教学双方的有意或者无意的推动下,显得既格格不入又“水乳交融”.这种教学错位的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和破解.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中职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使他们能够真正融入进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更加有意义.如何通过巧妙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先导,让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教学相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杨伟  赵成水 《科学课》2009,(7):18-20
科学课的总结课对每一位科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无论是课程标准、教材还是教学用书上都缺乏具体的模式供教师参考,科学课的总结课往往是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边缘”环节。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微小世界》单元的总结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走出教学反思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最早将教学和反思结合在一起的是教育家杜威,他在1910年《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他认为,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才能发现教学的意义;反之,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于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对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教师的水平上。我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角,学生多半只管当“录音机,”将教师的指导、教诲牢牢记住,并把这些通过自己的笔记录下来,便形成了习作。记得准确、流利、通顺者便是成绩好的学生,常常得到老师的赞扬;反之便成为“学困生”。我们怎么来解决习作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