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华夏星火》2009,(1):52-53
两年前,台湾“行政院”农委会主任委员苏嘉全发表“新农业运动——台湾农业亮起来”的施政方略,强调“创力农业、活力农民、魅力农村”。在这方面,台湾农村的金融扶持政策、“涨价归公”全民分享的农地交易制度和农会组织,都可以供大陆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鹏 《华夏星火》2008,(11):58-59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台湾经历了三次土地政策改革,对岛内的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台湾模式"。台湾的历次土地改革,均是以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目标,始终奉行"耕者有其田"的最高原则,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由此构筑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而实现了土地改革的目标,收到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伴随着多次土地改革,也产生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制度,主要包括土地金融制度、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保护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2014年以来,农业众筹兴起,都市人可以亲身参与到食物生产种植的过程中,吃到放心的瓜果蔬菜;根据订单决定生产,减少损耗,农业众筹正在试图重组传统农业链条. 同年3月,阿里旗下团购平台聚划算推出的“聚土地”,网民可以买下一块土地当上“地主”,从此每个月收到该块土地产出的蔬菜水果.目前已有超过400亩土地被认购.2014年9月,“淘宝众筹”确定了科技、农业、娱乐、公益等5个关注点.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上看,台湾农业在支持台湾工业起飞、解决贫富差距等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农业发展方面,台湾一直注重将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农会等农业合作组织,调动农民自己的积极性。大陆常见的“公司+农户”的模式,从根本来讲是团体对个体,农民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而台湾的农会是农民的自发组织,它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是团体对团体,农民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5.
16世纪都铎政府推行宗教改革政策,解散了全国的所有修道院,将其土地没收。而与此同时,英国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变革,被有些史学家称为“农业革命”。试从土地保有权、圈地运动两个方面,就都铎政府没收修道院土地的政策对16世纪英国农业经济变革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完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 《科教文汇》2008,(29):199-200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农村改革关注的焦点。在农户获得农地承包权和使用权之后,如何实现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土地生产率,稳定农业生产,并为无地农村人口或有志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户获得土地经营权提供途径和机会,应该成为农地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尤其在WTO框架下,应该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7.
对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及其变化特征的研究是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从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角度出发,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内涵界定为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投入强度三个方面,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的方法,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的调查问卷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大城市郊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明显的“非农化”与“非粮化”的趋势,其中近郊区农户以“粮食需求”为主,土地利用程度低,土地投入强度小;远郊区农户以“粮食需求和利润需求协调”为主,农户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投入强度较大;纯农村农户以“利润需求”为主,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土地投入强度最大。最后,提出政府应该从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等方面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揭示了投入是农业长期发展的支撑基础。只有不断追加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投入规模,开展集约化经营,才能使土地生产出更多更丰富的农副产品。没有足量的投入,靠“啃地皮”掠夺式经营不可能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当然,现阶段试图一步到位充分满足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投入规模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普及,传统的种植方式和土地集中程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宜阳县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老龄化、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寻找农业发展的继承人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解决了“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公司行动 中国人口结构中城镇人口比重的不断提升,一方面减少了农业从业人口,减少了用于农业的土地,另一方面带动了农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城里人消费的“肉蛋奶”数量远大于农村人。  相似文献   

11.
《云南科技管理》2009,(6):92-92
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有什么样的科技创新思路,就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模式。官渡区坚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统领科技工作,坚持以崭新的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科技工作。从反复的实践巾体会到,在突飞猛进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动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迎来了我区农业建设的新高潮。回眸我区近几年的科技工作,农业科技成就亮点频现、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我国城乡差距的现实状况,提出了缩小差距应该采取的措施,即:改革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努力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增加农业补贴;增加农业投资,加快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加快户籍和就业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期不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经营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适应现阶段土地经营的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农业的根本,是农民最重要的社会保障,是农村长期稳定的基础。过去,农民守护土地秉承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时值今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民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土地等资源日益紧缺,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科技支持,农业技术商品化能够迅速扩展技术推广的范围和空间。虽然中国大陆在科技经费、科研能力及论文发表和申请专利等所有科技研发领域都取得可观的进展,但是科技成果与实际生产力的结合相对较少。中国台湾地区通过设立科技育成中心,加快农业技术转让的速度,提升农业生产率,较好实现了农业技术产学研结合,也推动地区农业迅速发展。大陆有必要借鉴台湾经验,利用农业科技育成中心实现农业技术商品化。  相似文献   

16.
《华夏星火》2008,(11):64-65
台湾山川秀丽、风光迷人、具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它只有1290万亩的耕地,耕地稀少一直是台湾发展的软肋。但是,岛上400多万农民,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属于自己那么小块土地的效用极大化。他们懂得品种改良,懂得合作运销,懂得弹性调整经营方式。到了今天,他们更会搞休闲农业、无污染有机栽培与养殖。创造了一个个现代农业的经典。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与计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史的最新阶段。生态文明继承文明史上各个阶段的有益贡献,生态文明也扬弃文明史上各阶段所存在的缺憾。例如要继承原始文明中的“淳朴”,农业文明中的“勤勉”,工业文明中的“进取”,同时也要克服原始文明中的“盲目性”、农业文明中的“依赖性”、工业文明中的“掠夺性”。生态文明的一般标志是“理性、绿色、平衡、和谐”的集合名词。文章共包括了6个部分:引言、时代呼唤生态文明、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哲学内涵、生态文明的历史推动力、生态文明水平的数量模拟。并坚信,生态文明既是人类社会在现阶段的理性选择,也是发展现状的迫切要求 。  相似文献   

18.
赵建安  张英  刘芳 《资源科学》2009,31(12):2047-2054
本文结合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自然条件和环境,对新疆伊犁河流域历史上,主要是清代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的规模、形式、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历史上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古代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屯垦戍边,保障“丝绸之路”繁荣的基本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耕技术与文化的传播,民族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功效。古代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方式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启示。这些借鉴及启示包括:①伊犁河流域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主要与屯垦戍边相关联,是一个边防与经济发展并举的重要举措;②古代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与中原王朝政权的兴衰相关联,边疆地区的安宁和发展,将有赖于国家的繁荣昌盛;③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功效,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起到了重要的铺垫;④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的供给能力;⑤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需要更注重于结构和质量提高,在总量上控制开发规模,优化结构,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陆农村幅员广阔,资源丰沛,发展休闲农业大有可为。但是,内地对于创意农业或者观光农业的发展,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各地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列为重要开发项目,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台湾业者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台湾休闲农业兴起较早,且发展速度快,当前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成为休闲农业领域研究的典范。本文介绍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及取得成功的经验,并结合三明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对三明市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