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形象画廊中,剧本《雷雨》中的周朴园这个不朽的反面典型一直遭到人们的唾弃。他既冷酷凶残又自私虚伪……似乎罪恶累累,天良丧尽,一无是处。作家曹禺本人也说过:“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故而习惯定向思维的人们,包括不少教材、教学参考书上的分析,在看待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怀念侍萍这一举动上,也就贴标签式地冠以虚伪的帽子,说他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否则,三十年后,侍萍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又为何不相认?表面看来,不无道理,但细细咀嚼,这种评价,又显得美中不足。人们可以就是否相认这个问题进行设想,三十年后,侍萍出现要是破镜重圆、旧梦重温,那向繁漪如何交待,对鲁贵又如何安排?他周朴园自己十分看重的名誉又将会怎样?我们认为在怀念侍萍的感情方面,与其说是虚伪的,不如说是真诚的,是人性未泯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话剧《雷雨》一经诞生,即震惊中国文坛。并一举奠定了作者曹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从《雷雨》诞生的那一天起。围绕主人公周朴园的性格就产生了激烈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派:一派认为周朴园是真念旧、有人情味的好男人,姑且称之为“真情派”;另一派则认为周朴园虚伪、狡诈。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伪善派”。  相似文献   

3.
关于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曹禺先生有过十分明确的界定:“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了家,坏到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诚然,从《雷雨》这部伟大的戏剧诞生之日起,周朴园就被贴上  相似文献   

4.
曹禺的《雷雨》通过周、鲁两家八个人物、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表现了旧家庭的悲剧与罪恶。传统评价中,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自私虚伪,是"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伪善者"。  相似文献   

5.
曹禺先生谈自己剧本《雷雨》时称"周朴园这个人可说是坏到家了"。至于周朴园为追求金钱地位而放纵其残忍的恶形,就是现今法律也会将他送上断头台。  相似文献   

6.
周朴园性格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雨》剧作中 ,资本家周朴园这个人物 ,人们习惯于从阶级立场上去分析理解 ,认为他虚伪、冷酷、专横 ,坏到极点 ,是丧尽天良的魔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与学生共同赏析、探讨、研究 ,觉得周朴园是个十分真实的人 ,他身上有专横残暴的一面 ,但从人性论上分析 ,却也有善良、柔情的一面。周朴园的重头戏是第二幕与鲁侍萍相逢的那一场。有人据此分析周对鲁的情感变化是 :怀念———惊恐———翻脸不认人———欺骗———金钱收买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 :周朴园对鲁侍萍是伪善 ,怀念是虚假的 ,并进而挖掘 :怀念梅家小姐是为了自己的体面 ,是为…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历代文人和作家垂青的话题,古今中外叙说爱情的文学艺术作品真可谓浩如烟海。曹禺成名作《雷雨》所写到的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也是那么的令人津津乐道。应该说,爱情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但只在乎表面形式,天天把对方挂在嘴边的只能称为激情。三天,三个月,甚至三年都可以成为人人羡慕的一对,这都不难,但三十年呢?三十年后还会有这样的激情在吗?周朴园三十年来都还惦记着、关心着鲁侍萍,甚至连鲁侍萍的生活习惯都记得一清二楚,所以,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情是勿庸置疑的。三十年里,在周朴园心中,鲁侍萍一直都是一个贤慧、规矩的女子,值得他爱,这能说周朴园不爱鲁侍萍吗?  相似文献   

8.
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正地爱过呢?我认为没有。课文节选的片段刚开始的氛围是:低沉潮湿的空气令人异常烦躁,周朴园点着吕宋烟要雨衣,鲁侍萍将雨衣拿上前时,他没有认出她,只说不对,要旧雨衣,而后让鲁侍萍关窗,当觉得对方关窗的动作依稀熟悉时,他又细致地询问了“梅小姐”的下落。这一串细节,看上去像是周朴园对鲁侍萍深情一片,三十多年来心里一直惦念她,其实不然。周朴园的这些言行、习惯,只是源于心里抹不去的愧疚。人一旦有过罪孽,就会尽量替自己找借口,以减轻内心的痛苦与折磨,周朴园正是如此,他所保持的鲁侍萍住过的房间里的一切摆设,其实是在欺骗别人,无意间也将自己骗得不知如何为真,如何为假。如果周朴园对鲁侍萍真有爱情,那他应该了解她,关心她,呵护她。在19世纪末,让一个侍女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却不给她名分,让她受尽凌辱;在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再次保留了曹禺的经典篇目《雷雨》,并把它编入“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个专题。当探究讨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之隋到底是真是假”这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时,很多人的看法会集中到周朴园身上的“阶级性”,认为周朴园坏得没有“人性”。“周朴园身上是‘人性’多一点,还是‘阶级性’多一点”成了—个新的争论点。  相似文献   

10.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剧本描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他的性格是双重的,集中体现在对鲁侍萍的感情上。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呢?历来认为周朴园是个伪君子,说他对侍萍的感情完全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有  相似文献   

11.
论周朴园形象的深层寓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朴园是以恶者的形象出现在《雷雨》的戏剧舞台上的,可是每一次伴随着对周朴园人性恶的批判,我们便可以看到曹禺对周朴园灵魂深处内疚,忏悔,孤独,空虚的重笔描写。笔者认为,这一情节在剧中的频繁出现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它在暗示读者:周朴园不只是个吃人者,同时也是个被吃者;今天,他用“秩序”来毁比他年轻的人,殊不知昨天他曾是“秩序”的更早的特殊品。至此,剧作家把人们憎恨的情绪由周朴园这一道德个体上升到了对整个滞涩的封建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1 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情态度,曾引起不少争议,至今仍然众说纷纭。因关系到周朴园形象的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今特为之一辩。一种意见认为,周朴园对侍萍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这是由他剥削阶级的本质决定的。他三十年前与侍萍同居只是为了玩弄以满足自己,三十年以来的怀念是假装的,并非出于真情,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声誉和家庭的体面。三十年后对侍萍的绝情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最后一幕的“追认”,是在真实面目已经暴露、万不得已的逆境中采取的“变通手段”。很明显,这种意见受了“阶级本质决定论”的影响,认为每个阶级  相似文献   

13.
曾金昌先生在《浅析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感情》一文中认为,与其说是命运安排鲁侍萍和周朴园在三十年后不期而遇,还不如说是鲁侍萍终于把握机会,重寻真爱。在第二幕中,鲁侍萍初到周公馆与四凤的对话就能看出她风尘仆仆到周公馆不仅仅是为了看看四凤。因为她知道丈夫和女儿所在的周公馆的老爷正是当年与她相恋的周家大少爷——周朴园。与周朴园重逢的这天是鲁侍萍期待已久并精心筹划的。笔者认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重逢纯属偶然,是不期而遇的,她为带走四凤来到周家客厅,完全不知道这里就是周朴园的家,她也绝没有与周朴园重圆旧梦的打算,因此更谈不上是精心筹划的。  相似文献   

14.
《雷雨》第二幕中的两个场景,集中地描写了侍萍、鲁大海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侍萍、鲁大海对立面的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有的分析文章往往把他简单化、脸谱化,或把他说成一个单一的资产阶级分子,这都是不符合作品的实际和作者的创作思想的。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朴园是一个有魄力,有手腕,非常残忍、虚伪的家伙。他有着雄厚的资本和巨大的企业,有着经营现代  相似文献   

15.
《雷雨》中的周朴园历来就是个争论不休的人物,很多人都把他当成是个冷血无情、丧尽天良的大资本家。难道周朴园就真的毫无人性可言?我始终相信一个人不可能只有单纯的一面,人的内心世界必定是丰富的、多样化的。看看下面这篇文章,我们或许会换一个角度重新认识周朴园。  相似文献   

16.
《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与周朴园“意外重逢”,这场戏因其紧张、激烈、人物内涵丰富而被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这场戏中有一个师生争论不休的、也是《雷雨》研究中历来有争议的话题——周朴园真的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许多读者都认为像周朴园这样一个放水淹死了二千多个小工、血腥屠杀罢工工人的资本家早已丧尽天良、泯灭人性,在他的身上怎么可能还存有真情呢?假若他真的爱侍萍,那他怎么可能在大年三十的夜里赶走刚生了孩子才三天的侍萍,三十年后,当他与侍萍“意外重逢”时,又怎么会讲出那样无情无义的话呢?确实,…  相似文献   

17.
《雷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意外重逢”这场戏因其紧张、激烈、人物内涵丰富而被选入了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本。这场戏中有一个师生争论不休的、也是《雷雨》研究中历来有争议的话题——周朴园真的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许多读者都认为像周朴园这样一个放水淹死了2200个小工、血腥屠杀罢工工人的资本家早已丧尽天良,泯灭人性,在他的身上怎么可能还存有真情呢?假若他真的爱侍萍,那他怎么可能在大年三十的夜里赶走刚生了孩子才三天的侍萍,三十年后,当他与侍萍“意外重逢”时,又怎么会讲出那样无情无义的话呢?  相似文献   

18.
王璐 《现代语文》2006,(7):57-59
重读《雷雨》,鲁侍萍、繁漪等人的悲愤、压抑的形象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她们对周朴园所进行的愤怒的谴责和仇恨似的审判,也总在我的耳边回荡。毫无疑问,在她们看来,周朴园是她们人生悲剧和不幸命运的制造。在评论界,周朴园也一直被作为家庭悲剧和社会的罪魁祸首而被批评、审判。可我却想,周朴园不也是悲剧的受害吗?当我们在同情鲁侍萍的不幸、繁漪的病态和扭曲的时候,难道周朴园就是幸福快乐的吗?鲁侍萍和繁漪对自己的不幸都能找到该谴责和批判的人,而周朴园的不幸又去谴责谁呢?是谁让周朴园变成了周朴园?是谁让他放弃了鲁侍萍而选择了有钱有门第的富家小姐?是谁让他为了牟取暴利淹死了二千二百名小工?到底是什么让这个男人如此凶狠、残酷、专横和自私?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我展开了对周朴园精神谱系形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雷雨》中出现的人物具有复杂性——蘩漪是复杂的,周朴园也是复杂的。周朴园并不是一个生来就坏的人,他是一个民族资本家,是被那个时代所异化的人物,是封建家庭伦理的被吃,具有被半封建意识扭曲的孱弱畸形的病态人格,具有一定的其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生:周朴园爱鲁侍萍,因为家具都是以前的摆放,并且他还记得侍萍的生日,因为生周萍,侍萍生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他都保留着。过了三十年仍然念念不忘这个人,肯定是爱她。生:周朴园一再追问鲁待萍的下落。问她的墓在哪里,并提出要去修墓,当知道鲁侍萍没死而是被人救走后,一再追问人现在在哪里,语气迫切,还有些惊喜,这都表明周朴园仍然爱着侍萍。可以想象,如果不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