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多义词的研究,是词汇学和语义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多义词的义项由直义派生出转义,是俄语中大量存在的语言现象.俄语多义词转义的途径很多,可以从隐喻转义、借喻转义、词义扩大或缩小以及感情色彩偏移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华字典》中引申义、比喻义和转义的标注在辞书界是首创,历版修订工作中.这三种释义发生了一系列改变:比喻义变为引申义,转义变为引申义,义项增补转义后又变为引中叉。经过历版修订后.释义更加明确,但义项的规范还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3.
词的语用意义与语备意义关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把词义重新划分为:语备意义和语用意义,提出的“语备词义”的名称,是用以描述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词义。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目的词除表达一定的语备意义外,又由于语境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某种变异,形成临时性的语用词义。两者的关系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语用词义〉语备意义,包括:1.语用词义:语备意义+临时附加义;2.语用词义≠语备意义,即语用词义=临时转义。  相似文献   

4.
廖序东编《现代汉语》说:“有的词有几个义项,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其中至少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常用的。其他的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前者叫做基本义,后者叫做转义。”并进一步说明:“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  相似文献   

5.
俄语名词转义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俄语名词转义时形象鲜明,承载力强,在反映生活和表情达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名词转义的形象性是与词相伴而生的,它的转变有的从属于词义的变化,有的则从属于词的使用范围的变化。名词转义或名词用作转义都带有某种程度的形象性,失去形象性的转义已不在为转义,而成为词的另一直义。人们借助于某种形象,产生联想,这是名词转义的必经过程。可以说,形象性是转义名词的命脉,有了它,名词才产生活力,成为语言研究中一块丰富的“矿藏”。名词转义属于语义文化研究的范畴,名词的转义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通过具体的上下文来体现的。词义是语义研究的重要内容,词义演变是与文化植入分不开的。名词转义,作为语言研究中的一面“镜子”,它从某些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衍变,折射出该民族所独特的生活实景和文化氛围。名词转义研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量词的释义,笔者认为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包括义项划分不当,量词解释不当,例证的缺陷。义项划分不当主要表现在:量词义项漏收;量词义项划分的重复;义项划分体例不同一。解释不当之处包括:释语前后矛盾;单个量词释义不准确;对个别量词的新用法未及时收录;个别疏漏。例证的缺陷是有的举例和释义不符,有的举例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7.
中学俄语中,一些名词用作派生意义时,常用或者只用复数。这里所谓派生意义,主要是指除第一义项之外的其他义项和词典中已标明为“转义”的词义。为了便于大家学习,现将此类名词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上册第287页对多义词的基本义和转义的关系是这样说的: 多义词“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其中至少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常用的;其他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前者叫基本义,后者叫转义。基本义是对转义而言的,并不一定都是词源学上说的词的原始意义”。 对这段话,笔者有不同看法。在此提出,谨与两位先生商榷。下面我们结合实例具体讨论。 现代汉语中“肥”是一个多义词,其意义有: 肥 ①含脂肪多:肥猪;肥肉。 ②肥沃:这块土地很肥。 ③使肥沃:肥田粉;草木灰可以肥田。 ④肥料:积肥。 ⑤肥大:衣服袖子肥了。  相似文献   

9.
对多义词的研究,是词汇学和语义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多义词的义项由本义派生出转义,是俄语中大量存在的语言现象。对俄语多义词转义的研究,首先可以从确定"转义"的概念入手,然后从社会文化因素、思维认知因素和语言内部因素三个方面探讨影响多义词转义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雪扬 《文教资料》2013,(29):129-131,144
近年来,认知语义学开始关注汉语词义演变现象。框架语义理论的认知性和应用性契合汉语词义演变研究的要求,框架网络资源也提供了材料:以“黑”、“白”为例,分析了“黑”、“白”两个词相似又相异的框架演变轨迹,表明义项联系建立在框架之间的认知联系上,不同义项是对框架中的不同框架元素凸显的结果。“黑”、“白”框架演变的相似性反映了词义的系统性,相异性反映了词义演变的顺序性。当然,作为个案研究,还需要大规模语料库和统计方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尚榕 《宜宾学院学报》2006,6(3):106-108
同一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词汇层面上存在着深层的文化差异。本文以“龟”和“牛”为例,分析这两个动物词汇在中、日两国词汇中所分别表现出来的词语形象,并探讨中日文化在词汇层面上所展现出的某些底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70年代,古字学家认为,“美”字的原始意义是人戴羊角头饰;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学家接受了这种看法,又渗入了“图腾”的意识;新近又有论提出,“美”字的初构意义,生发于男女交感之美。以上几种看法,或多或少地都要涉及到许慎的“羊大为美”,认为是属于味觉感,是不可靠的。本依据甲骨献及初民造字的规律,认为“头饰说”、“图腾说”和“交感说”需要再作推敲。许慎“美,甘也。从羊从大”云云,应当是正确的解释,但非属味觉感,而应是视觉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对"心"和"heart"作了比较与对比,并对不同语境下"心"的英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两个在翻译文化词语时供参考的基本方法:寻求合适的对应词和使用融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离骚》"落英"词义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飞  李润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50-51,59
《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中“落英”一词,历来有不同解释,该文根据词义、诗意、语言的社会性以及菊花的类别等方面,论证“落英”应为“飘落的花”,而不是“始开的花”。  相似文献   

15.
邝萍 《铜仁学院学报》2005,7(4):60-62,70
当代外语教学理论文献中,“第二语言”与“外语”两个术语的使用很混乱,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广义第二语言和狭义第二语言对外语有不同的界定。本文通过对两个术语的讨论指出:英语在中国的定位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本文还对国外语言教学理论的引进、中国外语教学现状以及如何看待传统外语教学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是"这个词的词性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在汉语教学实践中,汉语判断动词"是"在维吾尔语中没有具体的词与它对应,只能根据语义和语境把"是"翻译出来。拟就对汉语"是"的发展演变及其为判断动词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关系作一探讨,以便在教学中能准确理解使用。  相似文献   

17.
“利好”是股票行业的一个专业术语,现频频出现于新闻标题。“利好”之所以能突破行业局限而进入其他领域,是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泛化”。“利好”等股票术语其泛化主要有“专业意义空心化”和“专业意义隐喻化”两种方式。泛化既有内在原因又有外在因素。泛化后的“利好”等股票术语,在语义和语用层面都显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汉语的时间名词“春”,在其历史的形成、词义引申、词系派生过程中,既有力地表现了汉语词汇的形成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文化功能,具有代表性,又从一个角度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时间的认识,与世界的关系和自身的生存式样以及由此滋生的文化哲学,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9.
"然后"一词现已广泛用于口语之中,尤其是在访谈节目这个特殊语言环境中,"然后"一词作为话语标记,更体现出有别于书面语的一些功能特点。采用统计的方法,拟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访谈节目中"然后"一词的功能做简要探析,意在通过相互之间的对照,找出它们的使用条件,揭示访谈节目中"然后"一词的功能动因。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认清汉语话语标记的性质,还可进一步认识语言与社会文化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本文以语感为切入点,简略回顾了语文单独设科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历程,区分了“混沌化”和“科学化”这两种观念和做法,并指出语感培养应依靠语文教学的“混沌化”,而非“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