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大小相同的木球和铁球先后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落入玻璃缸中的细沙中,观察到铁球陷入细沙中的距离比木球要深,这说明在相同的高度,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下落后克服细沙阻力做功越多.相同的铁球从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先后落入玻璃缸中的细沙中,观察到铁球  相似文献   

2.
一、第一个句子:“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是一个难理解的句子,因为它结构复杂,是个?..  相似文献   

3.
题1“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铁球和木球(都有小孔)可供选择,则选用铁  相似文献   

4.
一般地,在事件A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就叫条件概率,记为P(B|A).读作“在A发生的条件下B的概率”.如已知一个袋中共装有10个球,其中自木球4个、白铁球3个、红木球2个、红铁球1个.现从袋中任意取出一球,在已知取到的球是白球的情况下,求它是木球的概率是多少?这就是条件概率。  相似文献   

5.
刘康武  苏兵 《物理教师》2004,25(10):48-48
在高一物理课本中有二次提到亚里士多德.一次是在自由落体处.学生们知道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轻的物体落得慢.重的物体落得快”,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第二次是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又得出了错误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学生们在学了这两节后,都感到这么简单的问题亚里士多德都搞错了,从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亚里士多德总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从高空落下的物体,重的要比轻的落得快!"此后2000多年,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话都深信不疑.16世纪末,伽利略对这  相似文献   

7.
题目将一个实心铁球A和一个密度小于水的木球B放在一个小盒中,再将小盒放在水槽中,小盒漂浮在水面上,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将A从盒中拿出放到水槽的水中,水槽中水面高度不变B.只将A从盒中拿出放到水槽的水中,水  相似文献   

8.
再谈分马     
1590年的一天,35岁的大学教授、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佛罗伦萨西北部小城比萨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试验,也就是"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斜塔上同时自由下落,它们同时到达地面的结论,说明物体的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从而推翻了统治人们思想近2000年的亚里士多德"物体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疑问”。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到,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对古希腊科学家亚里斯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落得快”的理论提出了疑问。伽利略的“生疑”是运用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两面神”思维方法。原来,古罗马的门神,有两副表情截然不同的面孔,并且能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去观察事物,人们称之为“两面神”。  相似文献   

10.
错在哪里     
<正> 下面五个问题,从物理原理上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能你动脑筋想一想,找出它们错误的地方。一、一天,小林兴高采烈地给我讲了—个“比萨斜塔”的故事,他说:“很久以前,有一位物理学家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放下两个小球,一个是木球、一个是铁球,  相似文献   

11.
思维与智慧     
思考的力量极大,理性的思考尤其如此。请看一个著名的例子。那是三百多年前的一天,科学家伽利略手拿一大一小两个铁球,站在高高的比萨斜塔上,就要向彪炳千古的大人物亚里士多德宣战了!众目睽睽下,他  相似文献   

12.
案例(人教版高中哲学下册31页):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物体由同一高度下落(介质都是空气),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伽利略对此表示怀怀疑。他提出一个设想,作了如下推论:假如把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图 m_1+m_2),让它在同样条件下自由下落,会出现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13.
雷少华 《考试周刊》2009,(10):130-131
本文阐述了木球竞技运动的健身价值和推广价值,并着重对木球竞技运动的教学及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让青少年了解木球竞技、喜欢木球竞技并开展好木球竞技运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健身、陶冶情操、愉悦学生身心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普通高校木球运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阐述木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和高校木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了在我国普通高校推广木球运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木球运动的特点适合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更适合木球运动的开展;高校完备的运动场地和人才济济的师资队伍为木球在普通高校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城的斜塔,用事实  相似文献   

16.
吕茜琳 《云南教育》2002,(16):31-32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和特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意大利伟大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不迷信权威,敢于对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论述提出质疑。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  相似文献   

18.
上期答案     
<正> 一、木球和铁球下落速度相同。冈为它们重力加速度相同(不计空气的阻力)。二、根据动量守恒定理,静止时,大人和小孩的总动量为零.大人推小孩后,他们应遵守动量守恒定律,仍保持总动量为零,即m_1v_1=-m_2v。所以,质量大的大人,速度应该小;质量小的小孩,速度应该大.通过简单计算可知,小孩的速度为0.4米/秒,大人的速度为0.2米/秒,大人和小孩运  相似文献   

19.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有教师就课文第5自然段提出了质疑:"有的说"前后两个部分互相不匹配:前面告诉我  相似文献   

20.
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若有些条件发生改变,其平衡状态可能遭到破坏.对此,绝大多数学生会依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定量推理,但这种解法较复杂.现举几例.巧妙灵活运用平衡知识可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例1如图1,在水槽的中央漂浮一只木球,槽底放在支架上且平衡,则正确是().A.木球左移,水槽左倾B.木球右移,水槽左倾C.只有木球前后移动时,水槽才平衡D.不论木球怎样移,水槽均平衡解析(等效法)解此题时目标不能只盯着木球,而应把槽中的水与木球看成个整体.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木球对水的作用与浸入水中部分的木球相等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