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戏剧大师梅兰芳诞辰百周年纪念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两位文艺界前辈柯灵与黄裳也因了40年前有关梅兰芳的往事展开了激烈论争。因柯文中有“伟大正直如鲁迅也不免对梅怀有极深的偏见”(《想起了梅兰芳》)等语,又引起杜浙等对柯文的批评,认为“鲁迅决无卑视梅兰芳之意,更非对梅怀有偏见”。①这实际是新时期以来,如何看待鲁迅对梅兰芳批评的  相似文献   

2.
<正> 胡适从“五四”文学革命起,以至他生命结束的前夕,他始终主张旧剧(京剧)必须改革、必须虚心向西方戏剧学习。对此,他与一些新文化前驱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不同的是,他从未丑化过京剧泰斗梅兰芳(名润,字畹华)的艺术形象;从未轻视梅兰芳高超的表演艺术。而是热情鼓励梅兰芳对京剧的改良,大力支持梅兰芳率团赴美访苏进行文化交流。因而,他与梅兰芳有着友好的交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9期《<拿来主义>与梅兰芳》一文,认为鲁迅先生“对梅兰芳个人的评价显然是有偏颇失妥之处的”,其理由是:“梅兰芳是近代戏曲史  相似文献   

4.
据《北京晨报》消息,郭敬明《最漫画》团队推出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漫画传记——梅兰芳本传之同名漫画《梅兰芳》以及梅兰芳外传之《再见梅兰芳》,近期正式上市。郭敬明在谈及  相似文献   

5.
曹聚仁与梅兰芳神交多年,他们于1933年2月就开始通信了,但第一次见面却是在50年代。 那一天,北京护国寺—号梅兰芳的家中格外热闹。梅兰芳夫妇、梅葆玖都在场。曹聚仁夫妇是带着侄女曹景滇一起来的。两位大师就中国戏曲源流和戏曲的演唱做了深入探讨。曹聚仁谈到:解放前梅兰芳只在北京、天津、上海、汉口、杭州、南通、香港几个大城市演出,守着昆腔的大本  相似文献   

6.
王磊 《小读者》2010,(12):46-47
梅兰芳有了名气之后.不仅给他带来了数不清的掌声和荣誉.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那时候。在京剧界里,有一个同行怎么看梅兰芳都不顺眼,私底下没少说他的坏话。梅兰芳知道这些之后,往往是淡然一笑。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晨报》消息,郭敬明《最漫画》团队推出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漫画传记——梅兰芳本传之同名漫画《梅兰芳》以及梅兰芳外传之《再见梅兰芳》,近期正式上市。郭敬明在谈及此次推出传统文化题材漫画《梅兰芳》时表示,目前国内和国外的动漫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被贴上了娱乐的标签,为各领域的巅峰人物树碑立传比较少见,此次出版梅兰芳漫画传记是希望传承国粹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8.
齐白石从小喜爱音乐,吹、拉、弹、唱皆精通。定居北平后,他又迷上了京剧,作画之余,也常常哼两句,自得其乐。一天,朋友邀他去看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梅兰芳那优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年,齐如山就爱看梅兰芳的戏,他有些想法想跟梅谈,又觉得素不相识,不便开口.有一次,他看了梅兰芳演的<汾河湾>后,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遂写了一封长信给梅兰芳,其中写道:"昨观<汾河湾>,您演得很好,一切身段,都可以算是美观,尤以出入窑之身段最美.  相似文献   

10.
错出经典     
梅兰芳的琴师、86岁高龄的姜凤山做客央视.做了一期关于梅兰芳的专题节目.他对梅兰芳的为人和演技赞赏有加。其间.他讲述了一件梅兰芳的往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且,那个错误已经成为沿用至今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顾素芝 《现代语文》2009,(6):147-148
多年以来,人们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了解,只是通过他塑造的京剧人物形象这种途径获得的。京剧中的梅先生仪态万千,雍容华贵,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栩栩如生,他几乎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京剧神话。其实梅先生也是一个真人,一个完美的人,电影《梅兰芳》恰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走下神坛的真人和完人的梅兰芳。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08,(7):44-45
"八载留须罢歌舞"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梅兰芳退出舞台,长期拒演。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从那时起,梅兰芳蓄起了胡子,拒绝为日本人唱戏、宣传。1942年,梅兰芳返回上海。汪伪政权的大头目褚民谊登门拜访,邀请梅兰芳为庆祝"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作巡回演出。梅兰芳以胡子为借口回绝并讽刺了褚民谊,使其无功而返。后来,日本华北方面军邀请梅兰芳出面演讲。梅兰芳以胡须为由拒绝失败后,决定采取自伤身体的办法来拒绝。他让医生给自己打了3次伤寒预防针,发起了高烧,一连几天不退。日军派军医来检查,见梅兰芳确实烧到近42度,方才作罢。八年抗战中,梅兰芳始终拒绝为敌伪演出,因此没有收入,长年过着清贫的生活。记忆关键词:梅兰芳/蓄起胡子/自伤身体/拒绝为敌伪演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海滩曾流传着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说法,梅兰芳是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李惠堂能和梅兰芳相提并论,可见他的名气。李惠堂可是我国早期足球界的明星。  相似文献   

14.
王冠 《少年月刊》2011,(6):14-16
20世纪上海滩曾流传着“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说法,梅兰芳是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李惠堂能和梅兰芳相提并论,可见他的名气。李惠堂可是我国早期足球界的明星。  相似文献   

15.
君子与小人     
沈谦教授在《张大千小人执壶》一文中记有这样一个故事。30年代,有一回上海艺文界的名流在国际饭店宴请张大千,得知他最爱听梅兰芳唱戏,特地邀请梅兰芳作陪。入席时,大家公推张大千坐首席,再三恭请。“大千先生,您是主客,理应坐首席,这个位置您如果不  相似文献   

16.
况周颐晚年避居上海期间,与梅兰芳曾有来往,创作了大量咏梅词。这种高水平的交往,在各自领域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况周颐与梅兰芳的交往,简要分析其咏梅词。  相似文献   

17.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民国时期,舞台演出、文本传播、图像传播等都是其传播的重要形式。梅兰芳作为一代京剧大师,在《牡丹亭》的舞台演出、文本传播、图像传播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梅兰芳所演的《春香闹学》和《游园惊梦》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相似文献   

18.
梅兰芳     
近来,陈凯歌导演、众明星加盟的贺岁大片《梅兰芳》正在热映,影片讲述了一代伶王梅兰芳的传奇人生。在使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重回人们视线之余,影片本身也一直备受关注,因此本期将“梅兰芳”作为关键词,为大家解析相关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电影《梅兰芳》是由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并于2008年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一生轨迹,包括其对京剧传统剧目的改革,应邀海外演出,抗战时期蓄须罢演等主要事迹。本文试图从电影入手,阐述并分析梅兰芳经典形象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案例背景学习《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第二自然段,从中感悟梅兰芳学艺的"一心一意"和"勤学苦练"。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预设从"梅兰芳的决心没有动摇,他是怎么做的?"入手,重点理解"紧盯"和"注视",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