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1年出版的《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下简称《标准》)及根据《标准》编写的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 ,把棱长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在《标准》第15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具体目标中就有这样一条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事实上 ,“正方体”这个词近年来已逐步被规范词“立方体”所代替。例如 ,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刘静、张梅玲主持编写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小学数学》课本中就把正方体改称为立方体了。现在《标准》及实验教科书中重新出现“正方体”一词 ,使人感到…  相似文献   

2.
“言不由衷,是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而又极为重要的现象。对这一现象加以剖析,有助于人们在处理语言信息时,及时而准确地洞察隐藏在说话者心里的“真实意思”,把握话语中透露出来的“非字面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对“言不由衷”现象作一个规定性的说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指心口不一。”这种理解基于人们的常识性判断自然不错。但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显得笼统而模糊了。我们探索的“言不由衷”现象,指的是说话者所表达的话语意义与内心的真实思想不一致。这里有两点需要进一步强调的。第一,说话者所表达的与真实思想不一致的“话语意义”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话语的基本意义,也包括伴随话语表现出来的一些附加意义,如感情色彩、态度评价等等。也就是说,是说话者所表达的全部意义的总和。第二,这种“言不由衷”现象的成立必须建立在交际双方的基础上,即说话者确实言不由衷,而这种言不由衷又被听话者及时觉察到了。没有这种双方的“认可”,不能成为科学研究对象。如果说话者说的是真话,而听话者出于某种偏见或判断有误,认为说话者言不由衷,那是“误解”,自然不算“言不由衷”;相反如果说话者确实言不由衷,但听话者并没有觉察,那么这种言不由衷就失去了判断  相似文献   

3.
在教河北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其中一句“琅邪也”,一位老教师教的是“琅邪(yá)也”,另。一位新任职的教师教的是“琅邪(xié)也”。同学们分别去问教师“琅邪也”中的“邪”究竟如何读。  相似文献   

4.
2020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中,陈煜老师的《“纲举目张”的“张”字辨》一文,质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词典对这个“张”字的解释,认为“张”是“收紧”的意思,而不是“张开”的意思。对此,笔者谈谈个人看法。《说文》:“张,施弓弦也。”也就是说“张”的本义是把弦安在弓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之张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  相似文献   

5.
(一) 《原毁》选自《昌黎先生集》。原,是推究本原的意思,与《原君》《原臣》《原道》中的“原”同,即推论。大凡用“原”(如“原某”或“某原”)作题目的文章皆为议论文。《原毁》就是论毁谤,即推究毁谤的根本原因。作者在这篇文章里,通过古今君子在“责己”、“待人”两方  相似文献   

6.
白虎在巴人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多维的白虎文化观,强烈的白虎文化精神,对我们深入认识其白虎崇拜将有重大之意义。一白虎崇拜《世本》云“应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调焉。”这是巴人敬信、崇泰白虎的最早记载。兹后,载籍昭彰,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博物志》、《按神记》、《五杂哪、《虎答》等书中均有记载,现代的系列考古实物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今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古代曾经活动的地域,均有巴文化遗物的出土和发现,无论是生产工具或是生活器具,…  相似文献   

7.
如果路上碰到一个女生,提出免费帮你擦皮鞋,你是会防备地说不,还是会欣然接受?前些天,宁波工程学院营销专业的大三女生就接到了老师布置的"奇怪"课外作业——在马路上为陌生男擦一次皮鞋。(6月2日《现代金报》)"男生买卫生巾"、"女生帮陌生男擦鞋",这竟然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且不能弄虚作假,要用照片来证  相似文献   

8.
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中 ,“科学探究”几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那么 ,什么是科学探究 ?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下面就这 2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与思考。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明确指出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过探究活动 ,可以使学生亲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 ,从中获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因此 …  相似文献   

9.
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常遇到如“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两句中加点词语巧合在一起的情况。一些资料,甚或有些教参也不负责任的将此种巧合情况通称为“古今词义的不同”。其实这是一种词语运用中的偶合现象。何谓“偶合现象”?简言之,即指文言文中,两个自成语意的单音词由于表意的需要而偶然巧合在一起,似同现代汉语中同音同形却不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古代人伦文化史上,成年的男女在本名之外多另取一别名,叫做“表字”、“配字”、“冠字”、“笄字”等。《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又《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这说明在周代,男子二十行冠礼和女子许嫁行笄礼,本名之外都要取字。人们这种命名上的特殊文化习俗,自周以后便沿袭下来,直到近现代。所以凡见于史传之人物,绝大多数都有名有字。推究起来,人们所以在本名之外乐于配字,大致原因有三:一是如上引《礼记》所云,说明其人已成年,男的可成家,女的可婚配。二是称其字而不呼其名,显示亲友间的彼此敬重。“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礼记·檀弓》疏)三是表明德操如何。“古者,名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写生”一词的基本概念和语意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从《现代汉语词典》里查“写生”一词可知:“[写生]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静物写生/室外写生。”从日本较为普遍使用的《广辞苑》里查“写生”一词可知:“しゃせぃ[写生]按景色或事物的原样儿移写。取客观描写为主的态度。”由以上社会广泛认可和使用的词(辞)典的内容来看写生一词,中国和日本的现代语义大致一样,这即是当今“写生”一词所包含的普遍语义。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有一个强大的反传统思潮,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新与旧的对垒,泾渭分明,被人为地绝对化起来。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现代”也有某些确定的含义:“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闻一多在评价《女神》的时代精神时也说:“《女神》底诗人本是一位医学专家。《女神》里当有科学底成分也是无足怪的……这里又可以见出《女神》里的近代精神了”。“科学”曾是当时新思潮向传统社会宣战的两大旗帜之一,“科学”精神的追求是“五四”时期社会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某种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刊编辑部 《辅导员》2010,(4):I0001-I0006
2008年,“寻找河南教育变革榜样力量”的活动中,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以其突出的表现被《教育时报》整版推介;2009年10月14日的《中国教育报》以《人民大道现象——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题,专版刊登了该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佳的我”的典型事迹;11月,《中国教师报》又以《小学的“大道”——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发展探秘》为题,重点介绍了这所名校在“发展期”如何深化主体教育实验,进行开放课堂教学研究的做法;中国教育新闻网、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等网站也做了相关报道……带着诸多好奇,我们的记者也走进了这座美丽的校园。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贯穿其间、渗透其中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在“探究·讨论”第一题“诵读提示”中认为《湘夫人》是“男(湘君)女(湘夫人)对唱的乐歌”,而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整体感知”中则将《湘夫人》定为湘君独唱的诗歌。孰是孰非,莫衷一是。同一个文本存在两种判断,本身就值得探究,以明辨是非;更重要的是,“男女对唱”可以作为文本解读的独特视角,关乎文本解读的深度与高度,更值得深人推究,以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6.
冰心的散文《樱花赞》有这样一句:“这首歌写尽了日本人春天着樱花的举国若狂的胜况。”对此句中的“胜况”一词,龚其康同志因为在《现代汉语词典》、《四角号码新词典》、《辞海》中查不到它,所以怀疑它是“盛况”的笔误(见《中学生学习报》高中版第39期《是“胜况”还是“盛况”》)。我以为龚其康同志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盛大;隆重:盛会;盛宴。”“胜”也有“优越;盛大;佳妙”之意,并且“胜会犹盛会。章碣《癸卯岁毗陵登高》诗:‘流落常嗟胜会稀,故人相遇菊花时。’(见《辞海》)由此  相似文献   

17.
“圆梦”并不是我们现代人创造出的新词,这有《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许多古汉语工具书为证。在古汉语中,“圆梦”的意义为“解释梦的吉凶(迷信)”,“圆”通“原”,“推究、推详”之意。唐代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中有“黄幡绰在贼中,与大逆圆梦”之句,其中“圆梦”即为此义。那么,古义是否仍能解释现已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的“圆梦”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圆梦”的现代用例:例1.UBA:大学生圆梦的地方(中央电视台为2002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打出的主题词)例2.同唱一首歌,共圆足球梦(中央电视台“同唱一首歌”曾打出的标题语)例3.结…  相似文献   

18.
舒华明 《湖北教育》2002,(11):39-40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验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加强和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对“场”的解释是:“场”,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可见,“场”给人的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无所不在的,世间万物都存在于“场”之中。  相似文献   

20.
我把“家长学校”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磁场作比方,是基于以下认识:因为“磁场”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含义是“传递实物间磁力作用的场”;“磁力”指的是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请教科学老师,科学老师说:“磁场的本质也是一种物质,对两段磁极有相互的吸引力,或者说它是两个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