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时,一个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用‘再见’、‘别了’,而偏要用一个德词汇‘Ade’呢?”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相似文献   

2.
轻尘 《家庭教育》2011,(4):25-25
一年多前的一个晚上,那时儿子还在上五年级。先生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儿子问我什么叫‘遗精’。”我一惊,问:“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先生傻傻地说:“是他在书上看到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对他说‘就是尿床’。”我气呼呼地对他说:“亏你还是一个懂生理学的老师呢!竟然这样搪塞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班会课上。“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桔子应在什么时候采摘?”“十月。”“十一月。”“‘八月柚、九月桔’在农历九月后采摘。”……。学生七嘴八舌地边思考边回答。“都回答得不错。”班主任接着说,“桔子宜在九月之后采摘。到了适宜采摘的成熟期的桔子,外观,橙黄漂...  相似文献   

4.
只有我能答     
小胖放学回家,对爸爸得意地说:“今天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才能回答上来。”“老师问的什么?”“老师问:‘是谁把教室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  相似文献   

5.
中学数学中为什么没有复数大小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引言 在复数的教学中,学生们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实数集中有比较大小的内容,而复数集中为什么不见比较其大小的内容呢?”对学生们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曾经采用文中的下述论点作过回答.他的论点是这样讲的:“因为实数是有次序排列在数轴上的,而两个实数之间的‘大于“等于“小于’等概念相当于两个对应点之间‘在后“重合’‘在前’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6.
讲读完省编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以后,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请提出来。”一个同学说:“课文中‘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这句中‘蹲着’、‘半跪着’的各是谁呢?我不知道。”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请同学们回答。一个同学说:“这个问题还不好回答?不管是谁‘蹲着’、‘半跪着’都行。”另一个同学说:“本文是作者的回忆。因时间长了,作者记不清楚了,所以就没有交代是谁?”很明显,这两种回答都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河北自学考试》2014,(4):31-31
1.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判断题要求同学们当场判断正误。老师:“小林,请你判断一下。”小林:“我认为答案应是‘错误’。”老师:“为什么呢?”小林:“因为前面小燕回答说‘正确’,但你没有让她坐下。”  相似文献   

8.
胡萍 《教育文汇》2014,(24):31-32
一次,我到一个城市给小学低年级学生上性健康教育课。课后,一位妈妈问:“老师,你发现我的儿子有什么问题吗?”她把一个男孩指给我看,这孩子坐在第一排,上课的时候我注意过他。我回答:“我没有发现他有明显的问题。”她说:“我的儿子有‘自闭症’!”  相似文献   

9.
有位家长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儿子上五年级以后,似乎长大了许多。但有时孩子问我诸如‘什么叫傍大款呀’、‘为什么人要贪污受贿呢’、‘什么是三陪呀’等问题,我真觉得不知怎么回答才好。”这位家长说出了许多家长心中的  相似文献   

10.
解题     
老师提问:“‘焦头烂额’比喻什么?” 一个学生回答:“‘焦头烂额’比喻严重烧伤。”解题  相似文献   

11.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我出示了一个病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让同学们修改。大家看后,即有人举手。我让一名同学先找出错误的地方,再修改。这个同学回答说:“‘发扬’和‘事业’搭配不当。去掉‘和发扬’。”并把修后的句子念了一下。我肯定了他的回答,转而问大家:“‘发扬’可以和哪个词搭配?这个句子还有别的改法吗?”一名同学回答:“‘发扬’可以和‘传统’搭配。这句还可改为‘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又有几名同学相继发言,把这句改为“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事业,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教室里安静下来后,我又问:“‘继承’和‘发扬’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一会儿,一名学生回答:“‘继承’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词三首》的“思考和练习”设计出这样一道题:“《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的‘看’下阕中的‘忆’,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看’和‘忆’分别领起哪几句?”与之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对此问题作了明确回答:“《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的‘看’,领起‘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下阕中的‘忆’,领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几句。”很明显,课本和教参表明了如下观点:第一、上阔的“看”与下…  相似文献   

14.
森林里最有学问的要数山羊老师了。他戴着老花镜,嗓门提大:“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零’。”山羊老师大摇大摆地走到黑板前,在黑板上写了个“0。“0”的第一个意义是表示没有。”小猪哼哼正在摆弄气球。他自言自语地说:“啊,原来这么简单,‘0’就表示没有,会了,会了!我还是把气球吹起来吧。”于是哼哼把头埋在桌下悄悄地吹气球。山羊老师接着说:“小狗,你来回答我的问题。我有一支粉笔,现在,我把粉笔送给你,那么我手里还有几支粉笔/小狗说:“老师手里还有‘0’支粉笔,也就是没有粉笔。”“回答得很好,请坐。下面接着讲…  相似文献   

15.
“学会学习”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一个口号,在面临知识经济挑战的今天,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呢?只有回答好这个问题,才能使“学会学习”这一响亮的口号落到实处。对“学会学习”这一提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学会学习’的口号中包含两个学习概念,作为宾语的后一个‘学习’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学会’的前提当然首先是学习,‘学会’一词中的‘学’亦即学习的意思,首先有‘学习学习’才可能‘学会学习’,前一个‘学习’即为元学习。对于‘学会学习’,当我们不只是停留在…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堂复习课,复习文言句式,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相如止臣’里的‘止’字不是使动用法。”“为什么?”“使动用法的词语一般译为‘使……怎么样’,而‘相如止臣’可以翻译为‘蔺相如阻止了我’;不宜译为‘蔺相如使我停下来。’”同学们七嘴八舌。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我们战胜了对手。”“我们战败了对手。”“在第一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斩钉截铁的回答。“在第二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仍然是斩钉截铁的回答。“这么说来,战胜即战败,战败亦战胜了?这是为什么?”教室里一时陷入沉寂。“能不能从…  相似文献   

17.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记者采访青年作家梁晓声。在他回答了对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后,英方记者走到梁晓声跟前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短的——两个字,如‘是’与‘否’ 来回答。”梁晓声听后点头表示同意。英方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  相似文献   

18.
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有学生问:“诗中是说下‘扬州’。诗题为什么却说成去‘广陵’呢?‘广陵’和‘扬州’是同一个地方么?诗中‘之’和‘下’都是‘到’的意思吗?”面对学生的这些疑问,笔者在课堂上并不能作出明确回答。下课之后,查阅了各种资料,发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对此问题都没有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9.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夜读韩愈的《师说》,两年前课堂上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节平常的课。在讲到“尴尬”一词时,我问孩子们:“‘尴尬’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孩子们的回答很完美。虽然教材要求“尴尬”一词只识不写,但我出于习惯,还是作了简单的提示:“‘尴尬’两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尴’是由‘九’和‘监’组合而成,‘尬’是有‘九’和‘介’组合而成。”说罢,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20.
回眸一笑     
1.历史课上老师讲道:“历史是过去的东西,现在来学,为的是将来有用。也就是说‘活的’学‘死的’为了‘活的’。明白吗?”一学生回答:“明白!老师,我们整天背得死去活来,可学得还是半死不活,我看是死活也学不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