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周易》是一部天下奇书,其内容丰富复杂,文字简洁古奥,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的自我意识诸多方面均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的探索。自然界中的日月递昭、四时运转、生死更迭、雌雄繁衍;人类社会中的国事活动、军事征战、阶级斗争、运筹管理、迁徙旅行、春秋祭祀、渔猎畜牧、农业商贾、赏罚讼狱、饮食男女、婚姻嫁娶、家庭部落乃至疾病卫生;自我意识中的观察臆想、审度变通、判断推理、经验借鉴等都有触及,不失为一个含蕴深厚的宝藏。故历代解《易》之书卷帙浩繁,汗牛充栋。直至今天亦为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诠释《周易》,遵重传统训话、训释,而不拘泥于传统,呈现王夫之研究《易经》的卓识与其不同于《易》学诸家的解读异彩。本文略举数例,期望人们对王夫之在《易》学方面的研究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3.
4.
今本《周易》卦序的编纂,是以“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这两张图重叠成的“合图”为主要依据,运用多种象数方法,特别是“卦气”学说,通过“三十六卦”的结构形式,用以演示乾坤一元的宇宙周天运动过程,说明日明系统的平衡态被彻底破坏之后地球重新整合的必然性和人类明发展的周期性的大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5.
[2]意境创造与《易》理 意境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美学基本范畴,其孕育、形成、发展、广泛运用的历史特别悠久,艺术生命力特别强韧。以意境创造为指归,是中国诗歌领域的普遍性的艺术追求。笔者曾对古代文论中的意境学说作过深入探究,1980年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的全国第二次古代文论学术讨论会上,笔者在专题发言中提出;“意境说是在漫长的文学创作与文论研究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孕育于魏晋南北朝,《文赋》为其理论渊源,《文心雕龙》与钟嵘《诗品》开了先河;形成于唐;广泛运用并发展于清;至今沿用不衰,文艺评论的实践中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这一论点在《大会简报》作了详尽的具名报导,又以大会共识写进了大会报导,公开发表。1983年,笔者又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的第三次全国古代文论学术讨论会上就此课题作大会发言;自1981年起,在一些影响较大的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有关的系列研究论文,有的论文已被列入文献题录。上述报告和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多次被引用。笔者对《周易》的研究正是从对意境学说研究所引发的。在追本溯源,前顾后瞻中发现,意境创造同《周易》的内在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古代哲学观中浓重的生命内涵,作为东方人,用东方人的思维方式,立足现代历史的刻度,可萌生更深一层的感悟。《周易》所阐述的哲理,是对宇宙发生的一种思考,即先把世界看成是混沌未分的世界——太极,再看成混沌中有显隐、静动、刚柔、虚实的阴阳差别,这些再演化成四象、五行,变成宇宙发生的图像。在古人看来,这一切演化都是构成宇宙的一种基本物质——“气”的运动变化。现代物理学已发现,物质存在的形式不仅仅是由原子构成的那种间断性的形式,还存在着一种场的连续性形式,电磁场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场的物质存在形式,是…  相似文献   

7.
拙著《<九歌>五论》已先后在本刊发表过两论,即《太阳与长虹的赞歌》(读《九歌·东君》与《云中君》)和《爱情之神的恋歌》(读《九歌·湘君》、《湘夫人》、《少司命》与《山鬼》);现将其余三论一并发表于此。请学者、专家和同行们有以教之!  相似文献   

8.
:《周易》反映了中华先民由原始思维向现代思维转化的过程 ,《周易》的成文及在占筮过程中使用的思维符号是“象” ;此“象”有四种形态 ,三种思维形式即“直观表象思维”、“象征思维”、“意象思维” ,本文立足于《周易》 ,结合原始人类学知识 ,分析论述《周易》中所存在这三种“象”思维。  相似文献   

9.
《周易·彖传》作者的基本解《易》思路是由象数出发,以象数为根基,以义理为标的,以象数义理合一的方式来解读《周易》古经。《彖传》作者对《周易》古经的创造性解读,正是在由象数角度切入解读《周易》古经并在具体的解读过程中发明和使用了一系列象数义例规则。同时,《彖传》作者认为,解经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出象数背后的义理,在解读每一卦时,《彖传》作者都遵循着由象数到义理的路子,将视野由天地宇宙最终落实到社会人生,在“本天道立人道,法天道开人文”的学术理念下,借助象数体系阐发出一系列人文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周易》这套古老而独特的符号表意系统历来备受学界关注。从符号学理论切入可以发现,《周易》的符号系统,由"象"系统和"言"系统构成,其"言""象"系统在表意过程中互释,共同在元语言的作用下阐发出意义,并在语境的变化中确立其意图定点。相比于皮尔斯的符号表意理论,《周易》符号表意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鉴》的故事性很强。它在每年中所记各事,既与前后相关联,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既反映一定的历史要义,又有故事情节。新近有《通鉴故事一百篇》一书行世,可以说抓住了《通鉴》故事性强的这个特点。司马光通过一个个互相连贯的故事来说明一些大道理,这就较那些干巴巴的说教更能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考古学成果,介绍了八卦形成的时期;并综合介绍了有关阳爻与阴爻起源的多种解释,同时也就此学术问题上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考古学成果,介绍了八卦形成的时期;并综合介绍了有关阳爻与阴爻起源的多种解释,同时也就此学术问题上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是建立在数基础上的预测符号系统。其作者只所以用数来建构这个系统,是由于受远古先民数崇拜意识的影响。数崇拜意识来源于数神秘意识。无论是爻卦符号的制作和形成,还是求卦方式和占筮的著草都深深体现远古先民的数神秘意识。数神秘意识导致了数崇拜意识。《周易》的数崇拜意识主要反映在对数的从已知推未知的推演功能方面,集中体现在“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极数知来”两个命题上。《周易》的数崇拜意识作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意识,深深影响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和科技,它所倡导的通过数“穷理尽性至今”的思想在秦以后沿着儒家方向、易卦方向、数学方向发展。在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周易》仍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和源头,对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前辈们已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过阐释,鉴于此,本文试从文学角度对"象"在《周易》中的重要地位和原因以及"象"对意象和象征手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古人为什么要用50根蓍草进行占筮?自汉至今,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本文研究了占筮的性质,利用概率论的思想,论证了“大衍之数五十”是在数学原理的限制之下作出的一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古人为什么要用50根蓍草进行占筮?自汉至今,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本文研究了占筮的性质,利用概率论的思想,论证了“大衍之数五十”是在数学原理的限制之下作出的一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目前从敦煌遗书发现的敦煌赋卷约有四十余种写卷,去其重复,得赋二十篇。除《敦煌变文集》已刊之《晏子赋》、《韩朋赋》、《燕子赋》(甲)(乙),《双梅景阔丛书》校刻之《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和见于《王无功文集》五卷之《游北山赋》、《元正  相似文献   

20.
四、古人对占术之批判春秋时期卜筮迷信观念虽然十分普遍,但有许多人认为人事的吉凶,说到底是取决于人的行为,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