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拿大食品检验署风险管理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实施了加拿大安全食品行动计划、食品召回安全警告制度、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检验现代化制度等一系列创新驱动机制来辅助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控制了各类食品安全风险并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效果。研究CFIA食品安全风险创新驱动机制,力图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一条适合中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张以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而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对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的模式与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创造性地将其分为促进文化与技创新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协同融合模式与创造新型文化业态的互动融合模式。同时笔者对知识创新链进行重塑分析,并提出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3.
用户驱动型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方法之一,用户驱动型创新改变了传统创新的思维模式,不仅围绕用户的需求和感受设计产品,而且强调挖掘用户的潜力和能动性,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研发以及试验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国家、企业的创新能力、来源和动力,不仅节约了产品推广的成本,而且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使创新走向平民化,为营造全民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区域作为当前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关系到本区域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各地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以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对区域自主创新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区域自主创新主体(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的创新现状和特征,并结合实际提出区域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任何产品都兼具功能性和社会性,因此创新过程中必须通过设计对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技术、社会文化和市场需求的匹配。设计驱动型创新则突出体现了社会文化中深层次心理需求的挖掘,在新产品突破性创新中的作用。本文通过设计能力视角,梳理影响设计能力的行为因素,并通过构建“行为—能力—绩效”的研究框架,分析设计驱动型创新的内部机理和作用路径,为企业探索基于设计的新型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并为丰富创新理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创新驱动随着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推出而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后便受到各个区域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行业领域也逐渐意识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创新驱动”的相关课题展开了研究。基于此,作者以创新驱动下装备制造企业的成长力为研究课题,首先,对装备制造企业、创新驱动以及企业的成长力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创新驱动下装备制造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如何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成长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梁正 《科学与管理》2015,35(2):3-6,2
本文基于对创新全球化表现与特征的揭示、规律与趋势的总结,提出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实施必须置于全球化的视角之下。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与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提出全球化环境下的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我们实现观念、体制与机制上的根本性转变,并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创新驱动框架下内蒙古人才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内蒙古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内蒙古人才政策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才和学科的双重优势开展跨学科研究是大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途径。然而,要在以学科建制的大学体制下实现问题驱动的跨学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却并非易事,面临学科壁垒和僵化体制所带来的人员流动、评价考核与人才培养等核心制度缺失的困境。分析了跨学科内涵和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面临的障碍及根源,并在剖析美国大学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尝试为创新驱动环境下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区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创新的含义和创新型区域的定义出发,构建了创新驱动过程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套创新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各省市监测和评价创新型区域建设状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光伏产业发展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微观视角对创新驱动光伏产业升级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GVC思路把创新驱动形式分为上游驱动、中游驱动和下游驱动,针对创新驱动三阶段如何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讨论。依据上述原理,结合光伏产业的实际情况,从价值链升级的层面提出创新驱动光伏产业升级的实现途径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是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逐步确立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技术、人才、资本、文化等领域出台系列创新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已成功转型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创新型国家。广东作为中国沿海省份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可借鉴新加坡经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决定性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创新力量,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和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支撑和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和目标保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基础和国务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本文从"强化绿色食品产业的科学发展理念、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科学研究水平、完善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服务体系"三方面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食品产业科技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问题是现代科技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需要从源头开始对有害食品的流通渠道进行监控。基于食品安全角度,分析了常规的流通环节、监管对象和监督机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平台的食品流通监控系统,详细设计了源头追溯模块、报警模块和管理模块,以实现对食品生产、加X-、存储、物流和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工业产业2011—2015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Malmquist方法分析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原因,并构建知识生产函数实证研究其创新驱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重庆中低技术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主要源于创新效率变化,其技术进步变化系数远小于1,技术进步呈负增长态势,其创新驱动主要受高新技术行业的知识溢出和"干中学"效应影响,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且研发资本投入越低,知识溢出的影响强度越大,意味着充分利用并借力高新技术发展是带动中低技术产业升级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工是引发部门间协调的根本原因。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由于我国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监管体制,使得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在实践中缺乏有效协调,难以形成合力,而且各监管协调模式之间相对较为离散,缺乏相对统一的规范性依据,无法形成统一的有机的监管协调机制。为了有效地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提高监管效率,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我国应当从协调模式的选择和协调目标、协调规则、信息获取与沟通以及激励惩慑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确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与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DEA-RAM模型,构建了包含环境效率、经济效率及创新效率的工业经济转型效率的测算模型,根据此模型能够测算出我国总体及不同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的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的特征,自2009年后,我国工业总体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有较大提升,绿色效率是推动其变动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是创新效率;各个省份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动趋势明显,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提升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电子书PDA的含义及其操作流程,分析了电子书PDA模式下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电子书PDA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驱动下,产业将以智能技术系统、物联网及服务为基础形成产业互联网。首先研究"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机制,包括"互联网+"驱动的智能产业元创新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此后,讨论"互联网+"促进商业模式变革机理,包括"互联网+"驱动的产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及其价值创造机制。研究认为产业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并不稳定,需要平台规制体系对其进行内部制度建设管理和外部市场监督管理;最后,分别对产业互联网发展初期、成长期、成熟期、革新期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及"四大创新圈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创新体系中各要素和行为主体有机组合的整体能力.利用HCA方法,对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构建了山东省城市“四大创新圈模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烟台和淄博四大城市的创新域、产业链构成,对于知识经济下制订山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