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对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有:“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项。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第一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培养目标之一而加以明确规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完成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我国基础教育的生物教学正面临着重大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同时也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策略,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音乐教育中的感受与鉴赏尤为重要,不可忽视,更不能舍弃.……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音乐教育中的感受与鉴赏尤为重要,不可忽视,更不能舍弃.……  相似文献   

9.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调控策略"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能力,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过程中。教育部基础教育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个体将来健康全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就是摆在广大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如下几个维度解读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论基础教育的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规定性,是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根本区别,是基础教育的规律性反映。基础教育的根本规定性表现在:它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直接培养政治上、管理上接班人的教育;它是为培养合格劳动者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直接培养消费者、享受者的教育;它是为培养专门人才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直接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它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直接去改造世界的教育;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是限制学生的片面发展的教育;它是公平的普及性的教育,不是选择性的等级性的教育;它是强迫性、义务性、公益性的教育,不是产业性的收费性的教育;它是关注生命价值与意义提升的教育,不是漠视生命的工具性的教育。但基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违背基础教育根本规定性的现象,已对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揭示基础教育的本质,把握基础教育的规律,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明确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合作精神”放往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规定性,是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根本区别,是基础教育的规律性反映。基础教育的根本规定性表现在:它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直接培养政治上、管理上的接班人的教育;它是为培养合格劳动者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直接培养消费者、享受者的教育;它是为培养专门人才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直接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它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直接去改造世界的教育;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是限制学生的、片面发展的教育;它是公平的、普及性的教育,不是选择性的、等级性的教育;它是强迫性…  相似文献   

14.
樊晓彻 《学子》2013,(7):164
五育并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相契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本文在对五育并举和基础教育概念的界定、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国家对基础教育的要求的论述基础上重点探讨五育并举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启示,即:基础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倡导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使学生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行到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神是全面发展的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基础教育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普及科学知识需要科学精神。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关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掌握其培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意识的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当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将环境意识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同等看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已jt【l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存在过多强调培养“知识人”的倾向,对获取具体知识及在学科考试中获取高分的片面追求给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使基础教育迷失了应有的价值目的,失却了道德追求和审美意义。基础教育应当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着眼点,社会公众、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以及教师自身都应秉承培养“素质人”的价值追求,以实现基础教育为学生夯实基础并促进其综合素质成长发展的责任与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一、迎接新课程 基础教育作为人的发展的奠基工程.要按规律办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动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虽然目前教育界对要否“基础教育国际化”还存在不同理解、不同认识,但个人越来越感到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并非仅仅“促进教育合作与交流”所能代替。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基础教育国际化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并不矛盾;通过开展区域国际化探索再到全方位探索,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其核心,应把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放在核心地位;在国际化视野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重视发展通识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数学和科学的基础知识与能力、人文素养、国际理解能力、利用现代信息通讯(ICT )的技能、创造力。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要从小抓起,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构建知识基础,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注重培养创新型教师,改革课堂教学,强调训练思维方法,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些国外经验都值得我国在学生创造力培养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各种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和基础教育分不开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