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玮 《生物学教学》2008,33(6):28-29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做比较及理论联系实际等学习方式,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概念;通过分析巴浦洛夫条件反射的实验,明确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形成生物学的适应性观点。  相似文献   

2.
武术技术动作形成的生理基础是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有一定的规律,如泛化、分化、动力定型、自动化等,各种技术又是在复杂的条件反射中形成.因此,合理利用反射规律,对学习、掌握技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心理学基本理论给儿童乐学带来的启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 ,人的行为是从学习中得来的 ,是通过人的条件反射建立的活动。一种行为的获得就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 (或者说建立起一种暂时的神经联系 )。在行为心理学派中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都就人的行为的获得给予了充分的解释。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 :要使儿童形成乐学行为 ,我们必须实施强化策略 ,遵循及时强化的原则。使儿童的乐学行为持续下去。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也给我们如何使儿童乐学以…  相似文献   

4.
要使幼儿获得良好的身体锻炼效果,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一)锻炼要坚持经常。幼儿的各种动作都是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后,大脑皮层才会建立条件反射。例如在用空气和水锻炼时,使大脑建立一系列条件反射,逐渐习惯于适应外界气候的不良条件,身体健康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如果锻炼时断时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不仅条件反射不易建立,即使已建立的条件反射也会逐渐消失。如果不经常锻炼,身体机能已经改进的效果也会逐渐消退。如某幼儿园的幼儿每天有跑步的锻炼,其中一个幼儿虽已锻炼得较好,但由  相似文献   

5.
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及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保国 《青海教育》2003,(10):57-57
巴甫洛夫认为,动物和人的各种的重要生理活动,都是通过反射方式进行的,他把反射分为两大类:一是非条件反射,一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反射,他的反射途径是固定的,没有皮质的活动也能实现。而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他的反射途径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大脑皮质中的有关神经中枢而建立的一种暂时性机能联系。  相似文献   

6.
麻秀侠 《考试周刊》2011,(55):136-136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在人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比较稳固的神经联系的系统。在现代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相似文献   

7.
经典性条件反射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探作性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两种类型.深刻理解并区分这两种条件反射,对我们了解人类某些行为的形成,塑造人的正确而适当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体育运动技术是通过运动实践而建立起来的运动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是由教师优美的示范和形象生动的讲解(这些是条件刺激),通过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非条件刺激),在大脑皮质的相应中枢“接通”,再经过多次“强化”后形成的。然而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基础乃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这两种基本神经活动的过程。由大脑皮质引起兴奋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叫兴  相似文献   

9.
正习惯是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  相似文献   

10.
<正>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宝库、思维的伴侣、创造的前提。而教师寓教于乐、生动直观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是开启记忆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作了如下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正确运用记忆规律进行学习 记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我结合神经系统中脑的有关章节,特别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和人与动物大脑皮层功能本质区别等问题,从非条件反射到条件反射的建立;从低级中枢到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从第一信号系统(对具体信号的反应)到第二信号  相似文献   

11.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练习,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辞海》对习惯一词解释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  相似文献   

13.
栾志磊 《中学生物学》2021,(1):47-47,73
1教材分析与设计理念“测定反应时间”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一节的一个关于探究条件反射过程的实验。本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对加深学生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也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强化技能及其功能 强化技能是教师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原理,主要运用对学生的反应采用肯定或奖励的方式,使教学材料的刺激与学生反应之间,更快地建立稳固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把思维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的一类教学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于1953年提出来的。他把一只饿鼠放入实验箱内,当鼠偶然踩在杠杆上时,即喂食,为强化这一动作,经多次重复,鼠即会自动踩杆而得食。这类必须通过自己某种活动(操作)才能达到一定目的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操作性条件反  相似文献   

15.
周蓉  陶骥 《家教世界》2014,(3):56-56
习惯是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条件抑制是人和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或在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反映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消退抑制:纠正错误动作阶段 在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反复用条件刺激而不予强化,则条件反射的反应将逐渐减弱至不出现反应,这种现象称消退抑制。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消退抑制的积极的一面,就是有些错误的动作,通过消退抑制,把错误的动作消除掉;另一方面对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如果长期不练,技能将出现生疏,以至不能完成。从生理学观点分析,与消退抑制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这  相似文献   

17.
条件反射理论最早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来,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之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又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对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 一些不适当行为可以用强化手段来塑造。利用行为改变技术,通过操纵强化物来改变学生的行为,这是条件反射理论在心理治疗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义教”生物教材第二册中的两幅插图位置颠倒了固原地区教研室宋满林在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第二册第九章第四节《人类的神经调节》中,有一个关于条件反射的实验,这个实验意在证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对该实验的过程课文有说明,此外,还在...  相似文献   

19.
论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强化●李小融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心理机制。当今,这种理论虽然已在很大程度上被认知学习理论所超越,但是,其精华部分——强化理论,则不仅不应被否定,而且更应受到重视,应该对其理论的涵义...  相似文献   

20.
在19世纪末期,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得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同时给予,使它们彼此建立起联系,即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