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生活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对公民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学校生活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对小公民成长也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我们既要考虑学校教育的特点,也要考虑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重塑学校生活.如重新设计具有公共精神的学校制度,让学生的课堂生活渗透公民素养培养内容,让学生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2.
学校生活的主体是学校人,即老师和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内容是文化知识的交流传递和个体精神的生长生成。优质学校生活最基本的层面是学校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激励、积极交流、共同分享。优质学校生活的更高目标则是学校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学校人积极向上的生存状态,以及学校活动中创造性的文化知识生活。那么,如何打造优质的学校生活呢?办学理念:学校优质生活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入口处留下校训“:你们到这里来的惟一目的就是学会过有目的的生活。”美国亚特兰大城附近的布鲁克伍德小学的校长汤姆·巴特勒这样说“:在我…  相似文献   

3.
我之学校观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教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间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人的生命展现及发展的过程。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价值的实现是生活的本质和最终之意。教育作为人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从属于生活的,而在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生活较之教育则更具有原生性的意义。生活本身具有教育价值。生活世界是教育的背景视域,是人最根本的生长家园;生活对生命的新起航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重视生活的教育意义能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联系生活,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人、发展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特殊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必然更关注特殊儿童的生活世界,也必然赋予特殊教育新的意义和价值,落实到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上,表现为追求特殊学生的生命尊严的教育。多年来,南京市育智学校坚持以"生活能力"为核心,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生活课程建设,在此笔者谈几点思考。一、建构个性化的生活课程,满足学生实际生活需要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以及校园面貌、特色建设等,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多年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教育俨然已经成为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人不止是一种存在,而是生活着,教育赋予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贯穿于人的一生,包括人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7.
发现生活     
朱子涵 《小火炬》2012,(3):24-24
有的人把生活装进大脑.所以他觉得生活是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有的人把生活列在纸上,所以他觉得生活是千篇一律、单调乏味的。有的人…而我就是后者:家里——学校——家里——学校,我的生活总是这么单调。可我不愿相信我是把生活列在了纸上。早上的一顿早餐,在学校的时光,回家后渐渐地.我发现了我的生活。每到晚上.爸爸妈妈总会问我第二天早上吃什么.我总是回答:“不知道。”  相似文献   

8.
我没有勇气把自己的斗笠放在那些漂亮的雨伞中,而是悄悄地放在了自己靠墙的课桌下。那年,我读初二,家境清贫,生活用具缺乏,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雨伞,一家数口人也只有一把。我家距学校很近,若非下大雨,我都不用雨具,一路飞跑就到了学校。  相似文献   

9.
主观生活质量指的是个人对重要的需求、目标、愿望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实现的主观评估.主观生活质量可以是对整个生活领域的全面质量评估,也可以是对某一特定生活领域的质量评估.研究证实,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与个体自身人格特质和认知因素有关,同时一些外在的环境因素也会对主观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给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启示,不断促进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成为学校心理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今,网络化的触角已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也深刻影响到教育的发展。教育管理作为教育活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着网络的影响。网络化不仅改变着学校内部的学习方式、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对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悄然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各个角落,也为今天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提升学校办学的积淀,宜川中学附属学校提出了"热爱生活,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教育和生活的关联是一个关乎教育观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我们对教育与生活关联的中心理解是:学校教育是生活。以此核心理念为指导,我们进行了系列化的教育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2.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育》2008,(8):61-61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才算是活学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农村地区出现了许多寄宿制学校,学生留在了学校,这也就意味着学校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当前校园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在校园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在校园的生活,这也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校园生活埋下了隐患。农村寄宿制学校有自身的不足与限制,需要从教师培训、学校管理理念、课余活动组织等方面入手展开改革。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人不可须臾分离的活动领域,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和最重要外部影响因素。学校生活是多种形态交织的特殊生活,既包括有计划的教育生活,也包括具有自然性特征的日常生活。学校教育生活通过课程复制和传递着课题化的世界,具有被动性和封闭性特征。而学校日常生活则可以引发学习主动而自然地发生,更好地促进社会性学习,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育人路径。为此,教育者应重视日常生活文化育人的价值,为学生营造更多自主的日常生活空间。但这种路径也存在复合性、不确定性等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反思性的学研文化,开展对日常生活文化的批判与改进,从而为学校生活育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小A是学校科技创新社团的社长,他热衷于社团的活动和科技小发明,学校也给他及其社团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给予他充分的支持。然而,他过于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出现了无故缺课、作业不完成等现象,违反了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是代表学校作为班级学生的管理者和学生生活的教育指导者。班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学生要在这里适应过群体生活,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接触不同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的人,学会与他们打交道。可以说,班集体生活是把一个人从自然人教育提升到社会人的最重要的场所。班主任的有效工作,可以使学生的群体生活井然有序,使学生对学校的生活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稳定感,并在这里度过人的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教育理论界对学校教育回归生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那么,学校教育究竟应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回归到这样的生活:从主体而言,回归到成人与儿童共同的生活;从时限而言,回归到过去、当下、未来生活共在的生活;从内容而言,回归到事实与价值统一的生活;从意义而言,回归到丰富、有趣、有德性和智慧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对于"再学工农兵"问题,网上的言论褒贬不一,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到生活中去学习都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也身体力行地推行过他的教育理论.如他从美国留学归来,就脱下身上的西服,和学生们一起到田地里去劳作.另外,他还大力倡导"南泥湾精神".他甚至教导学生们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初中生的学业比较和学业归因对他们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使用了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学业比较量表和学业归因量表对496个初中生被试施测方法,结果表明:初中生学校生活满意度无性别上的差异,但在年级水平上存在差异。学业比较各维度和学校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归因方式也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并且这两者对学校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预测力。  相似文献   

20.
我反对认为学校必须教授那些在以后生活中要直接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这种观点。生活所要求的东西太多种多样了,不大可能允许学校采取这样的专门训练。除开这一点,我还认为应当反对把个人当做死的工具来对待。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