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于"父亲"情结的书写。在她的文本中,"恋父"情结与"弑父"情结以悖论的形式同时呈现;她的作品既有独特的个人体验,又充满了丰富的潜意识,对男性社会文化给予了颠覆,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路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陈染的文本中,女性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得到了大量的书写,一些批评将此等同于"累斯宾"(lesbian,指女性同性恋)。但这种对女性的深刻认同实际上是出于女性自恋;是女性自我确定、独立自尊的心理需要;也是女性自我意识得以强烈表达的形式之一。它的存在表现了作家颠覆男权话语的文学想象。  相似文献   

3.
《私人生活》在两个层面传达出陈染的写作本意:一是文本中内在化的时间意识体现出作家对时间历史性与哲学性的独立思考;二是作家借用频繁出现的鸟意象将回忆、现实、梦境与幻觉交织呈现,使得时序互相倒置彼此渗透,空间形式也愈加多维化。在此基础上,陈染最终将内在化的时间意识与私人化的空间结构融合交汇,共同彰显出小说深层意蕴和女性成长史中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陈染是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私人生活>体现出明显的女性主义特征,本文旨在分析此小说的特色所在.从内容方面,它表现了女性意识的成长过程,既有对性的欲望化追求又有对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颠覆.  相似文献   

5.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以《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等经典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陈染小说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强烈的女性意识是陈染文本最大的特色.陈染以女性的切身体验作为其创作源泉,在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的压抑下,努力发掘女性叙事的隙缝,把传统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进行颠覆性书写;站在女性立场的角度上时刻揭示出女性人物的强烈女性意识,表现出女性明显的自恋倾向.无以名状的心灵孤独是她们的一种生存体验,是保持个性、保持独立精神的武器,陈染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试图不断地冒险、逃离,逃离意识更多的是指灵魂的逃离.陈染文本对女性生命体验的深刻、细腻的书写揭示了女性乃至人性的本质及生命内涵,为我们灵魂的飞翔指明了方向,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  相似文献   

6.
李秀春 《文教资料》2011,(27):11-12
陈染作为一个女作家,创造了女性欲望书写的独特话语文本。她站在女人的角度,将对于男权神话的颠覆和拆解作为一种日常的文本策略,具体表现为“恋父”与“审父”情结;对姐妹情谊的书写。  相似文献   

7.
丁玲和陈染都以女性为题材创造作品.丁玲开启了一条路:将女性自我意识放在与世俗的女性观念挑战中并试图建立全新女性形象;陈染等一批女性作家继续在这条路上寻觅、求索.她们对女性世界观照,对女性本质探寻,对男性世界批评,就是要充分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以强烈的女性先锋意识致力于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说艺术世界,在这个女人特有的世界里,男性的主宰地位不是被放逐就是遭到无情的拆解和颠覆。这些带有鲜明的女性性别特征的作品,致力于突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身份和个性特征,在某些方面颇为接近西方女权主义的女性阶段,这一领域以陈染、林白、海男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耿庆伟 《文教资料》2008,(17):17-19
丁玲是一位具有清醒女性意识的作家,其初期的女性文学创作以男女两性关系的书写为重心,反对女性在历史中被书写的命运和在现实中丧失话语权的遭遇,在颠覆男权制文化的同时努力寻求和开拓女性话语场,在文本创作中显示了清醒的反叛和突围意识.  相似文献   

10.
铁凝、陈染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都表现出一种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具有一种自觉的女性意识。但由于作家创作个性及创作时代等的不同,使这种“女性意识”具有传统与现代之别,应该说是两种不同层面上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铁凝、陈染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都表现出一种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具有一种自觉的女性意识。但由于作家创作个性及创作时代等的不同,使这种“女性意识”具有传统与现代之别,应该说是两种不同层面上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作家们自觉地疏离男性作家所热衷的政治、历史、社会之类的宏大叙事,回归女性的经验领域,专注于女性意识的书写,在林白、陈染、王安忆和张沽等女性作家的作品中,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反抗和颠覆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世界进行重新书写;强调人的私人化的精神空间,以个体的生命意识来展示文学的审美追求;回到直面现实、自由书写的女性空间里,使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全面关注都市女性生存命运与个体体验的新阶段;深入到情感的内部对爱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爱的质问与怀疑。  相似文献   

13.
在陈染作品中,孤独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根源于与生俱来的“父亲情结“;文本中多表现为对原始欲望的关注;而在深层的哲理思辨上,则充满了存在主义的影子.对孤独体验的思索和阐发,是陈染探求女性乃至整个人类存在状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 ,她以自己大量的文本执著地探求着女性特殊的心理经验 ,体现了明显的现代性色彩 ,为 2 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资源。本文试图通过对陈染文本的整体性解读 ,揭示陈染创作的独特性以及为女性文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私语化写作成为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最引人注目的一脉,这些作品从女性的生活和内心出发,写出了新时代中一类女性的生存状态与生命追求,是极端的女性内心隐秘生活体验,是女性欲望的独特文本,是作家个人空间自恋性的私语。  相似文献   

16.
陈染作为当代私人化写作的代表,在她独具特色的女性经验文本中,孤独是她用来探寻人类生存困境和精神家园的一个特殊的视角,是作家当下的写作与人生方式的直接体现。孤独在作家的小说文本里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分裂的自我、自闭情境。  相似文献   

17.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代表作家埃莱娜·西苏提出的"女性书写"理论旨在挑战传统文学规范,颠覆男性话语霸权,提高女性主体意识,争夺女性话语权。20世纪末,西方女性身体理论传播到中国并应用于国内女性文学研究及创作中,在中国消费主义语境下,"女性书写"中的"身体"叙事功能逐渐异化,"身体写作"的文本及研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陈染执着于心目中的女性经验,从一位小说家的写作要求出发,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毫不避讳女性主义所反对的作为"他者"形象呈现的种种女性经验。她以成熟的女性作家之笔,凭借自己独特的文学艺术才情,在作品中饱含情感地独自诉说着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情感的渴求,行走在一条远离中心的女性私人化写作道路上。这种重在表达纯粹私人化的生活体验,个体的边缘性的经验在文本中被强化到了一个突出甚至极端的地位,这一切使陈染的小说带有浓郁的女性经验密码特点。  相似文献   

19.
作家陈染在自己的私人写作中 ,通过对不同的具有女性反抗意识的人物的书写 ,表现了作家和女性的人性本质和生命内涵 ,她们对男权社会的遗世独立 ,卓而不群 ,具有“女性主义”的意义。这样 ,也便有了作家独特的心灵表现的形式。对传统精神和艺术形式的双重破坏  相似文献   

20.
与其说孤独是陈染的写作方式、写作内容,不如说是她有意选择的生活方式,而文本中所透露出的女性意识则是陈染逃避公众话语的手段。本文试图以陈染小说为解读对象.展示她所选择的孤独历程及这种选择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