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灵感理论是美学界的受害者,特别在十年内乱期间,各种诬蔑不实之词集于一身,几乎把这个并不驯服的灰姑娘整垮,但是艺术家却以他们的创作实践证明了她的存在。当人们热昏了头脑趋于冷静和正常的时候,大家不得不用熟悉而又陌生的眼光重新观察、捕捉这位灰姑娘的行踪,并以审慎的态度来研究她的外在风貌和本质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灵感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文章不加分析地将创作冲动和灵感冲动等同起来,这是很不妥当的。诚然,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是需要有情感冲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冲动都是创作的真实信息,因此它也不见得一定“会使艺术家或迟或速进入创作过程”。我们以为,创作冲动不同于灵  相似文献   

2.
创作冲动与作家艺术家的需求和欲望相关,每一需求和欲望背后都有一定数量的情绪情感因子为基础。情绪、情感和感情是互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之间的互生、伴随和包含关系及其运行,成为创作冲动中最主要的基本驱力之一。要激发或实现创作冲动,必须适度地控制情绪情感。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将创作中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以及意识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又分别在作家创作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在这三个不同意识形态下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潜意识是作家创作前头脑中的蓄积库,进入前意识状态时作家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创作冲动,最后进入意识层面使最终作品浮出水面。这三种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作家创作,从而使作品产生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作家的创作源泉,观察力则是艺术思维的触角,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都善于从观察入手,了解现实,反映社会。法国名作家福楼拜在谈到作家的修养时,是非常重视艺术观察力的锻炼的。他指出真正艺术家必须“首先是一个观察者,而观察的第一个特质,就是要有一双好眼睛”。这就是说,世界是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的,艺术家能否发现生活的美,捕捉到生活中美妙动人的形象,关键要善于观察,具有深邃敏锐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上)》2009,(10):158-158
作家陆天明在签售他的最新作品《命运》时接受采访称:“当代作家要关注当代,如果只写个人情调的东西,那干脆在家写日记、写情书好了。”当今文坛虽然很热闹,但缺少富有责任感的作家。陆天明认同这个说法。他说:“为什么人们会记得路遥,因为路遥用生命写作,每个字都充满作家的使命感。”在创作《命运》时,陆天明也付出很多。为了这部书,他大病一场,  相似文献   

6.
《文学教育(上)》2010,(23):159-160
京味文学代表作家邓友梅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在上世纪80年代,京味文学一度非常繁荣,为什么盛况很快就过去了呢?邓友梅的回答是:那是因为一大批老作家在“文革”中无法从事创作,他们有积累,有创作冲动,一旦条件宽松了,自然喷发了出来。但在这些老作家之后,没有继承者。  相似文献   

7.
创作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无疑要有控制。如果离开创作主体的某种定向控制,“那是一种不设计就施工的冒险,其结果很可能是建筑坍塌,作品变成混乱的呓语”这种定向控制来自什么?长期以来,一些创作理论都认为是来自“主题”。而主题则是作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的生活现象所要表达出来的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这种偏重于理性主导作用的“主题控制”论,成为一种流行的创作理论模式。诚然,在具体的创作中,有些作家是先有了明确要表达的某种思想的“主题”,然后才以此为控制进入定向创作过程的。如茅盾创作《子夜》,就是为了驳斥托派理论  相似文献   

8.
读杜诗,不难发现在他那异彩纷呈的诗篇里,时常出现一个词——“兴”。它有时指某种兴趣或心愿,如“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与杜甫的诗歌创作有紧密联系的创作论概念。但这一点,过去却被人们所忽视。为此,本文拟就杜甫诗中的“兴”,谈一谈笔者的体会。 从创作论方面来说,杜甫的“兴”首先是一种创作的激情和冲动。《至后》一诗说:“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显然,这里的“兴”即“愁”,一种到了极  相似文献   

9.
林卓宇的文学世界是从3岁时,妈妈每晚的故事联播开始的,《杨柳风》《丛林故事》《野天鹅》……妈妈讲得细心,小卓宇听得入迷。
  有一天,林卓宇捧着故事书,问:“妈,这些故事都是怎么写出来的呀?真是太有意思了!”妈妈回答道:“这些故事都是作家创作出来的,他们可了不起了……”林卓宇说:“那我也想当作家。”  相似文献   

10.
刘勰《心雕龙》的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神思》篇是创作论的总纲。在这一总纲中,刘勰对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一、“思想为妙,神与物游”;二、“神用象通,情变所孕”;三、创作“灵感”的根因。  相似文献   

11.
作家在有了一定的生活准备、思想准备、艺术修养的准备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进入创作过程的问题了。 那么,一个作家究竟怎样从生活进入创作呢?何其芳认为,关键在于作家是否能够从生活中获得创作冲动。只有获得了创作冲动,才算是一件艺术作品受了孕,一个新的艺术生命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发育、成长的历史。 什么是创作冲动呢?何其芳说,在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的创作家那里,创作冲动就是生活给他们孕育出的作品的胚胎已经形成的征兆,是他们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修养在某种契机上的高度结合的产物。如契诃夫所说:“平时注意观察人、观察生活……那么后来在什么地方散步,例如在雅加达岸边,脑子里的发条就会忽然卡的一响,一篇小说就此  相似文献   

12.
在文艺心理学看来,任何创作动机的发生,都与作家艺术家的心理定势密切相关。从发生学角度看,心理定势作为幼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心理认知图式,不仅在创作动机发生前一直存在,而且它还为创作动机的爆发规定具体方向。为什么对于同一外在机缘或刺激,有的作家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有的却无动于衷呢?这主要是心理定势的作用。本文拟就心理定势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创作动机的关系等问题作一研究,以俾理解作家艺术家创作心理奥秘。  相似文献   

13.
着力构建“海南文化”,已成为海南作家自觉的创作意识,青年作家刘那的《时与钟》也体现了这一创作倾向。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刘那散文在文体意识方面更鲜明地体现了“越界”的冲动;而作为1990年代后期南下的“新海南人”,她对移民经验的书写更富于都市情调和多地域文化相“混杂”的特点。在刘那的写作中,并存着对故乡的追念和对“海口人”身份的强调等多重意识,这些复杂的意识共同构成了移民作家的“海南意识”。  相似文献   

14.
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精神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根本因素。大凡一个优秀的作家,其作品都有鲜明的个性。陶渊明正是这样有鲜明个性的优秀作家。梁启超对陶渊明就曾有这样的赞语:“古代作家能彀在作品中把他的个性活现出来的,屈原以后,我便数陶渊明。”(《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恪》)这话虽说得有点过份,事实上屈原以后的古代作家其作品有鲜明个性的不止陶渊明一人。然而陶州明确实是一位有鲜明个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艺术家的人生体验与艺术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艺术家人生体验的深切独到与浮泛从俗之别,在艺术创作中有差异分明的体现。艺术作品的高质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创作者投入了高“成本”,那就是注入其真切的生活、生命体验,以及因此而生成对自然、人生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这应该成为目前出现的某些艺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的一种启迪或参照。  相似文献   

16.
手稿--作者思维的痕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耳 《教育艺术》2003,(9):59-59
诗人有诗人的手稿,作家有作家的手稿,画师有画师的手稿,谱曲者有谱曲者的手稿……从这些手迹或原稿中,后人可以真实触摸他们当时创作的冲动、情感的脉搏、遐想的线条、灵感的轨迹…… 有着“灵魂的猎手”之雅称的茨威格在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中曾这样描述:“我亲眼见到一张贝多芬的手稿,尽管上面涂改得乱七八糟,开始时的乐谱和删掉的乐谱纠缠在一起,几道铅笔线删去的地方都凝聚着他的才气横溢的创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文艺创作的内驱力,是艺术形象的血液,是作家艺术家进入创作的灵感状态的激素。社会主义文艺要求作家艺术家具有对社会主义、对人民无限热爱的真挚感情,热衷于描写“自我的感情世界”、无意识的情绪、情爱、性欲等等的创作倾向是有背于社会主义文艺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18.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社会把“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把特征印在作品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在四十年代炮火纷飞的中国文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代表作家的徐哥却创作出了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如严家炎就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最早把徐打和无名氏作为一个流派——“后期浪漫派”来看待,并认为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上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掀开文学艺术史,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出现了一些令人感到怪异的行动。如名剧《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在创作该剧时,“运思独苦,一日,忽然失踪,遍索之,乃卧庭中薪上,掩袂痛哭。惊问之,则固填曲至‘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句,不觉伤心。”王实甫在创作《西厢记》写到主人公“碧云天,黄花地,西  相似文献   

20.
论“触发”     
“触发”,是艺术创作的催产婆。作家高晓声对此说:“‘触发’是一切创作之母”,这确是一语中的。“触发”。有哪些类型呢? 一是灵感“触发”。 大凡创造性的劳动,都离不开灵感。它是打开创造思维的闸门之神,是引爆才智之库的导火线。别林斯基说:“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灵感努力的结果……灵感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别林斯基选集》2卷第473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