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树造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对此早就十分重视。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西周时期,国家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甚至明文规定“不树者,无椁”即不种树的人死后连薄皮棺材都没有。在《诗经》中也大量提到树,以树喻人,以树喻情,赞扬种树的美德,讽刺鞭挞毁树的可耻,如《诗经·魏风;伐檀》就以辛辣的笔锋鞭笞了毁树造车的可耻行径。 公元166年,东汉崔寰著的《四民月令》主要阐述了种植蚕桑、蔬果、树木等的性别差异和繁育种植。这是我国一部有关植树造林和繁殖育种的理论专著。 到了公元185年,北魏孝文帝时不仅要求植树,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殊、榆三根……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概括了当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人很早就对气体放电现象有所关注.早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甲骨文中已有“雷”字,西周青铜器上已出现了“电”字.春秋战国时代的《尚书·金滕》记载:“天大雷电以风.”西周的《易·豫·象》中明确指出“雷出地”.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注意到雷云放电的现象.东  相似文献   

3.
朱正忠 《文教资料》2005,(3):101-102
唐代杰出文学大师柳宗元写过一篇立意深刻、构思巧妙、发人深省的传记散文《种树郭橐驼传》,文中写以种树为职业的郭橐驼“所种树,或迁徒,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可见其深谙植树之道。“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既然别人种树都不如他,看又看不出名堂,学又学不好,只好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执教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文章讲述了一位种树能手的故事。种书寸能手郭橐驼种的树“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当时长安权贵和卖果者争相购买:有人问其缘由,郭橐驼则曰:“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应树木的生长规律,促使其本性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正是他植树高人一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量出土文物证明,早在一百万年以前,我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其地都在山西南部。从文献资料和汾河下游文化遗址来看,在夏代,山西南部已是夏人聚居活动的地方。从公元前十七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山西的一些地方就为商王朝所统治。西周初分封诸侯,在山  相似文献   

6.
杨柳绽绿,大地回春,又迎来了植树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树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回想去年春暖花开之时种植的树,如今已能迎风摇曳,心中漾起了阵阵暖意。年年植树,年年添绿,应是常理;但有时"真经"会被念歪,存在"反常"现象也就不奇怪了。曾记得某单位在去年植树节,是将前年栽种的树重新挖出,搬个地方再种下去。据说原先种树的位置"风水不  相似文献   

7.
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0年,西周存在了276年。如果将西汉与东汉、北宋与南宋分开计算,秦以后的王朝没有超过300年的。明朝也存在了276年,唐朝和清朝都超过276年,又不到300年。一个王朝能存在这么长时间,说明它是比较稳定的。唐、明、清三朝都有过辉煌的时期,很多记载和文物为后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西周从存在的时间上可以与这三朝相比,但它有过辉煌和繁荣吗?西周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他为什么能够存在那么长时间?在历史影响方面,它能和唐、明、清比肩吗?要比较客观地描述和想像西周社会,必须从制度说起。  相似文献   

8.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著名散文《种树郭橐驼传》脍炙人口。但是人们对其中“种树”的理解多不确切。一般读者、教师、注释者甚至名家(如“百家讲坛”主讲人)都有意无意地把“种树”理解为今天所说的“种树”即种植树木。其实这是误解。  相似文献   

9.
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770年),国家的经济政策比较开放。一方面,充分发挥“周人重农”的历史优势,突出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又从“殷人善贾”的历史现象中受到启迪,允许商朝遗民和都邑中的“国人”乃至贵族到规定的市集中做生意。既重农,又不抑商,是西周经济走向  相似文献   

10.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他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相似文献   

11.
周钟 《华章》2012,(11)
堤防绿化建设施工和管理难度大,影响因素多,往往产生“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象,植树效果事倍功半.通过堤防绿化种植实践和探索得知,只有掌握树木的生长规律,并采取严格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既在“植”上想办法,确保种植成活,又在“管”上下功夫,灭虫、除草、施肥、浇水,加上长期不懈、持之以恒的看护,做到植管并重,堤防绿化就能达到活、齐、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作者的这种创作风格很容易理解,但是思想内容却更值得我们仔细玩味。郭橐驼种树无论是自己亲手种的,还是从别处移植来的,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都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偷艺”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因此,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延请他,好生款待,请他育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汉代以前,这部诗集的名称并不叫《诗经》。孔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左传》摘引诗集的诗句也只说“诗曰”、“诗云”等等,都没有经的称号。到了汉代,经学盛行,为了使这部诗集列为必读之书,才加之以“经”名。这部诗集收集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其时间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期到公元前  相似文献   

14.
华师版七年级(上)《中国历史》第3课的配套练习第一小题有一处明显错误。该题如下: 周的起讫年代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标志周朝灭亡。周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春秋:  相似文献   

15.
第7小题考查文学常识,要求选出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答案是B,因为孔尚任是清代而非元代作家。但笔者认为A、C、D选项在表达上均有不严密之嫌。 A项说“《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间的诗歌”这之间的时间跨度是“近五百年”显然有误。既是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当是从公元前11世纪初起,直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时间跨度应在五百年以上。 C项考查的是有关巴金的常识。疑点有二,一是“巴金原名李芾甘”不确。巴金姓李名尧棠,字芾甘,这是不争的事实。二是“代表作”。提到巴金,读者自然会想到他的《家》、《春》、《秋…  相似文献   

16.
郭橐驼是唐代的一个小人物,以种树为业。凡树木,经过他的手,无论是种植还是移栽,没有不活的,不仅长得枝繁叶茂,所结的果实也丰硕,而且比别的树结得早。为此,柳宗元为他立传《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种树给人的启示不小,有人将他的绝技"移之官理",作者将它移之语文教学法之中。  相似文献   

17.
“毁树容易种树难”、“植树”,“游泳”之类的命题,需要通篇采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学生如果不懂比喻说理的基本写法,就不容易写好这类命题的文章。讲读课中,应选一些范文,作为学生的借鉴。通篇采用比喻说理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以《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为例说明之。一、引本文开头就引出“滥竽充数”的故事,为什么呢?因为下面要议论的道理是从“滥竽充数”这个喻体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不先引出“喻体”,如何展开议论呢?  相似文献   

18.
旅游的定义与中国古代旅游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古代神话传说,可以推测在遥远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开始了最早的旅游活动。所以中国古代文字中很早就出现了“观光”“旅游”等词汇,而且,其涵义与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概念的重新界定基本符合。到商代与西周,舟船、车辆、道路、旅馆、饮食等旅游与旅行所需要的条件都已较为完备。因此,当时人们的旅游和旅行活动已相当频繁。旅行者的足迹远达现在的甘肃、内蒙和新疆,并且还开始了广泛的航海旅行  相似文献   

19.
西周金文中月相词语的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周铜器铭文中,许多记载有月、月相和日的干支,有的还带有“年”的记载,这是研究西周历法、西周各王在位年数以及西周铜器断代的最重要的资料。早在四十多年以前,郭沫若同志已经利用过这项资料,阐明了西周历史中的一些问题。例如:他根据十五年趞曹鼎有“龏王在周新宫”的记载,纠正了过去文献记载共王只有十年或十二年的说法;他指出元年曶鼎与二祀趩觯都是孝王时铜器,在两年当中应该置一个闰月。这是十分正确的。近三、四十年以来,有人并根据西周金文中的纪年资料,判定了西周各王的在位年数,制定了西周的历法。但是,在利用这项资料以前,首先必须弄清楚月相词语的含义,如果含义理解不正确,那么,判断也就是不正确的了。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之际的赵简子、赵襄子父子,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被后人称为“简襄功烈”。赵简子名鞅,号志父。他的祖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执致二十年左右,父亲赵成未曾执政,曾任过上将军,他年轻时就袭爵为卿。从公元前517年算起到公元前458年病故为止,在政治武台上活跃了六十个春秋。儿子赵襄子继承他的事业,到公元前425年病故为止,也超过了三十三个春秋。从公元前517—425年这九十多年,正是我国历史上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伟大变革时代,简襄父子又是具有开拓精神的改革者。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建立,可以说简襄开其端,魏文侯秦孝公踵其后,秦始皇总其成。“简襄功烈”可谓大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