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发放开放式调查问卷对在校的300多名大学生和中学生,从父母、同伴、影视三方面对其模仿心理对吸烟行为的产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父母、同伴、影视对中学生模仿吸烟行为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并针对此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初次吸烟多在中学阶段,而对中学生吸烟行为的控制对策,往往缺乏宏观层面的考量。文章从加强法制力度、把握文化的两种利益,分析了两个重要的宏观控烟思路,对广告、影视剧等事实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吸烟心理探视泾县第二中学殷红波报载,中国城市中学生中男生吸烟比例已高达40%,少数女生也有吸烟行为。校内的寝室、厕所,校外的公园、电影院都成了他们避开老师和家长吸烟的最佳场所。研究表明,吸烟学生中60%有撒谎、偷窃、搜身、赌博等不良行为。面对如...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高等师范专科学生对吸烟行为的态度与认知,以及学校控烟教育的现状,我们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本院187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随机抽样访谈.调查显示11%的学生赞成吸烟,67%的学生不赞成吸烟.学生对吸烟行为的认知与态度对吸烟率有显影响.只有40%的学生表示曾在学校接受过预防吸烟的知识.我们认为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对影响吸烟行为产生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控制在校学生的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5.
赵秀珠 《江苏教育》2022,(56):39-40
通过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学校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干预策略。学校要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策略,预防其他学生出现模仿行为,从而有效地应对学生的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6.
探讨抑郁对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以及感觉寻求这一人格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和性别差异。研究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尝试吸烟行为清单和感觉寻求量表,对安徽、河南、湖北、江苏四省部分中学的628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与抑郁和感觉寻求均显著正相关,抑郁与感觉寻求呈正相关。感觉寻求在抑郁与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该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的前半段。抑郁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还通过感觉寻求间接影响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性别调节了抑郁与尝试吸烟行为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吸烟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高度重视。本课题组通过对北京市高校学生的吸烟行为进行细致观察和问卷调查,总结出学生吸烟的特征、原因等相关信息,深入分析其中的联系,进一步得出大学生吸烟的行为特征及心理动因,并基于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角度提出了降低高校学生吸烟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学生网络行为自我调控能力各维度的一般性发展特点,我们对中学生网络行为自我调控水平的发展现状展开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网络使用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总体呈正态分布;中学生网络行为调控能力发展不稳定;中学生网络行为自我调控能力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显著;女生网络行为调控能力要好于男生;初中生网络使用调控能力好于高中生。家长和学校要对中高年级学生的网络行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情绪体验,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自编《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调查问卷》对浙江省东部某市横跨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6000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首先从学习心理特征、班级学习氛围、课堂学习行为等角度考察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然后从发展的观点出发,重点讨论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最后针对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深圳市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编制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以深圳市初中学校的4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结果:(1)编制的"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2)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条件和父母亲关系方面存在差异;(3)中学生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自我伤害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同时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结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学生理想和拖延行为的现状,探讨中学生理想和拖延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048名中学生,用中学生理想问卷和Aitken拖延问卷(API)进行调查,运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学生在自我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维度及理想总分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生的水平高于男生.而在拖延总分和理想的学业维度、职业维度和道德维度上没有显著的的性别差异.在理想各维度和拖延总分上均有一般中学学生高于二类重点中学学生.且在学业理想和理想总分上一类重点中学也高于二类重点中学学生.中学生理想各维度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中学生理想和拖延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在性别和学校层次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学业理想和职业理想对拖延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吸烟的现象较为普遍,且呈急剧上升趋势。据调查,男生有吸烟行为的人数比例达到30%左右,女生吸烟的也大有人在。对于学生而言,吸烟不仅影响身体发育,危害健康,而且影响学业,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各中等职业学校高度重视,笔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就学生吸烟行为的心理成因及矫正措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从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外行为着手研究,阐述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几种主要行为。为弥补中学英语教师课内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正面影响的不足,教师一定要完善自己的课外行为,从注重自己形象、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和维持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英语学习情感、策略和归因,创设课外英语环境等方面去努力促进中学生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包括情绪和感情。中学生的情感健康指中学生拥有适宜他们年龄特征的美好丰富的情感、具有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成长成才、拥有幸福人生的助推器。情感伴随着行为问题的发生而发生,一定程度上也是行为问题的起因。教师处理学生行为问题是引导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调查,总结了现代网络对当前中学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社会化方面、价值观方面、人文精神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生理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分年段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希望通过对未成年中学生的培养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地运用网络,加强自身修养,戒除一些异常行为,努力地塑造自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河南省部分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其体育兴趣、动机、态度、价值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为了促进中学生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体育课教学应公正地对待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运动,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个案访法,对中学生"非主流"行为现状及其心理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非主流行为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使用‘火星文’聊天或书写","穿着、首饰或发型最流行、甚至另类","喜欢玩劲舞团等游戏,或喜欢动漫、cosplay";表现出非主流行为的场所主要是"自己家"或"公共场所";表现出非主流行为的同伴主要是同学。农村地区出现非主流行为中学生的比例小于市区和城区;独生子女中学生产生非主流行为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健康状况较差的中学生中存在非主流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具有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并不认为非主流行为或生活对其学习和健康有不利的影响。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对非主流的生活和行为虽然基本持肯定态度,但是,有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并不是都认为自己就是属于非主流一族的。中学生表现非主流行为和生活一半以上是为了展示个性,其次是为了追求时髦时尚,挑战传统,其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了预防中学生肥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了解中学生的膳食与运动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采用随即抽样的方法,对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四中学600名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膳食、运动的知识比较缺乏,应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中学生对膳食、运动以及肥胖与健康的认识,并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正确饮食习惯和良好的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提出 中学时期被喻为心理发展中的“狂风暴雨”时期.已有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如犯罪、吸烟、酗酒、行为冲动、人际冲突等[1-3].这些问题主要与中学生的自我控制有关.因此,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自我损耗模型是目前解释自我控制以及自我控制失败的最前沿的理论,该理论不仅对人类的自我控制机制作出了解释,而且为如何提高自我控制提供了启示[4].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好奇心较强,又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于是盲目学习和模仿西方文化的现象在农村中学生中越来越多,崇拜明星、奇装异服、另类头发、谈恋爱等现象在学生中已不足为奇,甚至诬有吸烟、饮酒、赌博、小偷小摸等行为,他们的思想行为与未成年人的年龄身份很不协调,其心理障碍的成人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