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上峰 《传媒》2002,(10):21
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官”,甚至是“王”。我认为,把记者当成“官”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有两件事,我始终难忘— 一件是前几年的事。某县一所偏僻乡村校舍危房问题多年未得到解决,师生联名给我写信,要“省里的官”解决问题。我前去采访时,却发现不仅有乡领导、县教委领导甚至一名副县长也在“恭候”。不等我打开采访本,该副县长当即表态,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拆除危房,“拜托”不要见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官”。 几年前,某县一所偏僻乡村校舍危房问题多年未得到解决,师生联名给我写信,要“省里的官”解决问题。我前去采访时,当地的副县长当即表态,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拆除危房,“拜托”不要见报。我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官”。我认为,把记者当成“官”,其实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有两件事,我始终难忘—— 一件是前几年的事。某县一所偏僻乡村校舍危房问题多年未得到解决。师生联名给我写信,要“省里的官”解决问题。我前去采访时,却发现不仅有乡领导、县教委领导甚至一个副县长  相似文献   

4.
政府法治,法治政府。一个崇尚宪政、施行法治的政府,应该是人廉、效高、型小的政府。我国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路途中,却长期遭受“精官简政”之哥德巴赫难题所带来的困惑。目前,有两件事情影响不小。一是参加辽宁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反映,公务人员中官员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副职虚职过多,有的市仅政府副秘书长就多达19个。一时评论众多,被誉为“一张板凳越拉越长,坐下19个副秘书长”。二是全国政协委员任玉岭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又一次提出精简官员,“官多百弊生,简政先精官”,提出“精官方能简政,简政必须精官…  相似文献   

5.
记者是什么?     
在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路举办的一个宣传活动上。一条红布横幅赫然出现在闹市街头,上书:记者也是公仆,不当无冕之王。这条横幅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让这无数的人有一种怪异的心理感受,用一个贴切点儿的词就是七上八下。 其一,公仆本是一个让人感到亲切的好词,它最早出现在马克思著的《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原话是:“旧政府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  相似文献   

6.
记者是什么?     
记者是什么?人们都说是“无冕之王”。正是这顶桂冠一戴,一些记者就不知姓甚名谁了。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包打天下者有之;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者有之;自命不凡,自誉名人者也有之。但是,结果往往主观与客观相反。 记者不是无冕之王了,那么,记者是什么呢? 有人说,记者是抹布。不是吗?哪儿脏了,被人捡起,抹干净了,往墙角一扔,等需要时涮净了再用。还不是用时想起你,不用时则忘了你?听说有一个记者,第二次去先前去过的一个单位,自认为人家认识,结果人家问他“君从何处来?”弄得很是尴尬。他不说自己自讨没趣。反而直骂人情冷落。 有人说,记者是棍子。一头安着耙,一头可以打  相似文献   

7.
观其 《青年记者》2007,(5):73-73
贪腐官员落马,人人喊打。新闻媒体更是急先锋,往往还没等落马者着地,就开始千炮起轰了,“揭密”、“时评”、“声音”、“众议”、“民声”,等等,扯去了落马者之前的显赫和伪装,还其本来面目。或言辞激烈,或讽喻巧妙,让人看后颇觉舒坦,解气、解恨。  相似文献   

8.
宋志标 《青年记者》2005,(11):16-16
媒体权力的诱惑、受众市场的压力,在如此难堪的困境中,新闻记的价值观被迫萎缩,该到哪里寻找终极的栖身之地?当记被围攻、暴打至无力还手之际,记丧失的职业尊严又凭借什么去一点点修复?在对于价值的创造和维护上,新闻记的遭遇让人想到了“知识分子”.无疑,知识分子是理念最忠诚的守护和最坚定的信仰.但是,记是知识分子吗?  相似文献   

9.
我是记者吗?     
我是记者吗?当了将近8年记者,有时还是禁不住这样问自己。15年前那个不顾家长、老师反对硬是由理转文,大做记者梦的高中生好像总是在向我做鬼脸——你的梦想真的实现了吗?在很多人看来,我的梦想实现了。30岁以前,以“本报记者”的名义,单骑走天涯。天南地北地跑新闻;30岁以后,在家里专心致志地做“责任编辑”,不但管自己,也管起了别人的稿子。这似乎  相似文献   

10.
蒋剑翔 《今传媒》2008,(2):46-46
2007年是我的本命年.都说本命年不顺,却不想我这背时人搞不懂什么背时运,临年底了还稀里糊涂捞了个高级记者职称,据说还是高票通过.由此看来,什么年不年的并不重要,运气真来了,太行、王屋都挡不住.  相似文献   

11.
读了几年新闻学,当了若干年记者,竟然对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都有点茫然,怪惭愧的。当然,字面上“记者”二字是好解释的,记者者,新闻事业机关中从事采访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也。大多数记者遵纪守法,勤奋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官”。我认为,把记者当成“官”,其实是一种极大的悲哀。老百姓把记者看成是“官”,并不是没有道理。一些“老大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大多数是有关部门领导不管事而造成的,老百姓失望了。于是,只有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记者身上,以为当官的就怕记者,记者一来,什么“疑难杂症”都会迎刃而解。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那么一些官员,并未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间,“分内的事”也不去管或管不好。他们怕记者,怕曝光,最终是怕丢“乌纱帽”。在百姓的“非常信赖”和某些官员的“非常恐惧”之间,记者扮演的角色令人深…  相似文献   

13.
近来常听到有通讯员、甚至相当老的通讯员问:“记者和通讯员是什么关系?”老实说,提问的人未必丝毫不懂,所以明知故问,是因为“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乃至“裂痕”。混乱源于某些记者作风不正。据反映,记  相似文献   

14.
近来常听到有通讯员、甚至相当老的通讯员问:“记者和通讯员是什么关系?”老实说,提问的人未必丝毫不懂,所以明知故问,是因为“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乃至“裂痕”。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报道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怎样把握尺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监督批评难,一些地市报纸甚至采取了对负面报道消极回避的态度,有的报纸长期没有一篇批评监督  相似文献   

16.
当记者和当“官”杨尚德在我的印象里,由新闻工作岗位上调入党政机关当“重要官员”的人不少,而从党政机关领导岗位上重返新闻队伍的人不多。因此,当我8年前由国务院办公厅调到经济日报时,有些人就说我“傻”,有些老同学、老同事听说我调出了中南海,以为是“犯了什...  相似文献   

17.
如果德隆的资金链条断裂是由于市场因素.这些方法也许有效.但如果是非市场化因素.或者是因为与德隆相关的利益势力的釜底抽薪.那么德隆就大势已去。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报纸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中出现了几种值得关注的倾向:一是有的报纸将负面报道与舆论监督混为一谈,报道中放大细节,故作渲染,有为暴露而暴露的倾向;二是有的报纸在报道中简单地充当  相似文献   

19.
草壮 《今传媒》2010,(2):64-64
"记者被打不算新闻!"不知这一"论断"出自何人之口,反正已有大量事实为证。从眼下来看,记者被打已是司空见惯了,确实不该再算"新闻"。在网上搜索"记者被打",居然搜到了1740万条!当然,这并不表明有那么多  相似文献   

20.
看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泉灵作的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只见张泉灵声情并茂,台下的听众中也有多人在擦眼泪。不过我记住的是她说的一句话: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以后几天,《人民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