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来讲,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可以构成比喻。但在具体的文章中,运用比喻仅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它和语言环境的协调性,即应注意它的环境色彩,否则将破坏文章的意境和格调。如下面两例。  相似文献   

2.
正确使用词语,是建立在准确把握词义的基础上的。词义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意字面意义和引申、比喻意义。有的词语的字面意义就是它的常用意义,这种词语掌握起来没什么难度,如:为非作歹、洗心革面、一劳永逸等。但有的词语字面意义通常不用,而常用它的引申或比喻义,成语如: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逐渐达到更高的水平)、芝兰玉树(比喻有良好教养的优秀子弟)等;双音词如:眼红 (见了名利或好东西都想占为己有)、骑墙(比喻立场不稳,站在中间,向两边讨好)等。  相似文献   

3.
病喻指瑕     
病喻,即使用错误的比喻。比喻的运用由于数量多,频率高,其错误也时有发生,而且病情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比喻的“多发病”。比喻由于受到语法、语义、语境的制约,其组合就不是任意的。而必须恪守语法规范,追求语义完美,注意语境协调。否则,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错误。它包括状语(比喻)与中心语和定语与中心语(比喻)搭配不当两种情况。例如:  相似文献   

4.
题目1.简单地介绍一个小制作,尽量运用比喻说出这个小制作的结构和特点。2.制作一件小工艺品,写一篇介绍制作过程的短文。(苏教版)提示:本单元作文训练的主题是“说明小制作”,这就明确要求了写的文体是说明文,所以同学们在动笔写作之前要先弄清有关说明文的概念: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怎么写,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等。另外还要提醒大家的是:文章最好能够体现出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第一个题目要求简单地介绍一个小制作,例如贺卡、书签、工艺品等。首先你要确定介绍的对象,然后向大家介绍它的结构、特点以及它的意义等。写作时应注意:1.一定要注意说明顺序,避免文章杂乱;2.尽量运用比喻,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喜爱动手制作小工艺品的同学不妨写第二个题目。它要求写一个小工艺品的制作过程,那么写作顺序当然要按照制作的顺序来写。要写好这篇文章,大家需注意:1.掌握该工艺品的制作流程;2.文章安排要详略得当,如制造该工艺品的关键步骤要详写,原材料的准备则可以略写等。3.语言应生动,充满生活气息。(刘志刚)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慎重地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使所描述的事物生动形象。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变得具体化;使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为突出,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加深印象,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使用比喻应注意下面几点:①用来比喻的事物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②比喻的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有相似的特征;③运用比喻应注意思想性和科学上的严谨。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三个部分构成。下面的实例中,序号后面的第一段是课本里的一个内容,第二段是第一段内容的比喻,本体和喻体都很明显,故不一一赘述。1.分子很小。把一个水分子扩大一千万倍也只有一粒黄豆大。把一滴水放大到和地球一样大的体积,水的一个分子才和足球一样大。2.分子并不是静止地存在的,而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在0℃时,如果氢分子以它的平均速度作直线运动,那么,每小时可以走从北京到广州距离的三倍的路程。3.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分子本身大得多。如果在0℃和一个大气压下,把一个粉笔  相似文献   

6.
比喻义和比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比喻义是该词本身由本义通过比喻而得来的意义,与它所处的句子则无比喻关系;同时,它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不用它的本义而用它约定俗成的寓义的。如:①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比喻义)②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要严密。(比喻)⑧山海关……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比喻义)④人们像潮水一样涌进来。(比喻)⑤这部著作是他十年心血的结晶。(比喻义)⑥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比喻义)⑦我们要向科学的堡垒进军。(比喻义)⑧革命风暴…  相似文献   

7.
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写法上自然要遵循说明文的一般写法。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说明文,在写作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目的明确,突出中心。科学小品的选题不能太大,力争在不大的篇幅中集中说明一个现象或事理。(2)多种文艺手法综合运用。科学小品讲求形象性和感情化,在写作时可以大量使用拟人、比喻、象征等形象化手段,引用诗词和谚语,还要使用一些描写手法,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语言朴实而活泼。科学小品的任务是用文艺的手法普及科学知识,在表达上除应力求用浅显朴实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科学小品的写作要点  相似文献   

8.
由于“像”(好像)是重要而又常见的比喻词,它经常出现在比喻句中,因此有些同学一看句中有“像”(好像)字就不假思索地把该句判断成比喻句,这就走入了“像”字误区。要走出这个误区,就要注意识别以下几种“假比喻句”: 1.真夸张假比喻句:  相似文献   

9.
(4)要注意描写环境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的描写,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学们接触和运用较多的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如春夏秋冬、山川草木、风雨雷雪等。进行环境描写,绝不能漫无目的,必须围绕两点:一是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性格;二是渲染气氛,更加生动、鲜明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请阅读:  相似文献   

10.
对于比喻,同学们一般都比较熟悉,现就你们不太注意的几种变式加以例析。一、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颠倒次序的比喻。倒喻与一般比喻"本体像(是)喻体"的格式相反,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构成"喻体像(是)本体"的形式,这又有两种格式。甲式为"喻体像(是)本体"。如:  相似文献   

11.
常常发现有人把本体、喻体、比喻词误认为是比喻的三要素。最近在阅览室随便翻翻,又看到一篇题为《打个比方就知道》的文章(《小学生阅读报》1994年1月15日第5版,吉林出版,作者:陆桂林)。作者说:“比喻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又称比喻三要素,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喻词,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胡裕树等主编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在“比喻”词条中说:“被比事物、比喻事物和相似点是比喻的三个基本要素。”(见该词典第14页)可见,比喻的第三个要素是“相似点”,而不是“比喻词”。  相似文献   

12.
2002年7月6日的《中学生学习报》(高一高二版,总第1019期)发表了陈昌安老师《通感质疑》一文,文章写道:“我认为:通感应归于比喻,是比喻的一种,或者说是比喻的一种手段。……只有在运用比喻的时候,通感才可以产生。比喻第一,通感第二,通感是比喻的一种。”无独有隅,2002年第6期《语文新圃》(第319期)上余海英先生《通感、移就、比拟的界限》一文认为: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句。”  相似文献   

13.
《劝学》是一篇好课文。它着重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并说明了学习要注意积累,要刻苦,要持之以恒的道理。今天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章中心明确,论证严密,语汇丰富,风格朴实浑厚。之所以会这样,是与文章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证分不开的。粗略地归纳一下,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取比浅显,正反论证。文中所取的比喻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或物,这就使人读了一目了然,感到特别亲切。文章一开始就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断,接着连用青“青  相似文献   

14.
笔底生花:比喻所写的文章非常优美。也作笔下生花。鞭辟入里:形容文章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肯綮。包罗万象:形容文章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百花齐放:比喻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作品自由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白璧微瑕:比喻文章有很小的缺点。白璧无瑕: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有独特风格,不落俗套。不蔓不枝:比喻文章简洁。别具匠心:多指创造性的构思,另有一种风格。承上启下:指写作时承接上文并引起下文。出口成章:形容文思敏捷或言语精练。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因多用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春秋笔…  相似文献   

15.
比喻修辞手法在《大学英语·精读》中的运用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作者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它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更鲜明、更感人。了解和正确理解比喻语言是阅读的重要技能 ,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也有助于读者体会到文章的“感染力”、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神奇功能” ,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品。常见的比喻方式有 :明喻、暗喻、拟人、换喻和讽喻等几种形式 ,本文拟对《大学英语·精读》中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6.
比喻三题     
比喻,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修辞方法。说它简单,因为不管是否进过校门,不管有否学过修辞,人人都会打比方:“力大如牛”,这是文人使用的比喻:“力气大的象条牛”,却是文盲也会说的话.说它复杂,因为它跟某些貌似比喻的句子有时不易分清,跟借代、比拟等修辞方法有时也会混淆。本文就以上几方面举例说明。(一)比喻和比较一般说来,两者是容易区分的,如: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论语》修辞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个主要方法。孔子运用比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用比喻适应比较复杂的语言环境,含蓄委婉而讽喻中肯;(二)用比喻说明深奥的道理,生动形象而明白易懂;(三)用比喻表达喜怒哀乐之情,内容充实而真情感人。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出现最早、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格的一种,它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复杂的表现形式,如比喻体或相似点出现多样化,又如喻体为几个事物的关系等等。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将具有多个相似点或多个喻体事物的比喻称为复杂比喻。如果一个比喻只有本体是几个事物,而喻体事物和相似点都是单一的,那么这个比喻仍不能算作复杂比喻。如:例1:井冈山!/宝塔山!/——我们稳固的基石!(贺敬之《放声歌唱》)例2:扫帚到了,政治影响才能发生效力。我们的扫帚就是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例1有“井冈山”与“…  相似文献   

19.
巧辨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有些比喻句和非比喻句不容易区分,同学们在辨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比喻词。有些句子虽有“像”“仿佛”“犹如”等词,但在句中不是比喻词。①同类相比:他长得像他母亲。②表示想像:看见他,仿佛见到了大救星。③表示猜测: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像要睡了。④表示举例:像刘胡兰,雷锋这样的英雄人物,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二、注意不要把“比喻”与“比拟”相混。比喻和比拟,都是以比为基础,关系密切。二者的主要区别在…  相似文献   

20.
论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到的一种修辞方式。但是,它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手段和目的。“比”是手段,“具体、形象、生动”也还是手段。比喻的最终和真正的目的在“喻”,在使人知晓被比的事物。二、客观基础。事物是千差万别的,而从就某方面来说,事物间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给比喻提供了客观基础。三、主观因素。运用比喻要注意爱憎褒贬,运用和理解比喻都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解释,这就涉及到比喻的主观因素问题。客观、主观,相反相成,矛盾统一,而以客观为基础。四、所谓“熟知”原则。用熟知事物说明不熟知事物,这是比喻的一般原则。但是也不能把它强调得过分,因为作比事物和被比事物靠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而能互相注释。五、相似点——比喻的灵魂。被比事物、作比事物和相似点是构成比喻的三个要素,但是三者不是平等并列的,相似点是核心和灵魂。六、表达方法。比喻有种种表达方法。孤立看,表达方法似乎可以自由选择;联系起具体语言环境,就看出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表达方法也不能决定比喻的质的差别和等级。七、似比喻而非比喻。比喻着眼于内容,不能光看形式。用有比喻词、形式象比喻的语句不一定是比喻语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