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落差是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形与课程理念、课程计划之间的差距.课程落差具有客观实在性、动态可变性和学科差异性等特征,主要表现为领悟落差、运作落差和经验落差.课程落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课程协商运作不畅、学校课程领导乏力、教师课程能力不足和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减小课程落差,就需要达成课程共识,强化学校课程领导,提升教师课程素养,健全课程视导体系.  相似文献   

2.
课程落差是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形与课程理念、课程计划之间的差距.课程落差具有客观实在性、动态可变性和学科差异性等特征,主要表现为领悟落差、运作落差和经验落差.课程落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课程协商运作不畅、学校课程领导乏力、教师课程能力不足和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减小课程落差,就需要达成课程共识,强化学校课程领导,提升教师课程素养,健全课程视导体系.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2007,(11):79-80
课改中的“落差”,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改革都岿须面对的问题。“落差”话题来自于课程专家古德莱德的观点中,他认为,课程分为五类不同层面的课程:(1)理想课程;(2)文件课程;(3)感知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课程改革往往被描绘成为改进教师实施课程的过程.任何课程改革的成败均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及其专业化水平. 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互为条件.课程改革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课程改革与课堂实践之间的巨大落差为教师学习提供了机会--在教师试图掌握新概念、运用新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就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新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既是新课程中的亮点,更成为了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有研究显示,尽管人们对综合课程的理念都表示认同,但在实际中,课程理论与课程实施之间却存在很大落差,在实践中遭遇到很多问题,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非常态”和“表层化”。首先课程实施不完整,课程内容窄化。  相似文献   

6.
王鉴  刘莹 《教育研究》2022,(10):106-117
课程计划遵循的是理性逻辑,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课程实施遵循的是实践逻辑,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减小课程落差的有效方式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好忠实执行课程计划与教学实践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正视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完成从理性逻辑向实践逻辑的转换。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表现方式主要是教学活动以及为保障教学有效性开展的教师培训与课堂教学研究工作。课程实施的本质是一种以教学为主的实践活动,它既是人类精神生产和知识再生产的实践活动,又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存在与交往的生活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践逻辑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和深化课堂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发展的重要主题。在课程改革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令人极为困惑的现象:改革成果与预先设想之间落差很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五个方面,解决的策略则涉及四个方面。对困境的分析表明,我国高职课程改革正面临深化的重要阶段,要深化课程改革以达到真正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内涵的目的,必须把课程开发与课程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钟启泉教授说:“任何一场课程改革都会出现两个‘落差’,既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之间的落差,以及成型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落差。”最新的两个《语文课程标准》依照三个维度设计的和重在体现整体性与阶段性的语文课程目标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关心语文教育的人们都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寄予了厚望,期望它能为改变语文教育现状和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人才有所作为。然而,在推行语文新课改的这几年来,从课程目标实施效果看,现实中的课程目标实施还远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高度,与课程目标本身之间存在着诸多明显的落差。  相似文献   

9.
生态位理论为我们反观课程改革实施系统中各实施主体及其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它要求我们在课程改革实施中要防止课程改革实施主体的错位、缺位,在实施群之间展开良好的合作、配合,并且要避免课程改革实施群内部的恶性竞争。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同样存在着生态位问题,在课程改革实施中各实施群的合作与联接方面表现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实验中课程实施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关于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课程实施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研究领域,这项研究需要以新课改五年的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出发点,需要围绕课程实施研究的主要范畴和基本方法来分析新课程实施中的影响因素,侧重从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实施中的价值取向、落差、内容与形式以及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等若干个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显的新型课程形态,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人,校本课程开发在越来越多的学校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我区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自2002年开始,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课改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地组织各学校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从总体上探索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李社荣 《广东教育》2005,(12):13-13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一直存在着三个“落差”,即从理想课程到文本课程的落差;从文本课程到实施课程的落差;从实施课程到学生学习成果的落差。实验中,我们处理、缩小这三大落差的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决定了课程实施取向。而不同的课程取向对课程实施的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为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 ,教师的课程理解必须进行根本转变。哲学解释学为我们认识这一转变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视角。一、课程理解对课程实施取向的影响“理解”问题是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在哲学解释学看来 ,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理解”与“对话”的关系。在解释学的发展中 ,对于理解也有一个过程问题 ,因而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 :复原说。要求按照事物(文本)本来面目去认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实施课程的相关调查与总体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的英语课程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文件课程[根据Goodlad的观点,文件课程(formal curriculum)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按照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现实社会环境和学生发展的了解,由课程研制者制定的一套文件,包含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也译“正式课程”。]和学生的期望之间有着一定的落差。那么,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很多,而且非常复杂。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给我国中小学教学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其课程目标包含三个方面:认知目标、方法目标、技能目标。从课程目标的实施效果看,教学实践中的课程目标还远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高度,与课程目标本身之间存在明显落差。本文主要探讨情感目标在实施中的落差以及怎样缩小这些落差,从而促使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16.
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与钟摆现象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知识、学生、教师和开发者构成课程开发中矛盾运动的基本结构要素。各个要素对于课程开发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功能效应,导致课程开发矛盾运动的不同总体特征,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课程钟摆运动呈出现时代落差。准确地预见和适应课程开发矛盾运动的特点,有助于寻求课程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中。然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怎样实现教师教学行为跟进,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程教师角色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小学(3-9年级)阶段普遍开设“科学课程”(也称综合理科课程或综合科学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从目前科学课程实施的现实看,多种障碍不断凸显,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师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乃至“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科学课程教师(简称科学教师)的角色失调所引起的。笔者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科学课程教师角色的纵深挖掘表明:新课程背景下合格的科学教师应当扮演十大角色:“科学知识的传授者与学习者”、“科学探究的合作者与引导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评价者”、“课程设计的参与者与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利用者与开发者”。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科教育》2001,(7):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共分8个部分,包括: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不同学校存在不同的现实性,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最终只有通过教师的校本转化,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适性化课程。在课程校本转化过程中,如果不同课程开发主体之间的沟通、解释、协商不够充分,各层次课程之间的落差必然加剧。教师可以缩小本校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转化造成的落差,具体而生动地领导着课程,直接决定着课程对学生的适合度。班本课程创生和社团活动课程开发是教师课程领导的基本取径,教师领导着"教谁向何处去""教学什么""如何教学"和"教学怎样",并通过协商、引领和支持,发挥课程人际领导力,促进社团学习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