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新课改,心态最重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个说法似至理之论:新课改成在教师,败在领导。为何会“败在领导”?答案似乎很明白:做领导的如果对新课改的意义认识不深,如果自身更新教育观念不力,如果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缺乏学习和实践,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这些“如果”不用多,哪怕只占一个,那他就不可能带出一支好队伍,就不可能完成(起码不会很好地完成)新课程实验的任务。不过,这个明白的答案似乎还没有触及根本。领导的认识、观念、能力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领导者参与新课改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实验英语教材《新目标》编写理念新颖,编排体例活泼,全书图文并茂。但这种大容量大词汇量对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学习困难,形成两极分化现象。新课程实验几年来,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控制两极分化的:  相似文献   

3.
新一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行,新课改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但就目前来看,减负似乎还缺乏力度。究其原因,目前教师素质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教育思想僵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教学成绩就须增加时间投入,加重学生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一直在新课改的精神下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并率先实现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有令不行、措施重复低效、教育投入不力、教材单一僵化等问题。只有依令严行、四级监督、建立三级课程观等,才能让学生真正减负,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下的两极分化,是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受新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向两极分化,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本文阐述造成学生两极分化问题的原因并从教育教学角度,谈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7.
一、现状:在希望中困惑 自2001年秋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在全国许多地方推开实施.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明显地感到新课程给基础教育带来的新活力、新希望.无论是专家解读,还是一线教师的教学体会,都发现了旧理念的种种弊端和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如同找到了解决我国基础教育顽疾的灵丹妙药.然而也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在如火如荼的课改实施中冷静下来,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何谓教育?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诸如此类的发问.也许会让“身在此山中”的教育工作感觉莫名。  相似文献   

10.
杨磊 《教育文汇》2005,(7):45-47
单中惠。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教育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书。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外国教育经典解读》,编译《杜威传》《科学与教育》《学校的变革》和《童年的秘密》,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相似文献   

11.
廖海 《中学文科》2005,(7):31-31
以人为本,让每位学生走向成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是新课改提倡的基本理念,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我们要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就必须引入柔性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从去年秋学期开始,江苏省的“新课改”从理论走向实践。坦白地讲,我和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对推进“新课改”的感觉是突然、茫然、惶惶然。虽说早在四年前,笔者就有幸现场聆听了朱小曼、袁振国两位大家的报告,也记住了诸如“模块”、“建构”、“生成”等一些名词术语,对理念中的“新课改”也曾激动甚至渴望过。然而,转眼四年过去了,“新课改”所需要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自身的小环境却始终没有得到改善,除了少数几位课改专家,芸芸众“师”或主动或被迫地埋头于应试教育。没有示范,没有演练,没有彩排,只有三四天匆忙的培训,“新课改”就正式开始了。所以对许多教师来说,这新课改就像“空投”下来似的,一时间真有点手足无措。于是很多人便自然联想起了近年来教育上那些有始无终的改革,“新课改”能走多远就成了他们心中的疑问。  相似文献   

13.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大学文学院的课程改革进行个案研究,可以折射出我国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现行的课程模式所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即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需要。为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高师的课程改革必须先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该以培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为目标,从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健全教育管理机制两个方面来进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评价机制滞后,考试评价与课改要求不统一;新课程师资培训流于形式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经费投入不足且形式单一低效;旧的考试内容决定了教师旧的教法。  相似文献   

15.
笔者深入山东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调研,许多校长和教师向我坦言:新课改的文件及“解读”等学习材料,我们学过了;许多课改专家的学术报告,我们也听过了;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理论、基本思路,我们也基本掌握了;国家的课程政策及许多专家的见解,我们都能接受。但我们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教育现实,经常有一种“理通”而“行不通”的困惑。有些老师干脆说:新课改“改”到今天,我们只是知道了许多的新鲜词儿,如“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体验”、“创新”等,具体到实践,矛盾很多,很难把握。也有许多教师说:我们教了…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相比,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生“学得多悟得少”,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生“学得少悟得多”。中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现状。从教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管理理念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上,新课改为中国中小学教育的超前、跨越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贫富差距与两极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但并没有造成两极分化。两极分化 ,既是经济范畴 ,又具有阶级属性 ,它表现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是同一方向的“差距分化”。要避免两极分化就应缩小个人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直面新课改     
有这样一个故事,意味隽永,极富哲理,时时萦绕于我脑海。佛主问弟子们:“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想了半天,无人能答。佛主笑着说:“把这滴水放到大海里,它就永远不会干涸。”在激烈澎湃的课改浪潮中,我想,教师也犹如一滴水,应该融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海中去,感悟新课程,体验新课程,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这样,老师的含义因富有时代色彩而丰富饱满,新课程因教师的参与更显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9.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它涉及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方方面面,立足于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方向转变。新课改令人耳目一新,促使教师对一直以来所从事的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