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阅读指导《订鬼》节选自东汉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论衡·订鬼篇》的第一段。虽是节选,但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论述清晰。本文通过病者“畏惧存想”见鬼,“精念存想”见鬼的论述,充分说明了世上所谓之鬼,都是人们“思念存想”的结果,并不是人死之后精神所变。世上是无鬼的。  相似文献   

2.
《订鬼》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公元27年—约100年)反对鬼神迷信,宣传无神论思想的一篇重要论文,列为《论衡》第六十五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只是该文的第一段。这段文字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即“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这里特别要注意“思念存想之所致”这几个字。什么叫“思念存想”?它指的是想不开、入了迷形成了的某种观念,有点近乎“心中有鬼”的意思。所谓“致”,作导致、造成讲。这几个字是全文的论证中心。“致之何由”以下摆出理由,从疾病、忧惧、见鬼三者因果关系的简单推论中,说明了“鬼”来源于病态的心理活动,对中心论点作了初步论证。最后以“何以效之”承上启下,转入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3.
一、自学目的:学习本文开宗明义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和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特点.了解文言代词“之”和助词“也”的一些用法.初步了解王充的一些朴素的唯物思想及其进步意义.二、自学提示:本文节选自王充的《论衡·订鬼篇》。王充(公元27—约97),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曾做过几任州郡的属官,生活一直比较贫困,但好学不倦,努力著述,他的主要著作是《论衡》,花  相似文献   

4.
释题小议     
有些课文标题寥寥数字,或者概括全文,或者起着画龙点睛、统摄全文的作用.我们在语文讲读教学中,不能忽视文章标题.文言文标题中的关键字尤其要讲清楚.如《曹刿论战》的“论”,《隆中对》的“对”,《订鬼》的“订”,《察今》的“察”,《原君》的“原”等类关键字,是打开全篇课文的一把钥匙,弄清这些字的含义,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订鬼》多年来选作中学教材,仅从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来看倒没有什么,然而从议论文的规范来看,却不宜选作教材,因为这篇文章:一、中心  相似文献   

6.
说“存想”     
王充《订鬼》篇(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册)中,有“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等七处用了“存想”一词。课文注释在上例中统一把它们解释为:“存想,想念。存,有思念的意思。”这种解释是不符合文义的。  相似文献   

7.
《订鬼》“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句,课本未注,参考书多译为:“白天会看到鬼出现,晚上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①这种译法欠妥。难道迷信者白天只能看到“鬼”的出现而听不到“鬼”的声音,晚上梦中只能听到“鬼”的声音而看不到“鬼”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一、所 古汉语的“所”,常见的用法是和及物动词或动词词组结合在一起,构成“所”字词组,这个“所”字词组具有名词的性质,它能象名词那样作各种句子成分。这是掌握“所”字的语法作用的关键。 (一)“所”和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所”字词组。 ①“所十动词”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孟子二章》 2.所见皆死牛也。 《订鬼》 3.临丧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二章》 6.此予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  相似文献   

9.
漫谈鬼趣诗     
芮宏明 《学语文》2007,(3):36-36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多依托神鬼故事来寓言,久而久之便演变出所谓“鬼文学”,像无名氏《鬼董》、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沈起凤《谐铎》等,都是这方面著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不少模仿鬼的口吻作的诗,我们不妨称之为“鬼趣诗”。  相似文献   

10.
“存想则目虚见”是高中语文《订鬼》这篇课文中的一个关键句子。意思是过于思念冥想,就会使眼睛发生错觉,虚幻地看见(鬼)。它在课文中朴素地阐明了天地之间本没有鬼而为什么人们却总以为有  相似文献   

11.
清代二知道人在谈到进步作品与作者的“孤愤”关系时说:“蒲<聊斋>之孤愤,假鬼狐以发之;施耐庵之孤愤,假盗贼以发之;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同是一把辛酸泪也。”(《<红楼梦>说梦》)说明上述三部作品尽管类型不同,创作方法不一,但其中的主要正面人物多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作者正是借助不同的叛逆形象抒发了自己“愤世嫉俗”的思想。现就《聊斋》的创作思想、人物形象、框架结构而论,明显与《水浒》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取材于  相似文献   

12.
古人先有“鬼”的概念,后有“神”的概念。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至今神鬼不分,统称“鬼”。“鬼话”为“神话”的一个分支。徐华龙致力于中国鬼文化研究。本文探索他的《中国鬼话》《中国鬼文化大辞典》《鬼学》等学术成果之成就。赏析其“解剖、分析中国人传统的鬼文化现象及其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3.
古人先有“鬼”的概念,后有“神”的概念。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至今神鬼不分,统称“鬼”。“鬼话”为“神话”的一个分支。徐华龙致力于中国鬼文化研究。本文探索他的《中国鬼话》《中国鬼文化大辞典》《鬼学》等学术成果之成就。赏析其“解剖、分析中国人传统的鬼文化现象及其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4.
《宋定伯捉鬼》选自干宝《搜神记》,《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教材认为两文都在表现人的机智,然而细读起来觉得两文主题大异。“鬼”与“狼”在中国文化中往往都与邪恶、贪心、狡诈有关。然而《宋定伯捉鬼》中的“鬼”并不贪心,也不狡诈,反而让人感到它很真诚、善良。因为该文中的“鬼”始终没有做一件坏事,每当宋定伯问它,它都真诚相告。在“共递相担”中也不嫌定伯“太重”,而深信其“新鬼”,至宛市被“急执之”时仅“声咋咋然”而已,除了哀伤之外也不见有害人之心念与动作,变化也仅变一羊(“羊”在中国文化中却是温顺的代名词),假…  相似文献   

15.
《宋定伯捉鬼》这个故事“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作品的主题显然是宣扬不怕鬼敢捉鬼制服鬼”,宋定伯是智勇兼备的“少年英雄形象”,“阅读此文,可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均见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有关刊物的分析文章或教案亦云。)这样的解读,不能不令人疑惑。  相似文献   

16.
墨子世界观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墨子的世界观,目前普遍持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在墨子提出的尊天事鬼与“非命”这一组命题中,“非命”是主要的,“天鬼”观念只是他思想中的落后成份;并且认为,从形式上看,尊天事鬼与“非命”在理论上似乎是矛盾的,“但如果我们把天命的否定作为内容,把天、鬼的承认作为形式.则他的思想中的优点显然是存在于内容实质中的,而抽空了的鬼神,实际上便成了空话了”(见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221页).上述论点实质上是认为,墨子一方面承认“天志”、“鬼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又通过“非命”否定了它;否定“天鬼”才是墨子真实的用意,而称“天鬼”只是政教的一种手段.故墨子的世界观不失为唯物主义的.这种观点影响颇大.对此,笔者认为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第27课《订鬼》(语文出版社出版)中,第三自然段末尾有这样一个句子:“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笔者认为此句中“未必”一词用在这儿不妥,应将其换成“弗”字才恰当。  相似文献   

18.
钟嗣成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贡献的戏剧史学家和戏剧评论家,也是剧作家和诗人。他在十三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写成的《录鬼簿》,可以说是我国戏剧史的开创之作。在这部连《序》带《题词》在内也不过一万字左右的著作中,它第一次高度地评价了我国元代杂剧作家,保存了最丰富的元杂剧史料和金、元文学史料,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他们的作品。在元代,人们就以“古怪新奇”赞扬《录鬼簿》的勇于创新,以  相似文献   

19.
分析完《订鬼》之后,同学们提问。学生甲:“老师,我有个问题。”老师:“好,你提。”学生甲:“刚才老师说,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否定鬼的存在,文章围绕主要观点一层一层地写,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我认为这篇文章论据不足,论证不严密。”老师:“很好,你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向古代权威挑战,也向老师挑战。请详细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甲:“文章认为鬼是不存在的,人们所说的鬼,事实上是因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四册的“思考和练习”中有五段文言文:郭老《甲申三百年祭》中有三段,王充《订鬼》中有两段。下边对这几段文言文分别作些标点、注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