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饭时细细咀嚼就会尝到一股甜津津的味道,这就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饭粒中的部分淀粉水解成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等分子的缘故。为增加学生对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感性认识可做如下实验。互取甲乙两方试管各加入5mll%的新配制的淀粉溶液,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新鲜唾液和1ml蒸馏水。振荡后用37%的水浴加热两支试管(夏季在室温下放置即可)。2每隔3~4分钟取出几滴试管中的溶液用碘水检验一次;甲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浅,而己试管溶液颜色不变,一直为蓝色,十分钟后甲试管中的溶液加碘水不变色,表明淀粉已水解完全,而乙试管中的…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第7面"科学探究——淀粉的水解",在检验淀粉是否水解以及是否水解完全时设计如下反应。1.在试管1中放人0.5 g淀粉和4 mL水,在试管2中放人0.5 g淀粉和4 mL 20%的硫酸溶液,加热试管3min~4 min。2.用碱液中和试管2中的硫酸溶液至弱碱性,把一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关蔗糖、淀粉的水解实验成功率很低。教材中是将银氨溶液加入已水解的蔗糖、淀粉溶液中,当加入银氨溶液后,试管中的溶液立即呈黑色,经加热后很难出现光亮的银镜。笔者经试验后作如下改进,成功率极高,可达100%,具体操作如下: 1.将蔗糖、淀粉分别用硫酸加热水解。2.用浓度较大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溶液呈黄色,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_2SO_4溶液,在试管2里加人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1)就试管3的后续实验而言,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时,加入NaOH溶液要适量,使水解后的溶液呈中  相似文献   

5.
蔗糖水解和蛋白质溶液盐析实验改进湖北枝城师范学校(443300)董昌耀一、关于蔗糖水解的实验现行中师、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关蔗糖水解的实验步骤,都是用“10%的蔗糖溶液1毫升,滴加3~5滴稀硫酸(1:5),再将试管放到水浴里加热”;然后用银氨溶液或新制...  相似文献   

6.
蔗糖水解演示实验,常用稀硫酸作催化剂,将10%的蔗糖溶液水浴加热数分钟,然后将银氨溶液倒入上述水解液中,以观察银镜的生成。笔者认为按此操作难以得到银镜。经过多次试验将方法改进如下: 取10%的蔗糖溶液3 ml盛于试管中,滴入浓硫酸3滴,加热至沸,冷却后滴入20%的NaoH溶液12-15滴至溶液呈弱碱性(用PH试纸检验)。然后加入2 ml的银氨溶液,浸入70℃左右的热水中,即可产生均匀光亮的银镜。改进后的实验,所用时间短,成功率高,现象明显。实验体会: 1、蔗糖溶液的水解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作催化剂,直接加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七章“电池”一节中“伏打电池”演示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过去我们一直按课本上的方法进行演示,当做为电池的两个极锌板和铜板一起浸入稀硫酸溶液时(图1),外电路中的灯泡D只是瞬间出现微光.为增强演示效果我们将装置中的稀硫酸溶液改换成硫酸铜溶液效果就大有改观,灯泡D亮度强,持续发光时间可达30分钟(图2). 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中改用硫酸铜溶液较之稀硫酸溶液效果好呢? 在原如图1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 1.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包括检验水解产物及水解是否完全)除淀粉外,还使用下列试剂或其中的一部分①碘水,②银氨溶液,③NaOH溶液,④稀硫酸,⑤PH试纸。使用上述试剂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①③②⑤ 2.能够说明苯分子中碳原子间不存在一般的单键和双键,而存在完全等同的碳碳键的事实是[ ] (A)甲苯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邻二甲苯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间二甲苯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对二甲苯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酯类物质的是  相似文献   

9.
1淀粉水解实验的改进1.实验步骤(1)预先制好淀粉溶液于试剂瓶中。(2)用一试管取淀粉溶液2mL,滴入10滴浓硫酸,微热,溶液马上呈亮棕色(表明水解完全)。(3)在上述水解液中,滴1滴酚酞,再逐滴加入27%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摇)中和至混和液的颜色呈浅红色(PH=8~9  相似文献   

10.
在制取溴苯实验中,不少人未经亲自实验,误认为生成的FeBr3不溶于溴苯中,以致在其后的分离提纯设计中缺少用水洗涤除去FeBr3的关键步骤,致使后来加入NaOH溶液形成胶状物,无法完成分液的步骤。在溴乙烷水解实验中,误认为未加入硝酸酸化就加入AgNO3溶液产生的沉淀是棕黑色,其实是Ag2O和AgBr的混合色——亮黄色。  相似文献   

11.
显酸性的水解盐和显碱性的水解盐(以下简称互促水解盐),在溶液中的反应,遵循什么规律?其生成物是什么?学生对此往往产生疑问,为此,我从实验入手进行分析: Ⅰ将ZnCl_2溶液加入盛有Na_2S溶液的试管中; Ⅱ将  相似文献   

12.
中师生物学教材第二册在讲酶的性质时,有一个演示实验——“酶在催化作用中所需的外界条件”。其中有一步是:先向试管中加2毫升唾液,再滴加2滴稀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加2毫升淀粉溶液。将试管在37t水浴中加热10分钟后,滴加一滴碘液,观察现象。由于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失活,不能使淀粉水解,因此搞加碘液后,试管内液体应变为蓝色。然而,实验往往以混合液不变蓝而失败。为什么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加得少,混合液的碱性不足以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吗?不是。原来,加入的碘首先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色的碘化钠、碘酸…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实验八“酸的性质”中,要求学生用pH试纸测出稀盐酸(1∶4)、稀硫酸(1∶4)、稀硝酸(1∶4)三种酸的pH值。笔者认为欠妥。溶液的酸碱度用pH值来表示时,其范围通常在0~14之间,此时C(H+)[mol/L]、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如图1所示。当溶液中的C(H+)或C(OH-)大于1mol/L时,用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并不简便。例如,一些溶液中的C(H+)与pH值的关系如下表:所以,当溶液中的C(H+)大于1mol/L时,一般不用pH值表示其酸碱度,而直接用H+浓度表示。而本实验中,给出的三种酸为:稀盐酸(1∶4)、稀硫酸(1∶4)、稀硝酸(1∶4)。如果将稀释过程中溶…  相似文献   

14.
一、糖类的水解反应1.蔗糖水解:C12H22O11+H2O→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1)用稀硫酸作催化剂使蔗糖水解后,要用NaOH溶液中和剩余的稀硫酸.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高一化学教科书选做试验一的第五个小实验——检验含碘食盐的成分中所含碘: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含碘食盐溶液,加入少量KI 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硫酸,然后滴入几滴淀粉试液,现象明显,淀粉遇到生成的 I_2变蓝色。该实验存在一个科学性的错误,因人为在加入了碘离子,只能说明食盐中含有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的氧化性物质,并不能说明食盐中含有碘,因此,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2SO4溶液,在试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提出了改进方法: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可直接染色观察,若要烘干必须用低温,不需用HC l进行水解;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应先用质量分数为4%的HC l溶液水解,然后用质量分数为1%的NaHCO3溶液清洗。通过改进,染色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化学某些计算中,若能找出题中的不变量,并加以合理利用,就会使计算过程简化,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兹举数例,供参考。1 视溶剂为不变量 例1 将一小块纯锌投入到47克稀硫酸中,锌块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质量为53克。求原稀硫酸溶液中含有多少克水? 分析:原稀硫酸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一定与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相等。故可将水的质量视为不变量。 解:设原稀硫酸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x。则含H_2SO_4的质量为(47克-x),反应后溶液含ZnSO_4为(53克-x)。依  相似文献   

19.
在讲述初中化学第181页“稀硫酸跟氯化钡的反应”那段课文时,我作了这样的安排。先做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生成了白色沉淀物),滴入稀硝酸,振荡(沉淀不消失)。在学生看清实验现象后,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实验看出,稀硫酸跟氯化钡起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硫酸钡沉淀。H_2SO_4+BaCl_2=BaSO_4↓+2HCl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教材中,关于淀粉水解的演示实验是这样叙述的: 在两个试管里各放人O.5g淀粉,在第一个试管里加入4mI20%硫酸溶液,在第二个试管里加入4ml水,都加热3-4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