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纳 《档案时空》2008,(3):46-48
"8341"、"9·9"、"28",这些普通数字,同伟人毛泽东一挂勾,就出现了多种巧合.不信?且听我一一道来. 神秘数字8341 "8341"这组普通的数字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有关它与毛泽东的传说比比皆是"寿命83年,执政41载";传说秋收起义时,毛泽东有一把汉阳造的步枪,枪的编号是8341.  相似文献   

2.
读了贵刊今年第二期方黑虎先生的文章《谁是关键?》深有同感.在档案界,"领导重视是关键"流行不是一天两天了,稍懂点辩证法的人都知道内因是关键,而在档案工作中内因显然是档案工作者,那么一个显然不正确的命题为什么会流传这么久,而且好像成了"真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去思索,去探究一下这一命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灵异新闻指报道自然界中的异常或巧合现象,将它和现实中的重大社会议题相联系,并附会以某种意义的新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祥瑞灾异和谶纬思想观念的反映,是非科学的,同时,它又是民族心理的表现,应该科学对待.灵异新闻具有正面传播效应和负面传播效应.对于灵异新闻在实践中应坚持客观叙事原则、解释原则和从严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4.
哈布瓦赫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对于那些发生在过去的、我们感兴趣的事件,只有从集体记忆的框架中才能重新找到它们的适当位置.当这些框架变化的时候,相应的记忆变化就会发生."这要么是因为我们不再关注它们,要么是因为我们已将注意力转移他处." 某种记忆的遗忘或者变形,可由这些框架在不同时期的变迁来解释.依靠环境、时间和地点,社会以不同的方式再现它的过去,这就是所谓的"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5.
警钟效果,又名恐惧诉求,作为一种诉求方式,是传播技巧的一种.它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①"敲警钟"会导致两种效果的发生:一是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他们不得不对警告内容加以关注;二是使人们对"警钟"做出相应的反应行为.  相似文献   

6.
一份大学通知书连着两个"无辜"的学生.一名学生冒名顶替上大学被学校清退,另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两耳不闻窗外事"在高中复读.这是利益下的"特殊安排",还是巧合中的移花接木,一个真假大学生的错位故事或许也曾在别的大学校园上演.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家庭档案中,收藏着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那就是我们的结婚证。这张结婚证类似我小学得过的奖状,它不仅记录着我们的爱情故事,也记录着那一段难忘的历史。我们的相识说起来也是巧合,介绍人是我们  相似文献   

8.
打造品牌栏目是每一个电视人的梦想。让栏目成为一种权威,在收视人群的心目中产生一个"场"———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所以对"品牌"这个词最原始的诠释,便是对它最贴切的解释:品牌是一种烙印。唯一不同的是,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把这种烙印刻在物上,而在现今人们把这种烙印记在心里。心里的烙印会驱使人们更加耐久更加忠诚地依附于这种品牌。对于我们来说,让观众对自己所做  相似文献   

9.
正突发性新闻事件,是指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像"9·11"事件、"非典"、雅安地震等等,它们的发生是人们无法预料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变动,一经出现,这些新闻事件立刻就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它发生得很突然,人们不得而知它何时出现;它无法预测,人们不知它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更无法把握它的进程。于是,这些事件出现后就会吸引广大媒体的注意,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大媒体对这类新闻事件"狂轰滥炸"般的采访报道。作为一名工作在新闻一线的记者,笔者在采访报道时经历过很多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初遇此类的新闻事件时会茫  相似文献   

10.
郭坦 《新闻实践》2002,(8):10-13
编者按:"整合"一词是时下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汇,估计也没有人能给它作出一个所谓的标准定义.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广泛地使用它.有些事只要能感受到它的精要之处就行了,关键还是我们在办报实践中如何运用.那么,"整合"的要义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战略思维,同时又是一种市场操作.当我们把两者真正结合起来,所有的举措就能预期、就会变得可控了.下面介绍的是北京青年报在报道这次韩日世界杯足球赛后的一篇总结文章,或许会对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说起这个话题,有同行可能会误解这个题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还有诱惑吗?即使有"诱",也不可能有"惑".也许有的同行还会说,新闻就得"诱",才能吸引人们读下去,以达到报道事实,让事实推动更多事实发生的目的.这都不错,但不是本文的真意.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世界》2008,(3):32-32
警察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威风凛凛、智勇双全的,但警察也是人,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上难以预料的事。下面这些有趣、巧合、古怪的事,就是发生在世界各地警察身上的传说或真实的笑话。  相似文献   

13.
齐子 《北京档案》2005,(2):12-13
以下刊登的是发生在近40年前的故事.本刊本栏的题目是"点击新闻"."新闻"有两种解释:一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二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发生在近40年前的故事,虽属"旧闻",但由于它尘封已久,不为人所知,现今经报刊披露,自然也就具有了新闻价值.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见识一位老共产党员宁可坐牢也要实事求是讲真话的铮铮铁骨.这种性格和品德也是档案工作者理应具备的.  相似文献   

14.
"资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辞海>对它的解释非常简单,即"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①由于它所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及条件、不同的供需平衡状态下都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与人们对它的认识程度、认同度及期望值密切相关而带有客观和主观的双重色彩,使它具有了社会属性.同时,这种变化和发展使"资源"的内涵早已超过了原来的界定范围,不仅指天然的,也包括后天习得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比如人们现在将人的智能和技能的结合统称为人力资源:我国许多现代企业也已经将传统人事部门的职能由单一的人事管理向人事管理及服务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转变,并已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对象和阅读方式都已发生了极大变化,"信息爆炸"使得人们需要一种更为形象直观的报道形式来解释分析各种错综复杂的新闻事件,这就使得新闻图片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提起"档案报",人们就会联想到国家档案局主办的《中国档案报》,这是世界上第一份档案行业报.而今天我要谈及的"档案报",却是一份由铁路基层车站办公室主办的、由档案员主编的"档案报",它很可能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由基层档案员编辑出版的"档案报".  相似文献   

17.
王杰 《档案管理》2012,(4):34-36
档案界对"档案工作"这一概念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名词解释,档案工作就是"管理档案和档案事业的活动".[1]另一种是大部分《档案管理学》教材的解释,将档案工作分为"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说,档案工作是指国家档案事业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它的内容包括:机关档案室工作、档案馆工作、档案事业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等.从狭义上说,它是指档案室、档案馆的业务工作(或称专业工作),即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它的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统计、编辑与研究、利用服务等八项工作".[2]不管如何表述,这些解释都是从档案工作的内容方面按实物管理和事业管理进行划分的.这种解释在计划经济时代,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情况下还说得过去,用这种理论指导档案工作也还可以.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理念里,当人们赞誉一个企业时,往往首先会谈到它的规模,它的业绩,它的财富.虽然近些年来,"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形象"之类的词汇频繁出现在各种场合,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还是一直在把"强"与"大"作为主要的努力方向.这从"500强"、"100大"等社会对企业的评判标准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抓取事物变动状态的一个片断、一个瞬间,将它放在事物发展的整体背景和发展趋势中,运用客观分析和解释的手法,展示事物发展的内外因果关系,更丰富更深刻地表现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一般来说,深度报道告诉人们的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更主要的是解释事情的发生原因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导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出版"被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因此对作为出版之重要环节的"编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通常人们是这样来解释编辑概念的,即"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的工作".这个释义的关键在于"选择"二字.它意味着在图书出版中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编辑工作者,被赋予了"选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