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许多报业纷纷往全媒体转型,并强调培育"全媒体记者"。其实,不论记者个体还是一个媒体单位,打造"全媒体记者"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全媒体记者"是个相对的概念,不能取代专业型记者,更应强化"全媒体记者"的群体观念。  相似文献   

4.
记者如何提问,不仅能反映出记者的个人“兴趣”,更能体现出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在美国举行的体操世锦赛上,美国NBC电视台女记者采访奥运会冠军李小鹏时的问题是:“你平时喜欢干点什么?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拿了冠军之后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时的提问则是:“如果不当教练你最想做什么工作?你的家人对你从事体操运动有抱怨吗?你有孩子吗?”而中国记者提问起来紧皱眉头:“中国队的失误为什么会这么多?我们为什么会落后美国队两分多?赛前准备会你对队员讲了些什么?”更有中国记者问黄玉斌:…  相似文献   

5.
陈俊 《新闻窗》2007,(4):112-113
驻站记者在远离“大本营”的情况下,到站属所在地采访报道,一方面,他没有“大本营”记者的“超脱”,必须正确把握好一个“度”,处理好与驻地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又不能等同于驻地媒体记者。完全依附于当地。同时,驻站记者又不能像“大本营”记者一样“归口”分工,不能根据自身特长、兴趣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采访报道,得做1个“多面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谈驻站记者     
陈岳海 《新闻界》2000,(4):57-58
驻站记者较之本部的记者 ,在取得宏观信息上 ,存在较大的缺失和时差 ,而在捕捉微观信息时 ,则又难于得到本部的指点。那么 ,驻站记者如何才能独挡一面 ,成为报社灵敏的神经触角呢?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验和认识。置于当地党政的领导下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这是党报办报的原则和传统 ,也是驻站记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和搞好记者站宣传报道的前提。实践证明 ,取得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 ,对驻站工作的开展有两大好处 :一是易于得到当地各级党政干部的支持与配合 ,二是从他们那儿 ,更易于了解到重要的新闻线索。1995年 ,我在与遂宁市主要党…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向各社会群体学说话,把领导的话学给群众听,把群众的话学给领导听,把专家的话学给外行听,把少数人的话学给多数人听。怎样才能把说话学得让不同群体的人爱听、听得懂、听得进去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呢?这就要求不断加强记者的学养锻炼。记者学养包含的内容很多,如何才能把握  相似文献   

8.
作为专事三峡工程报道的记者之一,在新闻竞争的大小战役中,我深切感受到,世界级的开放性工程,应培育出与国际新闻潮流同步的记者,至少,这里应该催生出一批有职业化理念诉求、职业操守和专业级能力的记者。 第一,职业化的心理感觉 三峡工程报道与一般的时政、  相似文献   

9.
孙素芳 《新闻世界》2012,(10):56-58
当前,全媒体和全民记者时代的来临,给电视新闻记者带来了挑战。社会转型期的媒介环境当中,如何做好地方电视新闻记者,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记者,尤其作为一名专业记者,必须熟悉自己负责报道的那条战线、那个行业、那个区域的基本情况,了解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心中有底,才能笔下有文。 我在报社做农业记者工作近十年。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当好农业记者,就要熟悉农业,了解农村,心贴农民。 一、当农业记者,不熟悉农业,就找不到报道的着笔点。  相似文献   

11.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12.
2003年9月26日新华社发出两条电讯,报道了该社四名记者在山西繁峙“6.22”特大矿难事故报道中接受当地负责人和矿主钱财的事实,并公布了对他们的处分决定。这类事情的发生给新闻界造成了极坏影响,新华社对此事进行的及时严肃处理,自我曝光,并向社会作出恪守职业道德的承诺,这一举动成为  相似文献   

13.
开栏的话: 没有监督的权利是可怕的,缺乏自律的权利同样会给社会造成灾难。大众传媒作为社会良知、社会进步的代言人,其自身的道德自律、职业操守、专业规范,一直为公众瞩目。本刊从本期起推出“传媒自律”专栏,旨在推动传媒自身对职业规范的思考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阐述了全媒体时代跑线记者转型为专家型记者的重要性,及跑线记者将自己塑造成为专家型记者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赵红勋 《新闻世界》2011,(1):113-114
电视民生新闻记者作为电视台传播信息的窗口,他们的素质关系到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质量。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想在媒体竞争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的素质。本文把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细分为电视民生新闻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和出镜记者,并对他们所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即将走过第22个年头,各项事业正在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人民自豪、世界关注。党、国家和人民的新闻事业,作为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作为社会的神经和血液,则不仅在这伟大的时代展现出了自身前所未有的美好、繁荣景象,而且为改革开放取得辉煌的成就,从新闻宣传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可贵的贡献。值此第一个“记者节”之际,本文主要以奔忙于新闻传播工作一线的记者为对象,简要描述一下他们在改革开放中的英姿和风采。 一、站在时代前沿担当耳目喉舌 站在时代前沿,胸怀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高举邓…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印象管理,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是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也就是“在人际交往场合中,行为者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或动作,以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看法”。(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采访活动作为最基本的社会活动,记者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而如何给被采访者留下好的、恰当的印象,不仅关乎记者个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记者采访的结果。个人形象,心理学认为与自我表现有关。自我表现,又叫自我呈现,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过程,是自我意识的外现”。(高玉祥《人际关系心理…  相似文献   

20.
健全的社会和健全的记者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有11名新闻记者在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中,因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送的现金、金元宝,受到了纪检监察部门的查处,多少使一向神圣的新闻职业显得灰暗,然而另一组数据也同样引发笔者的思考。据总部设在纽约的保护记者委员会2004年1月2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2003年全球共有36名记者因工作的缘故被枪杀,与上一年19人相比数字有较大增长。主要原因是伊拉克战争造成了13名记者被打死,占了总数的1/3强。据法新社报道,伊拉克之外的地区,很多记者死于蓄意的谋杀,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他们批评性报道招致的报复,其中在菲律宾有5名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