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饮食来说,我们今天特别推崇的是绿色食品,而居住在中国南方九万大山南麓的仫佬族群众,由于生活环境和生产稻作的决定,其饮食在今天的意义来说,是百分之百的绿色食品,而且品种多,花样独特,形成自身的食俗特点,体现出仫佬人的聪慧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仫佬族贺生习俗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生习俗指的是婴儿出生后的一系列庆贺活动。仫佬族贺生习俗主要有报生、三朝、满月和对岁等内容,体现了仫佬族的神灵崇拜、自然禁忌、祖先崇拜及对婴儿寄托的希望等文化内涵。贺生习俗还是仫佬族婴儿由自由人成为社会人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侗族饮食习俗与稻作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的饮食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侗族的饮食习俗,深入探讨了侗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其与农耕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壮族饮食文化习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又有汉族等其他民族习俗在内的饮食文化习俗。壮族的饮食文化习俗具有三大特点:喜食糯米食品,喜食生腌酸辣,饮食礼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饮食习俗看似小道但能够体现出各个时代的经济状况、政治状况、阶级斗争状况和国内各民族的交流情况,因而,对某一时代饮食习俗的研究必将有助于对当时社会的全面认识。本即是一篇探讨元杂剧中饮食习俗的字。本以大量的资料说明并论证了元代饮食的情况和总体特征,使我们对有元一代的饮食习俗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京族饮食习俗是与京族民众关系密切的京族民俗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里,京族饮食习俗在餐制、饮食结构、饮食嗜好、节日庆典与礼仪食俗等方面不断发生变迁,主要由生产方式的改变、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族群文化的交融等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American)注重时间效率,所以多食用快餐。饭菜讲究质量(quality),不求数量(quantity),不吃大蒜和辛辣食品,忌食动物内脏。喜欢喝矿泉水、可口可乐等饮料,平时把威士忌和白兰地酒当茶饮用。美目菜以英国菜为基础,咸中带甜(sweet),喜欢用水果(fruit)作菜的配料: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活的经验世界是一个充满民俗象征符号的世界.民俗符号的基本要素以及由此组成的形式多样的符号系统是构成民俗事象的内核.本文着眼于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习俗,结合民俗符号的相关理论,解构饮食民俗的构成与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南方丝绸之路",是人们对古代从四川经云南到缅甸、印度等国道路的雅称。1287年前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这条道路,从成都经云南到缅甸出使。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他此次旅行的亲身见闻,包括沿途居民的饮食习俗。马可波罗讲述的见闻,得到历代有关记载的证实,因此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0.
客家熟语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载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以"寻食"为主的客家先民,创造了大量与"食"有关的熟语,这些饮食类熟语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客家浓郁的山地饮食特色,还体现着客家人对"食"的理解,折射出客家人独特的饮食习俗和饮食人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广西隆安壮族悠久的稻作生产历史和以稻米为主食的食品结构,决定了他们的饮食习惯与稻作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贯穿于日常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及节日之中,还产生了多姿多彩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12.
张恒 《现代语文》2007,(7):49-50
本文对长篇小说《白鹿原》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白鹿原》全面展示了具有北方特征的节日饮食习俗和日常生活的饭食习惯,生动地描绘了白鹿原人尚俭的民俗传统,体现了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淳厚民风,也挖掘出这种理性消费的原因,即是对于限制人对自然的无限索取欲望的集体规约的承传,这种尚俭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反思、改造、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的饮食习俗是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它适应了特定的草原文化需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饮食习俗如何适应现代文明,已成为民俗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哈萨克族饮食习俗中对民族发展起着消极作用的几种典型饮食,分析其中的不足和缺点,寻求阻碍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饮食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以小杂粮为主的面食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其形成因素特殊,品种繁多,结构独特;特殊的饮食习俗也是饮食王国中的一大景观。本文试对这些特征给予挖掘和阐释,以使山西面食文化内涵能更多地为世人了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水电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自然生态环境、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食俗的变化.羌族的食俗不仅弘扬了羌族的文化,并且在缓慢的新生过程中构成了新的体系,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各界人士对文化的抢救和关注,无论是在食物种类上,还是饮食习俗上都有了更为长足的发展,文化融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每每想到过节就会和食物联系到一起,比如除夕的年夜饭是少不了的,一家子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正月十五元宵节当然是吃元宵了;五月五过端午,要吃粽子;八月十五中秋节要吃月饼等等。节日饮食在我国节日文化中所占比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并没有听说在西方传统节日里要专门吃什么食物,拿最有代表性的圣诞节(日前在我国也很流行)来说,  相似文献   

17.
贵州少数民族饮食的嗜酸特色非常鲜明,酸汤、腌酸、独山三酸为贵州少数民族的三种主要酸品。贵州少数民族嗜酸饮食习俗有其典型表现,可从自然环境、物产、饮食历史传统、健康养生、族群性格等多方面分析其成因。贵州少数民族饮食嗜酸既是当地居民利用物产、顺应自然、适应环境的选择,也是科学饮食、健康养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是中国十大古典名著之一,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小说中着墨甚多的饮食习俗也是其一大亮点。本论文从文化翻译视角出发,对杨译本的《儒林外史》中关于饮食习俗的翻译进行较为细致地探讨。微观上通过《儒林外史》饮食习俗描写的译例举隅,进一步探讨杨氏夫妇如何在《儒林外史》英译本中对饮食习俗的描写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从而达到"文化传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的农耕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羌人时期,他们的饮食习俗受到地理迁徙和山地定居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根据地理环境,创造了纳西族自己的饮食文化;另一方面在农耕文化中保留了游牧民族和汉族以及藏族的一些饮食习惯。二者兼收并蓄,从而发展出独特的纳西族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20.
陕北方言与陕北生活习俗关系密切。陕北独特的生活习俗孕育了个性色彩十分明显的陕北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折射出了陕北人在礼仪、饮食、服饰起居、岁时节令等方面独有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