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组块化是指个体利用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对进入短时记忆的新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构成自己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的信息单位的策略。组块化可以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也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 心理学家米勒在1956年通过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制的,只有7±2个组块。这里的组块就是测量人短时记忆量的最小单位。由于短时记忆是知识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必经通道,所以短时记忆就成了学习中的瓶颈。但组块中的信息量大小是不固定的,它可以是一个符号、一个词、一个公式、一个图像、一首诗、一段话等等。有人曾经做过一  相似文献   

3.
谢一飞 《成才之路》2012,(19):47-47
正在认知心理学中,知识组块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组块是学生记忆的基本单位。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如果知识处于一种孤立状态,则各知识之间不易形成密切的联系,则学生记忆就会出现很大的困难;如果能有效地在各知识点之间形成有意义的联系,则不同的知识就会形成一个知识组块,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利用知识组块来加强职高英语教学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意义教学呢?我个人认为,意义教学是指在具有一定开放的,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中,教师的教学与小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相联系,使知识情境化、意义化,从而使小学生产生意义学习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意义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相应地产生意义学习,对所学内容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了,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理解了所学内容的情境意义,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不仅仅停留在短时记忆中,而是进入长时记忆中,这样的内容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5.
短时记忆容量的年龄特点和材料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的多存储模型,已得到了大量实验的验证,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这个模型把记忆分成彼此联系的三个系统,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的短时记忆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来自环境的信息和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都要在短时记忆中支配人的当前的活动。短时记忆容量是短时记忆的重要参数,其有限性体现了我们心理能力的基本限度。为了测定短时记忆容量,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已作过一些探索研究,认为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而对从儿童到成人的各  相似文献   

6.
陈建军 《甘肃教育》2001,(12):25-2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四类———陈述性知识,逻辑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其中策略性知识着重解决“怎么学”和“怎么用”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传授给学生策略性的知识,包括良好的记忆策略。一个人记忆能力的好与坏,记忆效率的高与低,往往决定于他所掌握的记忆策略的优劣。如何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记忆策略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一、记忆内容的组块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例…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知识获得靠记忆。”记忆对于我们的读书活动,实在是很重要。认知心理学的记忆贮存系统把记忆归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在记忆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短时记忆是有意义、有意识信息加工的主要环节。.大多数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信息加工活动都与短时记忆的活动有关。短时记忆不仅可以短时保留有限的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选择的信息,而且能对当前进行的认知活动的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从而使加工主体适应环境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离不开短时记忆。学生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记录笔记等等,靠的都是短时记忆的操作。所以,有人又把短时记忆称为操作记忆。既然如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并顺应短时记忆的特点,遵循短时记忆的规律,而且要自觉、主动运用与之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识记效率。  相似文献   

8.
短时记忆是记忆的一个重要成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时间不长,约10-20秒,而且短时记忆的容量也有限,在7+/-2个单位之间。这个单位叫做块件(chunks)。也就是说,如果不作任何复习,人对感知的信息只能记住5—9个各自没有联系的单位。虽然短时记忆容量小,但我们可以借助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历,让这些单位之间发生有意义的联系,将大量可用的信息组成少量的块,记忆广度将被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认知心理学提出将零散的信息单元组合在一起,能形成一个意义更大的信息单位,这样有助于记忆,信息能更方便地存储在大脑中,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组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学理论,将各种文本和学习板块组合起来,形成块阅读和类阅读,通过这种组块阅读的方式令学生组块学习相关语文知识,形成语言组块、情感组块、思维组块和语境组块,这样能构筑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令学生积累更多知识。  相似文献   

10.
记忆编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事物、知识的记忆过程,是一个信息在头脑中编码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从学习的观点看,信息最为关键的变化发生在它离开短时记忆而进入长时记忆的时候,该过程叫做编码。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戴斯认为“当我们用已知的信息去解释新的或输入的信息时,编码就发生了。因此,编码视为“依照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与学习经历,将新信息纳入原有知识体系,并重新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1.
谈组块理论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秀苗 《教育与职业》2007,(12):141-142
短时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只有7±2个单位,这个单位叫做组块.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神奇数字7±2来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加以组织,使学生成功地对学习材料实现组块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组块是指由意义上相联系或形式上相类似的一些小单位组合而成的大单位。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勒1956年首次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米勒认为人的短时记忆限度为7±2,但这个限度不是单个信息的项目数,而是其组块数。如“360422681002364”是一串15个小单位的数字,它是某持证人《居民身份证》上的号码。因为超出了人的短时记忆限度,很难记忆。如果按照一定的意义,组合为36(省号)、0422(县号)681002(持证人出生号)364(所在地派出所号)4个组块,就容易被人们所  相似文献   

13.
李峰华 《江西教育》2024,(15):36-3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文本信息分类排放、按照相应的规律整合,形成单元模块,帮助学生提高记忆的效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图式结构”。本文提出,教师要基于语文要素,在单篇组块中明确教学价值;基于类群资源,在单元组块中强化统整联系;基于编排体系,在整体组块中强化彼此关联。  相似文献   

14.
短时记忆的好坏决定口译的质量,学生在短时记忆能力方面的欠缺会阻碍后续其它口译技能的提升.本文首先探讨短时记忆在口译中的角色和重要性,然后提出如何在英语口译课堂中提高学生短时记忆的一些途径,如注意力合理分配、克服心理压力、分层组块记忆、笔记辅助记忆和长短时记忆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5.
眭永翔 《成才之路》2014,(21):76-77
一、问题的提出 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家长和教师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把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和学习成绩的好差归因为智力问题。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让更多的人逐渐认识到,大多数学生的先天智力并无明显差异,出现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后天形成的知识框架的缺陷,知识的缺陷就会表现为能力的不足和成绩的差异。教学过程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记忆、积累、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能否灵活应用,关键是看所学知识是否转化成了长时记忆,能否在需要时随时从知识结构中迅速提取。二、理论依据 当代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对解决问题思维过程而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更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长时记忆好比是存放各种知识的“仓库”,思维需要什么知识就可以到“仓库”中搜索并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知识越多,思维反应越快。短时记忆则如同是形成思维结果的“加工间”,通过思维过程形成的结论、推理等,都是在短时记忆中实现的。简单地讲,长时记忆就是知识记忆的时间比较长久,短时记忆就是知识记忆的时间比较短暂。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为我们揭示了人的记忆和遗忘规律,说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要及时巩固,以便把短时记忆及时转化为长时记忆。利用遗忘规律,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记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一、“关注已知、建构新知”的心理学意义 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已有的知识)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当接受新信息时,长时记忆中原有的知识被激活,从而新旧知识发生联系,新学习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17.
根据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可知,学习实质上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信息的习得是信息的收集、编码、贮存的过程;使用信息是在需要时提取信息并加以运用的过程.而信息的收集、编码、贮存和提取所涉及的心理过程就是记忆.所谓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和技能.笔者就中学化学教学谈谈对学生进行记忆策略培养的体会.一.短时记忆策略(注意策略)的培养心理学家阿特金森一希弗林提出的记忆信息加工模式见下图(1):从上图不难看出,在整个记忆系统中短时记忆(又称注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对知识的新理解。如果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有关的观念发生相瓦影响,产生同化作用,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这种知识就具有建构性。反思我们当前的复习课教学,是以复习教辅用书为本、教师传递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意义建构学习设计教学--学习与教学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学如何影响学习。教学与学习是彼此互相联系的过程,从而促成学习者发生改变。学习可以比喻为“反应增强”或“知识获得”或“知识建构”.这三种比喻所建议的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所在。学习时发生着三种记忆.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与之相配备的三种基本学习过程分别是选择、组织和整合。教学必须帮助学习者选择相关的信息.组织信息和整合信息。也就是说,有意义学习依赖于在学习中的积极认知加工或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20.
参加自考的学员多数以自学为主,因此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组块效应”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组块”即“chunk”也称为“创克效应”。这是心理学家Miller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的。当外界信息通过感官进入记忆系统,记忆系统中的短时贮存系统就对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处理。实验表明:短时记忆贮存系统一般接收7±2个单位的量。这个单位就是组块,既可以是字,也可以是词、词组甚至句子。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改变组块的容量可以增加记忆容量。如果我们去记一些无关的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