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诗二首     
注:[翻翻联联]形容水车中的龙骨板子联在一起,不停地翻转。翻翻,原指鸟儿飞翔的样子。[荦荦(luò络)确确]坚硬硕大的样子》[洞庭]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和湖中的洞庭西山,这里代指太湖流域。[鼍(tuò驼)]又叫鼍龙、猪婆龙,形似鳄鱼,传说天旱时则鸣于窟中,鸣声象衙门中的击鼓声。[阿香]传说中推雷车的女神。  相似文献   

2.
横跨江苏、渐江两省的莽莽太湖,烟涛微茫,螺峰叠翠,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它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诗人,献上了吟诵的诗篇。南朝刘宋时代,诗人鲍照在浙江吴兴的砺山远眺太湖,只见“澜漫潭洞波,合沓崿嶂云”(《自砺山东望震泽》)。水波浩浩,山峦重重。这大概是今存最早的描绘太湖的诗篇了,唐代诗人犹如群星璀璨,涉足太湖者不乏其人。王昌龄写太湖秋景:“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暗觉海风度,萧  相似文献   

3.
散议三题     
旧话重提近读前辈编辑家赵家璧先生回忆鲁迅一九三六年编选《苏联版画集》的文章,内中转引了鲁迅先生给他的信: 如果印起来,我看是连作者的姓名和题目,有些都得改译的……《郭尔基》在中国久已姓“高”,不必另姓……(见《编辑忆旧》,三联书店一九八四年版)  相似文献   

4.
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万首唐人绝句》是唐代诗人绝句的总汇。编辑者是宋代洪迈。洪迈(1123——1202),鄱阳(今江西)人。他不仅是唐代诗歌的编辑,也是南宋有名的学者。他从小好学,“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览群书,涉猎极广,学识渊博,经史百家,医卜星算,都有研究,尤其熟悉宋代掌故。他二十三岁时中第,绍兴三十一年,三十九岁时迁左司员外郎,第二年奉命出使金国,金国要他在表中改“陪臣”二字,并用旧时的臣礼朝金,他坚决不从,没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九一八年四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作者署名“鲁迅”,这是周树人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一九二○年底,他曾向他青年时代的同窗好友许寿裳解释过笔名的来历:(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在《学灯》副刊上发表第一批新诗时,始用笔名“郭沫若”。郭沫若是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他曾对日本留学时的同学范允藏说过:“我的名字‘沫若’是由我故乡的两条河:沫水和若  相似文献   

6.
马得老,姓高,马得是他的名字。可因为他的作品历来只署“马得”,弄得常人以为先生姓马名得,如果叫“高马得”,倒反而知晓的人少了。这就像许多唱戏出名的老艺人,戏迷们只知道他(她)的艺名,真名却藏之深山了。马得老,最绝的活儿就是他的戏画。甭管多大的戏,也甭管是哪位“角儿”担纲,《挑滑车》也罢,《芦花荡》也罢,还是《秦香莲》、《杨贵妃》、《玉堂春》文戏武戏的,只要先生一高兴,铺开摊子,拿起管毫,屏神静气略一思索,在那柔涩的宣纸上,嚓嚓  相似文献   

7.
对乌鲁木齐的读者来说,“艺良”这个名字怕是不会陌生的。只是别误会:艺良姓“张”不姓“艺”。艺良在《新疆日报》、《乌鲁木齐晚报》、《工人时报》、《新疆法制报》、《新疆商业报》、《老年康乐报》等报纸上,我们都不难找到他的名字:小小的一篇豆腐干言论,标题下就写着“艺良”二字;对了,《人民日报》在去年的《大家谈》栏目中,也发过他的一篇“豆腐干”,题目叫《秘密全在括号里》,他那敏锐的观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艺良看上去很年轻,至多超不过35。谁知他把一个手掌翻来翻去,却比划出个45。看不出!看不出!他脸色红润,皱纹无几、笔挺的高个头,不见一丝白发。于是我立刻想起一位朋友的警句:“大凡事业上专一,恬淡寡  相似文献   

8.
沈括与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祖籍钱塘县(今属杭州市),母亲是苏州人,他曾长期寄居苏州舅家读书,并参加苏州发解试,还作为苏州举子代表受到宋仁宗召见。因而苏州是他第二故乡。一说后来“随母入籍吴县”(民国《吴县志》引同治《苏州府志》)。  相似文献   

9.
唐人小说研究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新探》,卞孝萱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唐人小说与政治》,卞孝萱著鹭江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卞孝萱先生的《唐传奇新探》和《唐人小说与政治》,前者为论文集,后者为专著,两书为唐人小说研究作出了新贡献。新在何处?作者在《唐人小说与政治》的“导言”中作了介绍:“五四以来唐人小说的研究,主要是:考证作家生平、写作年代、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10.
编辑要手勤     
近来许多读者指出一些出版物差错较多,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编辑手不勤,没有翻查核对资料或有关的工具书。比如说,凡是稿中出现作者(或编者)和书名连用的,既要核对作者的名字,又要核对书名,以免出现“张冠李戴”或其它差错。例如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唐人绝句选》(黄肃秋选,陈新注)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的字样:“宋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清有王士祯《万首唐人绝句选》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第310页上有这样的话:“宋代  相似文献   

11.
有位记者曾经问过许多企业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一个:“最需要被人们所理解。”一提起《工人日报》,我就想到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工人日报》不仅深深理解我,而且坚定地支持我,实在是改革者难觅的知音。 1984年,我在本溪率先租赁了消防副食商店,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围绕着姓“社”姓“资”问题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2.
《鹖冠子》卷第一,唐人写卷子残本,硬黄纸,有栏线,书高二十四厘米,长三百三十二厘米。共存一百八十五行,每行十七字,内存原文四十四节,注文十三节。卷末顶格题名“鹖冠子卷第一”,下空一行顶格书“大唐贞观三年五月勘校定毕”十二字。避唐太宗讳,文中“民”字皆缺末笔作“(?)”。确为世所罕见的唐人写本。此唐人写本残卷不标篇目,今以《四部丛刊》涵芬楼明翻宗本陆佃注《鹖冠子》核之,其书残文起“凶者反此”迄“退谋言弟子愈恐”,即《环流》第五(残篇)、《道端》第六、《近迭》第七,计此写本残卷存文  相似文献   

13.
阅报,得知《四库全书》即将全部影印发行。这是今日出版界之一盛事,值得我们在大事记中记上一笔的。提到《四库全书》,就想起了鲁迅先生对此书的评论。他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他还把这同“明人好刻古书”、“今人标点古书”并列,说“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鲁迅的话是很激烈的。今天可能有人会认为他极左,但我觉得他讲的有道理。假如有这样一位自以为很高明的艺术家,他看见了一尊唐人雕塑的佛像,觉得不够美,于是拿起刀子在上面大刻一通,改变了佛像的原来面貌,我们是该赞扬他作了“艺术加工”,还是应该骂他破坏了文物?  相似文献   

14.
又是星期日 ,中午刚过 ,杨老先生又来了。他是我们这里的常客 ,每次他来都借四本《NewScientist》或《Nature》 ,而且每次都是准时按日期来还书 ,从未过期。今天他又来了 ,我为他挑选出最新的四本《NewScien tist》 ,办完借书手续 ,好奇心使我问到 :“老同志 ,您多大年龄了 ?” ,“七十八了。”我感到吃惊 ,“您看这些杂志要查字典吗 ?” ,“不用的 ,看专业的 ,非常容易 ,只是偶而查一两个专业术语。”望着他离去的背影 ,使我想起几年前的另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恰巧也姓杨。每天他都是一上班就来外文阅览…  相似文献   

15.
年逾花甲的上海《劳动报》编辑顾宪龄从事新闻工作多年。1990年,他将自己40年来的作品结集,由山东文艺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陈丕显同志亲笔题写了书名:《夏日的原野》。全书共22万7千字,分为“艺海行舟(评论、随笔)”、“满目星辰(新闻作品)”、“一代风流”(报告文学)”三大部分。顾宪龄近年身患重病,这本集子是他利用手术前后的空隙时间编选而成的。《劳动报》前总编辑邹一兵在序中写道:“顾宪龄是在手术后把他的《夏日的原野》的书稿给我的。那时,他还在病床上,很虚弱。我为他不倦的追求所感  相似文献   

16.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中国可算是家喻户晓的了。这位传说中的人物及故事,是从《左传》、《孟子》、《说苑》、《列女传》等书中所载杞梁妻的故事演化而来的。唐人已将杞梁改作杞良,并将杞梁妻定名为孟姜女,敦煌曲子词《捣练子》云:“孟姜女,杞良妻,一去烟(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孟姜女其人其事虽属子虚乌有,故事本身却反映了人们对秦暴政的诅咒。提起孟姜女,不少人以为她姓孟名姜。其实孟姜是春秋时齐国姜姓长女的通称,即俗所谓姜家大姑娘的意思,后又泛指美女。唐人指杞良妻为孟姜,只不过借名罢了,因此,孟姜女并不姓孟。今人所以有误解,是因为不了解古人称谓中有称行第(兄弟或姊妹间的排行次序)的习俗。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三昧》2006,(8):F0002-F0002
这里发表的3幅作品都是邹佩珠女士患病期间所作。其中,《雨中泛舟漓江》和《雨后苏州洞庭东山农舍小景》,是学习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可染先生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8.
1933年,肖伯纳来到中国,鲁迅、宋庆龄、史沫特莱和蔡元培先生等会见了他。在这次欢叙中,鲁迅和肖伯纳这两位幽默大师作了非常精彩和诙谐的交谈。当他们两人谈到世界局势和英国、中国前途问题时,肖伯纳对鲁迅说:“你以为我真姓肖吗?我是姓‘费’。”鲁迅说:“以我看来,你既姓肖,又姓费。(注:当时肖伯纳是费边社的首脑之一。费边社是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流派之一,主张采取温和缓进的办法以谋社会改良。)但我相信,你终究只会姓  相似文献   

19.
一件往事     
这位老师姓聂。我只见过他三次,他也没教过我怎么写文章,但他的言行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十几年来经常想起他,并多次对朋友们讲起他。那是1982年的五一节前夕,我在省总工会宣传部当干事,被派去东郊宾馆的省劳模表彰会上搞新闻报道。分管部长赵铬书很了解我的本事,说:“这事儿全交给你,我就不管了。”我就先打电话联系九家省市报科电台电视台。报社中最主要的是《大众日报》,我与之联系后,报社说已经分工一位姓聂的主任负责此  相似文献   

20.
闲读偶记     
《东山魁夷散文选》东山魁夷是日本著名画家。他画中那种宁静、和谐、深切、悠远的情调,最使我倾倒,虽然见到的都是印刷品,无缘欣赏原作。绘事之余,他也写散文。他的散文,可算画论散文,也像美学论文,和他的画一样,有宁静、和谐、深切、悠远的美。《东山魁夷散文选》(陈德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收文39篇。翻开书,就好似进入一道长长的画廊,作者用那支善于创造视觉形象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读他的散文,如看他的画。读他的散文,也更能理解他的画。他的散文,和他的绘画一样,天衣无缝地将自然、人生、艺术三者融为一体,有对自然界万千气象的生动写真,有对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