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3月8日传出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消息,立即引起全球关注。祈祷、等待、搜救……而就在每一个人的急切关注中,许许多多的"新闻"层出不穷,沸沸扬扬,一直撞击着人们的神经,更揪紧了乘客家属的心。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有媒体发布新闻,说据越南通讯社消息,大部分乘客生还。不过很快越通社记者就证实:越通社并未刊发"MH370航班被菲律宾海事船发现"的报道。尔后又有消息说航班被找到,飞机在越南一个叫做Naming的小机场降落,后来又传出在广西南宁降落,不  相似文献   

2.
我是《新闻知识》老订户,平时除了认真学习贵刊并积极为之写稿外,还注意及时将其中的佳作推荐给其他报纸转载。今年我推荐贵刊两篇文章分别被四家报纸转载。具体篇目与报名如下: 第7期上的《颠倒的县名》被《中国剪报》8月2日和25日分两次转载。第8期上的《记者的三大发明》分别被《人民日报》9月5日、《中国青年报》9月2日、《扬子晚报》9月1  相似文献   

3.
“二传手”不可轻信林友娴近年来,以新闻界为被告的诉讼纠纷时有发生。此事可谓喜忧参半。可喜的是国人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人们多已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堪忧的是新闻界的尴尬。一些新闻工作者患有“冷”、“热”不当的通病。即冷落了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热衷于跑机...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其中写的应该是作者身历、目击或亲自查访的事实。然而,现在有许多作者(记者、通讯员)却是当的“二传手”、“经销户”,所用材料多是纸上得来、电话要来。下面不妨展示几种: 照抄照搬,招牌换记。有的人惯吃“现成饭”,对拿到的公文或简报,不作调查,便在上面勾勾划划,把公文变新闻,简报变报道,冠以大名,寄给报刊、电台发表。有时一篇失实材料还几次“转化”、“增值”。只求大同,不问小异。有的人写新闻只求  相似文献   

5.
6.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其中写的应该是作者身历、目击或亲自查访的事实。然而,现在有许多作者(记者、通讯员)却是当的“二传手”、“经销户”,所用材料多是纸上得来、电话要来。下面不妨展示几种:照抄照搬,招牌换记。有的人惯吃“现成饭”,对拿到的公文或简报,不作调查,便在  相似文献   

7.
第一期《新闻通讯》“修养漫谈”专栏里刊登了《请莫强人作“二传手”》一文,读后感到对通讯员将稿件寄给熟人的利弊分析得比较具体,而对“二传手”——编辑本身的情况谈得不够。在此想补充几句。排球场上的二传手,四方接应,心甘情愿地默默接球、传球,把球递给主攻手扣球得分。排球场上没有二传手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8.
2002年进入科技日报社时,对"科技"还存在着敬畏,或者说"无知".不觉六年时间过去,从当初对科技的"敬畏"和"被迫"的学习,演化成如今"自觉"行为和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9.
常江  杨奇光 《新闻界》2015,(3):13-18,45
本文使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发生的三个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编译事故——中央电视台马航报道的错译、澎湃新闻对《经济学人》的"选择性翻译"以及新浪网对《外交家》杂志的误译——进行文本分析,尝试探索编译者在二次编码的过程中由于翻译失误而改变事件原有意义的机制,并阐明编译失范引发公众的对抗式解码的现象对于提升新闻编译专业水准、探索全行业操作规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接到好几篇熟人寄来的稿件,闭后都不属本人分工编发的范围,只好拿起稿件楼上楼下奔波,找有关的编辑处理,充当起孙晋芳的角色——“二传手”来了。排球比赛中的“二传手”起着组织进攻的  相似文献   

11.
泥土者何?百木秀气之本,百花香气之源。万木千草,浓绿厚荫,姹紫嫣红,无泥无土,如何来?营养在泥土里,记者"深"不下去,新闻作品也就没有了"活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黄晓红 《新闻世界》2004,(10):67-67
新闻敏感就是新闻工作出于职业的习惯从心理上对新闻事实迅速而灵敏的反应.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13.
“抓新闻”和“做新闻”是两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有人可能会认为抓新闻和做新闻只有说法不同的区别而无根本性的分界,的确,如果我简单地笼统地分析这两个概念的话,确实可以这样认为:仅就完成新闻采编工作而言,两者是一致的,而且事实上我们也往往混用这两个词,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两种提法所包容的记者思维观念,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词其实反映了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新闻弱化”即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减弱,成了报纸采编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按照传统新闻学的观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所进行的迅速及时、简洁明了的报道。毫无疑问,消息应该在各种新闻文体中占据首要位置。然而在“新闻弱化”的情况下,消息的主体地位显著地动摇了。这具体地表现在报纸上消息特别是时效性强、可读性强“短、新、活”消息数量的减少和地位的减弱。人们看到,现在版面上叫得响的消息少,而且在版面处理上,优秀  相似文献   

15.
王勇 《新闻爱好者》2001,(12):34-35
时下教育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教育要尽快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作为新闻人,我首先想到了“应试新闻”。应试教育要的是分数,成绩定一生,一生考不完。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塑造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推而广之,应试新闻是计件工作量化的表现,它看重的是新闻的条数,每月的工作总量,并以此为根据确定各人的奖金额度。表面看来,这是按劳分配,貌似符合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实则经不起推敲,因为即使在企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有一个严格的质量标准。而新闻的“次品”标准则很含糊。素质新闻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16.
老通讯员都爱说:新闻稿件要用脚写。初听来不大理解也不在意,觉得写稿只要符合基本事实就出不了大问题。没想我按这样的想法去作,换来一次深刻的教训。邻居大嫂向我讲了她走娘家听来的一件事,她娘家附近村的一个姓李的妇女,路过一位姓彭的村民承包的梨园时,伸手就摘梨吃,彭某因为几天来梨不断被人偷,正在气头上,发现李某大白天来偷梨,拿刀扎伤了李某。我听完这件事,很兴奋,邻居大嫂讲得有名有姓,头头是道,觉得不会有错,连夜赶写了一篇稿子,第二天就邮走了。稿子登报后,我很高兴,认为不动腿脚就捞了篇稿子,谁知还没等我的得意劲消下去,文中的彭  相似文献   

17.
刚做新闻干事时,凭借自己有点文学写作功底,我信心百倍地坐在办公室“造”新闻。每逢单位有重大活动或上班时听到某教研室、学员队有什么新举措,我先是想像好框架,然后将电话核实的一些数据填进去,一篇小稿成功了,自己挺得意,寄出去,没被采用,心中颇不自在,觉得编辑们不识货。有这么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次我采写院校教改措施的稿件时,为了突出特点,体现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实绩,我借题发挥,未经严格核实查证,就写进去一个数据:数年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3万余人。稿子发出去,我颇有些得意,这么一篇内容扎实、数据确凿…  相似文献   

18.
“趋同新闻”与“错位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新闻报道的领域中.常常是有新闻的地方没有我们。我们媒体的国际报道往往只是西方跨国媒体报道的“二传手”。我们并不排斥西方的社会分析逻辑.但我们更需要一种基于东方文明和智慧的思想方法。所有这一切,当然并不全部负载于媒体。但是。“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这是实现我们关于把握世界真相这一目标的至为关键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