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在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又提出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培养的具体阶段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也就成了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呢?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一、创设民主的新环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放松性警觉状态”下的潜意识的诱发。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开发和创设也就成了学生…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校内信息的搜集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是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则是整个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神经系统”。高校各级行政办公室是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在高校整个管理系统中起着必不可少的联系作用。正确的决策,建立在周密的信息搜集和科学分析处理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周密的信息搜集,没有科学分析和处理信息,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引言式导入 即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直接引导学生 进入课文。这种导入法运用最为广泛,大多数说明文都可运用。不妨就以《苏州园林》为例,教师这样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山水闻名,而苏州则以园林见长。“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便是最好的概括。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它的风采或被摄影家收入镜头,或被文学家写进诗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请同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园林鉴赏例说,教材中作为说明文处理。它不仅让读者领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还使读者懂得一些园林鉴赏的知识,领悟鉴赏的门径。后者是教学中的难点。 “图画美”的理解容易办到,比如找些苏州各园林的图片、挂图等,实际看一看,学生就会理解。至于理解鉴赏中的层次与景深,没有实际观赏的直接经验,必须想个法子才好。请看这段文字:  相似文献   

5.
关于“对话”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新年伊始,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质疑若“干新理念”》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对《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一理念提出质疑。他说“:这说法本身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它没有区别成人阅读和中小学生课堂阅读,没有把握住中小学生课堂阅读的特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乙:洪先生的文章我拜读了。洪先生认为新课标“没有区别成人的阅读和中小学生的课堂阅读”,这是误读。其实,新课标已经作了区别。新课标在“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苏州园林》.苏州是个好地方.清朝有159个府,大家知道交税交得最多的税老大是什么地方吗? 生:苏州? 师:对,就是苏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州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生:经济发达. 师:是这样.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苏州,一定要看看苏州园林、苏绣,还有苏州的美女.苏州有9个园子名列世界遗产名录.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苏州园林》也很经典.今天,我们不是去看苏州园林,而是要学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用语言把苏州园林的美表现出来的.读了《苏州园林》后,我仿照文中的语句写了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请同学们读一下.  相似文献   

7.
【原文】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又是入画的一景。【分析】《苏州园林》一文,虽然也描述了苏州园林的山水花木,但它的目的,仍在于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给读者以有关的知识。所以这篇文章不是记叙、游记类的文章,而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对苏州园林作总的说明,说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不讲对称,是美术画而不是图案画。第四  相似文献   

8.
小鱼问大鱼:“怎样能吃到钓钩上的美味东西而又不受伤害呢?”大鱼:“两者不能并存,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不碰它。”小鱼:“可它可以不付任何代价就得到。”大鱼:“不,最便宜的、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的,恰是要付出最大代价的。”因为,没有一个信条表达了可以不劳而获的信息;因为,我们必须始终铭记:“劳动与收获成正比。”大鱼与小鱼的对话$陕西省西安市爱知中学初二年级@杨沛  相似文献   

9.
曾经在“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的思考中迷惘了好久,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中,顿悟了课堂上学生的收获应是我们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于是,开始用简单的思想看待语文教学,发现学生的收获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学会、会学、提高。学会什么?知识和方法;会学指什么?具备能力;提高的是什么?语文素养。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自然达到提高。正是本着简单就好的思想,在《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始终围绕“四个一”进行,这四个一是:抓住一个特点(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图画美),设…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叫“靡靡之音”今天,我们常把不健康的音乐叫“靡靡之音”,它为什么叫“靡靡之音”呢?据资料记载,我国商朝就有“靡靡之音”一说。当时,有一名乐师叫师涓,他专门从事搜集、整理乐曲的工作。一次,残暴的商纣王把师涓抓来,要师涓为他演奏,可师涓演秦的乐曲纣...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语文实践活动价值的所在,语文实践活动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  相似文献   

12.
刘超然 《宁夏教育》2003,(11):38-3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21世纪是信息时代,谁最先掌握和拥有了先进、可靠的信息,谁就拥有优先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可见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为一个人有效地进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从小抓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呢?一、搜集自然存在物,将直接经验、情感体验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教材并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生活…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 ,学生处在这个信息社会里 ,应广泛地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可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 ,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 ,课文是唯一的信息源 ,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 ,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因此 ,学生的知识面狭窄 ,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弱。在全球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 ,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相关资料 ,处理信息。如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 ,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资料搜集 ,…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曾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根据特定情境设计一些极具针对性、启发性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我在教说明文《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了苏州园林图画美后,提问:“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苏州园林是美的,怎样让它更美,更有活力与情趣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的思…  相似文献   

15.
学会品读句子,是阅读的重要基础。学习品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一、从关键词语品读句子例1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叶圣陶《苏州园林》)例1中,作者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标本”,因其是标本,各地园林都受它的影响,所以“标本”即为理解此句的关键词语。“标本”一词的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例句中,指为人们观摩取法的样本。这就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它前后的修饰补充词语都是…  相似文献   

16.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我觉得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给我们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必将使我们的中学语文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更加丰富多彩。一、理解课改精神,指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法《纲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1.自主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能使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流程】一、搜集资料,交流成果1.学生出示文字或图片资料,进行交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学生具备此能力,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在搜集资料前,教师明确告诉学生所要搜寻的内  相似文献   

18.
刘勰说:“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文心雕龙·熔裁》)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就是这样一篇按内容而确定形式,因而结构工整却自然,文采飞扬而严密的优秀说明文。教师在教这篇课文时,怎样将该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与多样严谨的语言特点这两个教学重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呢?语感教学“披文以入情”,采用抓文眼来串全文的方法,能将这篇课文重点巧妙地落在实处,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苏州园林》的文眼就是全文出现过十次的“图画”:文章第一次出现的“图画”也就是全文结构上的总说:苏州园林的追求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  相似文献   

19.
老作家叶圣陶先生的《“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收入中学课本时改题《苏州园林》,并略有删节。删去了一段引言,这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是合适的,但它对教师备课则仍然有用。这里,我们且由这段引言谈起。今全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这是圣诞节之前不久。一个怒容满面的中年人站在动物收容所的柜台前,手里抓着一只德国老牧羊犬脖子上的皮带:“你们为什么不愿意收容它?”他大声叫嚷道,“我必须把它处理掉!”负责收容事宜的律师再一次试图向他解释:“参孙已经14岁了,太老了,不容易被人收养。”她说。“噢,那么,就把它拿去杀掉吧。”那个男人不耐烦地大叫道,“我想把它处理掉。”“我们收容动物不是为了把它们杀死,”那位律师解释道“,我可以冒昧地问一下你为什么不愿意留下这条狗了吗?”“我看见它就受不了,就是这样。”那个男人恨声说道,“如果你们不愿意把它杀死,我就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