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梁何利基金获奖人中,袁隆平、黄昆、王选、金怡濂、王永志、刘东生等科学家荣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宝座。 何梁何利基金有力地鼓励广大内地科技工作者进军当代科学前沿,探索科学真理,投身原始创新。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强了内地和香港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围绕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从分析科技领军人才的内涵和核心素质入手,把握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特点规律,提出加强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又是一年一度深秋时节,又是一年一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2018年11月6日,5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齐聚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接受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励的崇高荣誉。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由著名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捧得。遴选出的37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18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均是我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记者彭玲玲)10月29日,何梁何利基金2012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出席颁奖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刘延东发表讲话。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做工作报告。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授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永明等50位科学家,其中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海岩等35人获得  相似文献   

5.
正在5月5日召开的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奖代表座谈会上,一项重要议程便是由20年来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的科学家代表回顾获奖以来的科研成果并为何梁何利基金及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对于这次直面国家领导人汇报并建言的机会,与会科学家倍感珍惜。席间,气氛热烈,许多工作及建议赢得了国家领导人及与会嘉宾的反响。本刊截取了部分科学家代表的发言,在这些"科技好声音"中与读者共飨这场科技盛筵。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5月5日)非常高兴参加何梁何利基金成立20周年获奖代表座谈会。1994年,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鲸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共同捐资创立了以他们姓氏命名的公益基金——何梁何利基金,旨在促进祖国科学技术发展,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科技工作者。今天基金已走过了20个春秋,发展成为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的特色品牌。20年来,在中央政府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关怀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何梁何利基金始终恪守公开、公平、公正准则,坚持制度透明、阳光操作、科学管理、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7.
正20年前的春天,满怀着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崇高情怀,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依据香港普通法,创立了以他们姓氏命名的香港慈善基金——何梁何利基金。四位捐款人郑重宣布,这个基金只用于奖励为祖国科技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项创举、义举和善举开了社会力量设立奖励基金重奖祖国优秀科技人才的先河。1994年5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何梁何利基金成立发布仪式"。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向捐款人赠送了他挥毫题写的"松风鹤  相似文献   

8.
正20年前,也就是1994年3月30日,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梁銶琚博士、何添博士、利国伟博士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捐款成立何梁何利基金。如今,这些捐资创立者已相继去世,但他们创立的社会奖励事业却已在中国大陆开枝散叶,欣欣向荣。20年间,何梁何利基金秉承"促进祖国科学技术发展,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科技工作者"的宗旨,奖励了大量科技人员、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从设立之初,20年间,何梁何利基金以严谨的管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奖励》2012,(12):18-19
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这是四个值得被铭记的名字。1994年3月30日,依据香港普通法,由四位先生出资捐助的何梁何利基金创立,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以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科技工作者为宗旨的科技奖励基金。1994年5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基金成立庆典。从此,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有了一方重要的展示平台。成立18年来,获奖科学家已达1002人。这1002个人,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缩影,是所有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每一年,一张张喜悦的面孔绽放在何梁何利基金奖颁奖台上。如今,一年  相似文献   

10.
胡冰 《神州学人》2008,(2):20-22
2007年,刘积仁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该项科技奖励基金设立的宗旨,就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 现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东软集团公司董事长兼CEO的刘积仁,是一位颇具艺术风格的软件主义者! “文革”时期他是工厂工会里的多面手;海外留学归来,他成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博士,55岁当上了大学教授,为营造更好的研究实验环境,他选择了下海,从此走上一条商业与学术兼济的道路。他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开发出包括CT在内的一系列国产数字医疗设备,开办5所IT学院和1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中国的奖励基金,奖励中国的杰出科技工作者。”这是4位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鲸琚、何添和利国伟先生的心愿。1994年3月30日,4位老人的心愿达成——何梁何利基金正式启动。15年荏苒,初衷未渝,何梁何利基金在中国土地上健康茁壮地成长,不仅见证了科技快车道上日新月异的中国速度,还催化了中国科技奖励事业的局部改革。它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2002年3月30日,何梁何利基金已经跨过了八个春秋。当年金秋十月,何梁何利基金在庄严美丽的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第九届颁奖大会。至此,何梁何利基金从诞生之日起,先后共有464位科学技术工作者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位杰出科学家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殊荣。在新世纪,何梁何利基金将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精英攀登新的科学技术高峰。  相似文献   

13.
新颖的创新实践场所——“实学创新工坊”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一项首要任务,如何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开展科技创新的实践场所显得尤为重要。"实学创新工坊"以创新实践内容和改革实践方法为建设理念,为在校大学生搭建一个较为理想的自主创新平台,通过创新设计与实践制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何梁何利基金2014年度颁奖大会上,一个身影特别引人注意,他中等身材,穿着藏族传统服饰,面孔黝黑,眼神澄澈,他就是何梁何利基金2014年度区域创新奖的获得者、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副院长尼玛扎西。  相似文献   

15.
正一、纪念何梁何利基金成立20周年1994年3月30日,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满怀着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崇高情怀,依据香港普通法创立了以他们姓氏命名的香港慈善基金——何梁何利基金。20年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我国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历届评选委员会委员和专业评委的共同努力下,何梁何利基金已经成为在国内国际具有良好声誉和广泛影响的科技大奖,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总体状况方面:科技创新人才规模相对较小;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缺乏;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流失严重;全社会对人才资源开发和自主创新的投入不足。二是在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缺乏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尚处于积累阶段。三是在中国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方面,企业尚未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主体,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存在障碍。因此,我们应着重从理论研究、公共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三个方面加强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他强调,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06年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始,创新人才培养已上升为一项事关国家发展转型的核心战略任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这项任务牵动着各级各类学校为之上下求索,不仅有作为主战场的大学在进行诸多改革,中小学同样置身其中,致力于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是一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省一级达标校,多年来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了进一步获得培养成效,我校于2011年与厦门大学开展合作,创办"科技创新实验班"(又名"启瑞班",以下简称"创新班"),集中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同时,这一项目还被列为福建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  相似文献   

19.
10月29日,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道路两旁的银杏叶闪烁着耀眼的金黄色,钓鱼台国宾馆内洋溢着喜悦的气氛,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在此颁发,这是何梁何利基金创立18年来第19届颁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领导也来到了现场,为获奖者颁奖。为什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能够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支持和认可?能够得到中国科学家的青睐?这要从何梁何利基金的创立讲起。1994年的春天无比温暖。香港爱  相似文献   

20.
王丹 《人民教育》2012,(7):55-59
问题提出:我们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问题回答: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探索新路,创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教育部一位资深的课程改革专家在深入了解情况后评价道:"三十五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的模式实现了三种创新:科学家走进课堂、融入课程,是一种制度创新;在课程设计的思路上把人的发展放在以课程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基础教育课程与科技教育课程的融合,是一种课程创新;科学家对教育的认识与中小学教师不同,由此必然带来全新的视角与冲击,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