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的 :1 .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质。2 .练习运用一边读一边想和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读书方法 ,理解“奋力”、“终于”、“居然”等词语和文中爸爸说的话 ,从而正确理解课文内容。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比”、“一会儿……一会儿……”等词语造句。4.进一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理想象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1 .弄清“我”登爬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2 .读懂课文结尾爸爸说的话教学准备 :本课教学软件 CAI一套。…  相似文献   

2.
教学重点 :1.认识及运用“……的……的……的……都是……”的句式。2 .认识说明文。3.学习分析说明文。4 .运用不同的方法与别人沟通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步骤 :教学程序时限教学内容教具(一 )通过观看图片及讨论 ,进入课业情境1.引起动机 4′  请同学做动作 ,让其他同学猜是什么意思 ,有些动作容易猜 ,有些不容易猜 ;有些意思容易利用动作表达 ,有些较难表达 ,让学生自由分享。2 .观看图片 4′   讨论 :学生说出喜欢别人用什么方法跟自己沟通 ,如 :图像、文字、动作、说话 (学生报告讨论结果 )。3.默读课文 3′  老师让学生仔细地…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急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并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给课文分段。 3.理解重点词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4.学会生字,新词,运用“显然”、“不然”造句。教学重点: 1.能按事情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 2.正确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 1.关联词语“因而”“只要……就……”、“即使……也……”的作用。 2.为什么用《跳水》做课题。教学时数:两课时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理解课文,质疑问难,讲读一二段及第三段部分内容。第二课时:讲读第三段剩余部分及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导造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前半部分,进行词句段训练。  相似文献   

4.
“快乐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已有许多年,各种探讨研究的内容也比较多.但在实际体育教学中运用“快乐体育”改革体育教学的仍然很少.造成许多学生非常的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应提高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使“快乐体育”在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 ,认识本课的 2 0个生字 ,学会其中的 15个生字。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课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如 :拮据、梦寐以求、闷闷不乐……(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结合在本册前面学过的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2 .情感态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学习重点 :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  相似文献   

6.
〔练习题〕 仿照课文第2节的写法,用上“觉得·-·…实际上”“因为……所以……”的句式介绍太阳热的特点。 〔指导过程〕 1.学习课文1一3节,弄清楚太阳有3个特点:远、大、热。 2.按要求说说太阳的热。 (l)课文的第2节用“觉得……实际上”开头,写出了我们对太阳大小的感觉和实际情况。请用“觉得……实际上”这一句式,写出我们在地球上对太阳“热”的感觉和实际情况。 填空练习: 我们在地球上(觉得太阳并不那么热),实际上(它可热得很)。 学生口头交流: (2)第2节用“因为,··…所以……”写出地球上看太阳只喃阶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原因,请用…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阿玲热心助人的美德。2.学会生字词,掌握多音字“冲”。3.仿照例句,用“当……时”造句。4.学习课文中运用恰当的词语把动作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重点:第5、6、7节。教学难点:正确领会作者意图。课文对小象的赞叹实质是赞美热心助人的阿玲。  相似文献   

8.
戏剧有序幕,小说有前言,语文教学中的起始课有导入课文的环节.课文导入得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习课文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正如古人云:引而不发跃如也.那么导入课文有哪些方法呢?当然是因课文而异,无统一的模式,但悉心研究一下,以下五种方法也许是大家常用的.一、题眼质疑法:如教《白杨礼赞》教师板书课题后,可问学生;对白杨树“赞”它还不够,在赞前加个“礼”是什么意思?同学回答说:礼是表示敬意.那么为什么要对白杨树表示敬意呢?请同学们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9.
目前,略读课文的教学大多陷人了误区,其主要表现有二:一是略教略学。即把“略读课文”中的“略读”同“略读能力”中的“略读”混为一谈;以为既然是“略读”,那么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粗略地感知一下课文内容就算万事大吉。这种教学不但导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非常肤浅,而且使学习方法得不到迁移、运用,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二是精教精读。即以为既然略读课文是语文教材中和精读课文一样重要的课文类型,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们对教学环节进行解剖就会发现,无论是课文导入、背景介绍、课文分析、语言品味、迁移运用等多板块的展开,还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知识点的落实都需要“体验”这个要素的介入。下面结合课堂教学略作说明。1.在词语中学习体验。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一篇课文中的词语整合起来去理解和应用,在合成运用中加深对词的体验和感知。这比学习单个词语的效果要好得多。陈钟梁老师在教《背景》第一段时是这么做的:先讲“祸不单行”、“奔丧”、“变卖典质”、“惨淡”、“赋闲”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根据意思默写词语,再让学生用有关词语复述课文。…  相似文献   

11.
教学要求 :1 学习生字 ,理解生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抓住保罗两次误解 ,体会小男孩美好的愿望和他对弟弟的真情。3 充分感知课文 ,获得“给予是快乐的”正确体验 ,激发助人为乐 ,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体会“快乐”1 在生活中 ,你们体会过“快乐”吗?是什么让你感到快乐?2 什么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3 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 ,看看这位外国朋友是如何感受“快乐”的?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后一定会有新的体会。二、合作学习 ,感知“快乐”1 初读课文 ,扫清词语障碍 ,组内质疑问难。2 再读课文 ,读准…  相似文献   

12.
学习目的:在完成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够认识及运用课文中重点宇词,运用“……恨不得……”的句式造句,认识及运用叠词,学习描述动物的方法和技巧。时限:40分。教具:词卡、工作纸、讨论卡、电脑、实物投影仪。  相似文献   

13.
自从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以来 ,阅读教学中的生字教学大多采用“分步走”的方法 ,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细读课文理解字义 ,学完课文识记字形。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生字 ,其优点显而易见 :突出了汉字的显著特点 ,强化了“语言环境”的特殊功能 ,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那么 ,在新的世纪 ,如何让这“分步走”在阅读教学中“走”出新的步伐 ,达到新的水平呢 ?笔者认为 ,一条有效的途径 ,就是把它转化为一种学习方法 ,一种可供学生自我运用的操作模式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己去“走” ,自己自觉地去“走”。下面简要地介绍学生“分步走”的操…  相似文献   

14.
陈秀芳 《广东教育》2003,(11):28-28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又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一、充分自读,加强自主实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要多读、熟读、多积累。1.通读,整体感知。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提示课题后,我就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鸟的天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那里的村民不会捕杀鸟儿吗?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就有了大致的了解。2.精读,品味赏析。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概要之后,就要…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课文阅读与讲解和写作训练分离,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读过了那么多好词佳句,写起作文来却无话可说。因此,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已势在必行。正因为这样,教师需找准激趣点,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改写、续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把课文“请”到我们的作文课上,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让他们健康地阅读,快乐地写作。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课文 内容大致如此:小青蛙不知道做什么事情最快乐。他问啄木鸟,啄木鸟说;“给大树捉虫最快乐。”问水牛,水牛说:“耕地最快乐。”问蜜蜂,蜜蜂说;“采蜜最快乐。”小青蛙回家问妈妈:“妈妈,做什么事情最快乐,为什么啄木鸟、水牛、蜜蜂说的不一样呢?”妈妈说:“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教师在上课时主要展开了三个环节:一是先让学生说说做什么事情最快乐。孩子们说:“看动画片最快乐”、“过年最快乐”、“逛公园最快乐”、“得到压岁钱最快乐”等等。接着让学生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生字,并帮助学生总结出课文的主题思  相似文献   

17.
任文有 《江西教育》2004,(22):36-37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27课)设计理念: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学生在学习兴趣上会有差异,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也各异,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2.阅读课文,能抓好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课探疑同学们以前学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今天老师要和…  相似文献   

18.
《做什么事最快乐》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根据教材特点,可主要采用创造情境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从而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多媒体出示动画课件。(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在想:做什么事最快乐呢?此后随着动画演示课文,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2.板书课题,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快乐”。3.漫谈:你认为做什么事最快乐?4.导入:小青蛙带着这个问题来到哪儿?向谁请教?结果弄明白了没有?我们来学习课文。[设计意图:用课件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直观形象的…  相似文献   

19.
一、引导学生感悟要把握“轻重”这是《景阳冈》的一个教学片段:1.引入激趣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景阳冈》这一课,你们觉得用怎样的方式学好呢?生:这篇课文很有趣,演课本剧,演课本剧……(学生们在下面喊)师:那好,就演课本剧。师:要想表演成功,必须先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课文阅读与讲解和写作训练分离,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读过了那么多好词佳句,写起作文来却无话可说.因此,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已势在必行.正因为这样,教师需找准激趣点,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改写、续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把课文"请"到我们的作文课上,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让他们健康地阅读,快乐地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