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根远 《收藏》2012,(17):34-39
暮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长莺飞时节,坐在翰香远溢、古柏环绕的西安碑林,遥接故友苏州博物馆副馆长程义博士邮件,轻轻地拆去邮封,一本精美的《苏州博物馆藏玺印》呈现在我的面前。细细品读书中那一方方各具情态、通灵可爱的玺印篆刻,当年与程义博士于长安"抱梅山房"谈印论学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于脑海中,欣喜于精研古印的程义兄从古都长安南下苏州后,与苏州博物馆同仁一起很快整理了馆藏玺印,为明清以来在中国古代印章收藏和流派篆刻勃兴的首善之区续写了华章。  相似文献   

2.
陈根远 《收藏》2012,(9):34-39
暮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长莺飞时节,坐在翰香远溢、古柏环绕的西安碑林,遥接故友苏州博物馆副馆长程义博士邮件,轻轻地拆去邮封,  相似文献   

3.
黄山 《上海集邮》2006,(12):19-21
最近,北京建造了的不少形状奇特的建筑,有人说好得很,有人说糟得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称为“巨蛋”的国家大剧院,以及被称为“鸟巢”的国家体育场。“巨蛋”有椭球形的外表,光洁无饰,属于现代主义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贝聿铭在巴黎皇宫造出一个玻璃金字塔,好似回报,现在法国人却跑到中国的皇城来下了一个蛋。下蛋的鸟有个大“鸟巢”,它是新建的国家体育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一条条钢筋结构就是它的外观,好不好看,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4.
高玉书 《收藏界》2015,(3):108-115
苏州状元博物馆选址在潘世恩之"状元府",力求以一座建筑的历史来承载一种文化,以状元宅地的空间价值以及建筑空间中所透析出来的古代状元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来表现出状元文化的精神价值,这一精神价值就是"崇文、重教、修身、报国"。苏州状元博物馆的成立让更多的苏州居民和外来游客了解苏州状元,体验状元文化,使苏州状元文化得以展示和传播,从而突出苏州城市的"崇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博物馆具有强大的功能。本文以苏扇数字博物馆建设为例,从数据采集加工管理到内容架构,视觉设计到文化渲染等技术艺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陈展于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苏扇相关信息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根远 《收藏》2014,(5):34-43
苏州,自古风物清嘉,号称"人间天堂"。 在江南烟雨氤氲着的写意山水中,在私家园林葱茏蜿蜒的回廊上,历代吴中文人巧匠层累积淀出深厚的地方文脉。依托厚重风雅的历史传统,苏州博物馆以3万余件高品质藏品享誉海内。为此,本刊2012年9期曾以苏州博物馆藏品为中心组织了"姑苏流韵——苏州文物专辑",刊文《苏州博物馆藏元代王蒙〈竹石图轴〉》《苏州博物馆藏顾法书画》《苏州博物馆藏印聚英》《金石学家吴大澂的西北之行》《寻访过云楼》5篇。但也仅仅是豹之一斑,意犹未尽。故再次组织"苏博雅集"专辑,续文6篇,从古籍、书画、铜镜、泥人、古墨诸多角度,通过苏州博物馆的藏品,再次让我们走进吴中文人的书房,欣赏案头朱记累累的古书、博雅好玩的墨锭和巧夺天工的笔筒,  相似文献   

7.
钱莺歌 《收藏》2012,(17):28-33
顾法(1835~1896年),字若波,号云壶,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早年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擅画山水,师法娄东、虞山画派,集四王、吴、恽诸家之长,曾用十余年时间游览各地山水名胜,写尽山水之真趣,故其笔下的山水清新秀逸、苍劲浑厚,具有独特个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兼工花卉、人物,形象生动,笔墨秀雅,风格近新罗山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53岁的顾氏东游日本,遍览当地胜景,其作品受到日本画界的喜爱,纷纷争相购买,曾受日本友人之邀作绘画图式多种以示范,后这些作品被影印成《南画样式》一书,从此顾法画名远扬东瀛。清末上海开埠以后,众多商贾云集,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使上海成为东南的重要都会,吸引了各地画坛名家涌入这里,逐渐形成海上画派。海派画家参与者众,持续时间久,流派风格多样,代表画家有虚谷、任伯年、吴昌硕、任熊、任薰等,这些画家在上海画坛  相似文献   

8.
肖梦龙 《收藏界》2012,(6):54-55
六朝青瓷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动物形象为外轮廓或局部装饰,如蛙形水注、就是水注、兽形尊、鸡首壶、羊形烛台及插座、虎子等。这些栩栩如栩栩如生的动物瓷塑,已不止是单纯的生活用器,可以当之无愧地之无愧地称为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程义 《收藏》2012,(17):22-27
2011年11月,苏州博物馆集合国内各家博物馆珍藏成功举办了以"元七君子图"为主题的"历代文人墨竹特展"。这次文人墨竹盛会汇集了文同、苏轼、赵孟頫、柯九思、吴镇、王蒙、李衎、夏昶以及清代诸贤的精品50余件,堪称国内墨竹画作的一次大聚会。透过展览我们发现,即便是那些以山水见长的画家,偶尔戏作的竹画也能让我们叹为观止,就像这幅王蒙的《竹石图轴》。这幅《竹石图轴》(图1)混杂在那些长卷巨幛中,并不起眼,若非仔细探寻,它的命运也许会像往常一样默默无闻。此画亦称《黄鹤山樵竹石游灵岩诗轴》,通高77.2厘米,宽27厘米,纸本墨笔。左上方数枝墨竹飒飒斜出,萧散淡泊。  相似文献   

10.
邵林 《上海集邮》2005,(9):28-28
正在积极筹建的上海邮政博物馆设有“邮票馆”,展出以上海事物、上海出生名人为题材的邮票,上海美术家设计或提供原画的邮票。参观过征求意见展的专家对此都表示赞许.但多数人认为说明字太简。那么如何增补呢?众说纷坛。然而,再详也不可能每枚都附一篇章在旁侧吧。  相似文献   

11.
黄山 《上海集邮》2006,(1):28-29
在纽约中央公园的东面,各种博物馆星罗棋布,其中最吸引艺术爱好的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和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三的内容大不相同。大都会馆收集了各国自古到今的经典艺术品,MOMA只展出各国的现代艺术品,而惠特尼馆则着重本国的前卫艺术。  相似文献   

12.
提起水乡,一定绕不开苏州;提起苏州,一定绕不开山塘古街。山塘街在苏州广济路的入口很不起眼,几抹浓绿,一行红灯,初到之人很难想到几步开外,竟展开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5月18日清晨,立于古街入口处的一个指示牌上写着“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开馆仪式”。  相似文献   

13.
钱莺歌 《收藏》2012,(9):28-33
清末上海开埠以后,众多商贾云集,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使上海成为东南的重要都会,吸引了各地画坛名家涌入这里,逐渐形成海上画派。海派画家参与者众,持续时间久,流派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14.
高功 《收藏界》2011,(6):128-131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2011年3月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民政厅备案成立,是一所综合性股份制民办博物馆。为了借助国有博物馆的知名度和资源优势,艺术博物馆将展厅设在郑州市博物馆的负一楼。郑州市博物馆位于郑州市嵩山南路168号,创立于1957年,是综合性地方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彭志才 《收藏界》2013,(9):94-99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是通过科举制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清代自顺治入关开科取仕,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七十岁恩科为止,一共开了一百十二科,取了一百十四位状元。由于清朝科举考试对书法要求比较高,状元们在书法方面均下过较深的功夫,有些状元不仅书法水平高,而且兼习绘画,书  相似文献   

16.
姚晨辰 《收藏》2014,(5):50-53
纵览中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之辉煌历史,铜镜是最好的见证,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至明清,每一时期的铜镜都折射了当时的生产力和审美情趣,这些信息都表现在铜镜背面华美的纹饰和精致的铭文中。铜镜形成一门独立的工艺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的铜镜依其制作和装饰,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体系。北方铜镜,质朴简略,较少装饰。南方铜镜,精巧纤细,多花纹装饰。铜镜铸造发展到汉代,由于政府专设管理铜镜制作的官员,铜镜铸造得到规范,其造型、纹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肖梦龙 《收藏界》2012,(3):49-51
苏州东吴博物馆坐落于环境优美的苏州市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大白荡公园内,是一家“公办民助”的新型博物馆,这一办馆模式在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开刨意义。“四厅一廊”即铜镜、青瓷、铜器、古代艺术厅及石雕长廊的陈列展览,受到广大观众的热列欢迎和高度赞扬,国内一些著名专家学者来馆看过后也都给予充分肯定和称颂。  相似文献   

18.
苏州绢泥人     
严建蔚 《收藏》2014,(5):47-49
苏州博物馆现藏3组绢泥人,分别以传统戏曲剧目《杨排风》《长坂坡》《金雁桥》三出古装折子戏文为原型塑造而成,均高16厘米左右,每组泥人均用玻璃罩加以保护。《杨排风》(图1)塑一老生、一彩旦。老生冠官帽,戴三髯,着黄色"开氅"服,穿厚底靴。右手执扇于胸前成立状。彩旦着红色裙袄裤,束黄色长腰带,左手前伸,右手侧挑。《长坂坡》(图2)塑一武生、一青衣。武生着黄色"大靠"服饰,穿厚底靴,双手向侧平伸。青衣着对襟褶子服,双手托抱一婴孩。表现的是刘备妻子糜夫人跳井前托孤的经典折子戏。  相似文献   

19.
肖梦龙 《收藏界》2013,(11):113-117
苏州东吴博物馆座落在环境优美的浒墅关开发区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内,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馆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著名书法家吕章申先生题写。东吴博物馆自2011年1月9日正式开馆并对社会免费开放,  相似文献   

20.
程义 《收藏》2012,(9):20-27
苏州历来人文荟萃,宋元以降,文人名士多视之为“城市山林”,明清两代,其作为文人书画创作中心,更是驰誉海内。“吴门画派”“吴门书派”名扬天下,画家仅以数量论,即逾八百。苏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得其地利,日积月累,遂有百川汇海之势,现存书画一类总数达6000件之多,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