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蝇王》中“火”这一意象在不同语境中衍生出的意义的阐释,展示其从文明之火到毁灭文明之火的嬗变轨迹。火这一特殊意象形象地展示了在人类文明蜕变的过程人性逐步泯灭、从理性走向非理性的运动轨迹。火的意象的嬗变轨迹,正是人类文明从希望到无助的演绎,是人类文明从高峰跌入低谷陷入尴尬境地的痕迹,这对于深化小说主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漫议西方文学中“野、丑、怪”的形象与意象许桂亭从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野、丑、怪”的形象与意象。将“野、丑、怪”的形象与意象引进一向被认为是神圣的、高雅的、美的文学艺术领域。不论从思想内容看,还是从艺术形式看,它大都意味...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美的杰出代表,他的意象创造,是一个连锁式的艺术审美过程。义山诗的意象类型多种多样,尤以象征性意象的创造最具特色。李商隐的意象创造顾及了“意”与“象”两个方面:即要将深邃丰厚的主观之“意”,出色地客观化,也要将赏心悦目的客观之“象”,出色地主观化。艺术直觉的心灵化表现和艺术视角的新颖化选择,使李商隐的意象创造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文化语境中的罂粟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罂粟由于其物质属性和与中国历史的特殊关联 ,一直以“禁忌”姿态在社会中处于隐性、边缘地位。然而 ,新时期以来罂粟意象渐呈繁盛趋势。从“双重人”的指称到颓废家族的“风月宝鉴”,从世纪末都市的喻示到迷狂艺术的镜像 ,罂粟意象的主题发展过程反映了新时期以来变态美的崛起、多元喧哗的文化语境 ,是“致幻时代”的一个表征。——从某种程度上说 ,罂粟意象为当代文化语境设置了一个镜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审美客体审美价值的主观客观性、审美价值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及和谐美与缺憾美的审美价值等几方面试图阐明“美就是客体的意象与本体个性情趣的呼应与共鸣”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6.
通常把美的创造表述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实际上,从一般审美意识的形成到美的实际创造,必须经过审美实践意象这一中介环节;美的创造过程就是审美实践意象的观念建构和物化过程。审美实践意象是一种涉及意志、指向审美创造实践的形成于创造主体观念中的“内心图象”,它规定着美的创造方向、方式和实际成果。审美实践意象的建构过程,是在美的理想的指引下实现马克思所说“两个尺度”的统一,具体体现为合理(合规律)与合情(合目的)并以情为主导的观念统一。  相似文献   

7.
通常把美的创造表述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实际上,从一般审美意识的形成到美的实际创造,必须经过审美实践意象这一中介环节;美的创造过程就是审美实践意象的观念建构和物化过程。审美实践意象是一种涉及意志、指向审美创造实践的形成于创造主体观念中的“内心图象”,它规定着美的创造方向、方式和实际成果。审美实践意象的建构过程,是在美的理想的指引下实现马克思所说“两个尺度”的统一,具体体现为合理(合规律)与合情(合目的)并以情为主导的观念统一。  相似文献   

8.
“奔走”意象是张炜小说《曙光与暮色》的主题意象。张炜通过反复强调,让“奔走”转化为包蕴意念的象征性意象。“奔走”意象与多元主题相关:“奔走”意象将作者强烈的入世情怀、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体现出来;作者借“奔走”意象象征了现代知识分子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奔走”意象还包蕴着存在意蕴。就生成原因而言,“奔走”意象是张炜人生状态在文本中的艺术凝结;“奔走”意象的营构与作家的流浪情结有关;“奔走”意象是张炜继承“中国现代文学形成的新传统”而创构的一个行为意象。  相似文献   

9.
美术和音乐都是表现生活的一种美。“音乐是流动的画,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之美的本质是和谐,即把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内容与形式等构成音乐美的意象,化作抑扬顿挫的旋律,和谐地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音乐形象。而绘画亦是把前述的种种因素构成绘画美的意象,化作阴阳浓淡的韵律,组成一幅和谐完整的图象。两者综合可形成“听着音乐画音乐”的快乐想像教学法,使美术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0.
杨南南 《湖南教育》2007,(11):18-19
人教2004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在安排了第一、第二单元的中国古典诗词的集中学习后,于单元后综合性学习板块要求学生以“解意象、品诗歌”为主题,从“认识意象”“意象归类”“评论意象”等几项活动中任选一项或几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评论意象是从微观人手进行诗歌评论,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评价能力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继承了诗体文学中的落花意象传统并把它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它以“花魂”、“落花”寄寓理想人格美的追求和作者的人生悲剧意识,以葬“落花”加深死亡的悲剧意识并表达永恒的灵魂自守,标示着小说美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诗论一直是朱光潜的中心主题,他认为诗的境界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朱光潜论述诗境,对情趣与意象这两个相关的范畴作理论上的探讨,梳理出诗的境界与“情趣--意象”二元结构的关系以及朱光潜的境界创造理论与西方接受美学的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其第八部小说<爱>运用了大量象征意象.这些意象成为贯穿小说的语言道具,对刻画人物性格、展示矛盾关系、揭示小说的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意象的层层解读,在向读者展现意象美的同时,揭示小说"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散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充满诗意美的好文章。散文的诗意美 ,应该是散文中的自然景物理想化的最高境界 ;诗意美的散文 ,应该像许多诗歌那样 ,有着美丽丰富的意象 ,含蓄隽永的思想 ,充沛细致的情感 ,精练流畅的语言等要素。散文同其所具有的诗意美的关系 ,犹如苹果同其汁液、织物同其纬线的关系一样———苹果和织物的品类不同 ,其汁液和纬线的“诗意”也就有异了。因此 ,不同的散文 ,其诗意美也是独特的“这一个”。《紫藤萝瀑布》的“这一个”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美好和思想的隽永这两个要素上。《紫藤萝瀑布》的意象 ,新颖独特 ,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中,涌现出了大批乡愁诗,在主题、意象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趋同,如其中的一些意象“笛”、“歌”、“云”雾等,本文试就这几个意象做总体上的解读,希望藉此达到对这一类诗歌内蕴精神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6.
论读写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意“象”互动为基础,先针对辞章的内涵:词汇、意象(狭义)、修辞、文法、章法、主题(主旨)、文体、风格等,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加以统合,再举“意象”、“章法”与“主题”(主旨)为例予以说明,凸出读与写双向互动之情形,以作为语文读写研究或教学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悲剧无疑是世上“最高的艺术”,它那种因美的毁灭所激荡起来的感情之流,是其他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它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在阅读中尽情体味它,并希望我们的心灵由此能从中受到熏陶和震撼性的洗礼。  相似文献   

18.
舞蹈是通过人体造型反映生活的艺术。舞蹈形象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含有诗的意象美。舞蹈形象创造中也要经过抽象概括,造成虚实显隐的辩证统一。舞蹈应注意“美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一生都寻求着双重意义上的家园,但物质意义上的家园无可奈何地被毁灭,精神意义上的家园也在被毁灭的明中陨落.在作品里,她用“男人没落”的主题替代了“家族没落”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意境创造是诗歌写作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从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出发,谈谈诗歌意境创造的一些规律。整体性:诗歌意境创边的本质构成。意境是诗歌的整体艺术图境,它是由一首诗的所有意象围绕主题意蕴集合而成的一个艺术整体。意境由“境”与“意”两部分构成。“境”是由意象的“物象”部分构成的整体艺术画面;“意”就是由意象的“心象”部分凝聚的诗歌的主题意蕴。诗人写一首诗,总要表达一些主观上的东西,或是一份情感,或是一团意绪,或是一个认识等等,这里的情感、意绪、认识就是意境中“意”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