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劳动仲裁前置规则的存在变相地剥夺了劳动者的司法救济权,劳动争议当事人常常因时效问题被法院拒于司法救济的门外,他们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却无处伸冤,劳动诉讼时效制度有名无实。此外,由民事审判机构兼行劳动争议审判权,用处理平等主体关系的民事诉讼程序来审理劳动纠纷,必然会存在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嫌疑。文章认为,要确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可靠的司法救济途径,修改当前的劳动诉讼时效制度和设立劳动法庭是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就必须重视搞好劳动实践。通过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劳动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真正爱上了劳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产品不仅不归劳动者所属,反而成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凌驾于劳动者之上来支配、统治劳动者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劳动主体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类本质以及主体间关系相异化。深入解读异化劳动的实质内涵并探究其理论根源,对全面把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劳动的育人价值被忽视的部分原因是劳动主客体地位发生颠倒,导致劳动者地位弱势、劳动精神式微和劳动观念模糊。基于异化劳动理论视角,剖析劳动的异化现象,把握劳动的育人导向,以“塑造劳动休闲观”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以“深化劳动价值观”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以“构建交往实践观”化解劳动者的交往困境,以“树立体面劳动观”增强劳动者的劳动认同。  相似文献   

4.
体面劳动视域中非正规就业者的劳动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非正规就业人员是社会弱势群体,也是共享体面劳动的重要主体,对他们劳动权益的保护是一个国际性话题.从体面劳动的视域透视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发现其中存在诸多缺失.我们要在体面劳动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及非正规就业人员特点,确立保护他们劳动权益的基本原则,建立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整合政府、工会、用人单位各负其责,加强沟通的保护非正规就业人员的保护机制,提高非正规就业者素质,以更好地保证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推进中国体面劳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劳动价值理论从方法论、理论发展、理论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认识。指出要深入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谛,防止曲解和断章取义;要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包括劳动的主体性、劳动范畴的广泛性、劳动形式的多样性、劳动价值计算的复杂性、劳动价值决定的国际性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客观体现了劳动者与劳动组织之间,因劳动而产生的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本质上讲劳动关系实际上就是利益关系,正由于劳动关系双方各自有着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产生矛盾不可避免,这便导致了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发展。同样,在我国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也存在着许多因素影响着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对这些不和谐因素如若不加调解势必会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高君 《文教资料》2007,(23):83-85
历史上对待劳动的态度存在种种悖论。马克思通过狭义劳动观、广义劳动观的阐述和对异化劳动的扬弃,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劳动的伟大作用。马克思的劳动学说给我们如下的启示:捍卫劳动者的劳动权、尊重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多数城市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不缺少物质关怀和精神呵护,缺的是劳动和劳动所给予他们的劳动者品质。在现代教育中,怎样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完美结合,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性劳动是人们利用其文化知识、实践技能、科学思维,通过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产生新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的主体具有“师生双主体性”,内容体现“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性”,实施过程体现“认知与实践深度融合性”。为此,我们需要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性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在迎来发展新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师资力量不足制约劳动教育的主体供给,课程设置碎片化影响劳动教育的普及,绩效保障不足制约劳动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是:立足劳动素养,引领“双减”落地;实现多元主体支持,凝聚“双减”合力;打造高品质劳动课程体系,提升“双减”实效;构建劳动教育绩效保障机制,突破“双减”落实之障。  相似文献   

11.
劳动与劳动力价值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 ,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劳动、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等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劳动力的价值不仅仅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组成 ,还应包括家庭对其抚养教育的活劳动 ,特别是还包括劳动力自己的活劳动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2.
理解劳动价值论 发展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1世纪新的历史起点上,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经济现实中的地位。一方面,明确指出它“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也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实际问题,如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所起的日益重要的作用等,向广大理论工作者提出了“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新课题。深化…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的角度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或许更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从劳动创造了人及人类社会的角度看,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非生产劳动不过是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满足人类的新增需求的劳动。二者是层次不同的劳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运用辩证的和历史的方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古典经济学派价值理论的合理成份,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其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实现了经济学的革命。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者又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5.
劳动分为有酬劳动与无酬劳动。自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来,无酬劳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义务劳动、玩乐劳动和志愿劳动。作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无酬劳动形式,志愿劳动对促进青年社会化——消除劳动异化、消除心灵隔阂、促进政治参与、涵养利他理念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从项目优化和管理优化两方面激励青年参加志愿劳动。  相似文献   

16.
论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向传统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紧密结合实践,推进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努力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建国50多年来,经济学界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如何界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二、价值源泉问题上的劳动价值一元论与价值多元论之争;三、价值决定同题上是“实现论”、“决定论”还是“共同决定论”;四、在价值分配问题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如何?现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何在?五、对劳动价值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劳动标准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国际劳工标准,保护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劳动立法的重要发展趋势。与国际劳工标准相比,我国的劳动标准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应该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如果想立足于社会,就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成本。有些企业就在用人制度上“动脑筋”,违规使用劳务派遣工,片面追求其自身利益,逃避责任,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首次对劳务派遣关系进行了立法层面的规定,使得劳务关系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只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共同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与马克思提出劳动价值论的时代相比,现代社会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价值理论遇到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界定、价值创造、价值分配等问题需要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