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赛宁作为20世纪俄罗斯的一位杰出诗人.在诗歌史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他的乡村诗更是魅力独具,其中的意象皆来自俄罗斯农村的人事景物.极富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朴素自然又鲜活丰富.并为诗歌意象的创造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
阮籍是魏晋易代之际的诗人,他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其组诗中有体系庞大,纷繁复杂的意象系统。这类意象多从《诗经》、《离骚》、建安文人诗、魏晋游仙诗中汲取营养,再经过阮籍独特的艺术加工与创新,才得以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文人化、个性化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离别诗很多,诗人常将离别之情寄寓在流水中,形成了离别诗中的流水意象,对后世离别诗创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送别方式、离情与流水的关系及流水意象形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南永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其图腾诗以原始文化意象——图腾入诗,实现了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历史命运和现代文明的反思。南永前图腾诗通过对一系列图腾意象的营构,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突破了咏物诗的传统书写,凸显了图腾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的独特精神内涵及审美形式,而这也正是少数民族诗歌中"南永前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李松永 《现代语文》2006,(11):18-20
一、盛唐余韵 韦庄诗有盛唐余韵。《唐诗广选》:“韦庄离别诸篇,尚有盛唐余韵。”①《唐人百首绝句选评》:“觉字字有情有味,得盛唐余韵。”②先看两首离别诗: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徐志摩对诗艺表现进行了不懈地追求,尤其是显示出日益浓烈的意象自觉意识。本文从意象原创、心象重合和意象构或等侧面论证了徐诗花样万千的意象形态和特质;指出其成因主要是得力于英国诗歌意象特征介入的自觉。华兹华斯的意象模拟、哈代悲观主义的意象反射、济慈意象美的延伸,皆成为徐志摩意象诗创作尝试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七月”诗派是当时社会大变动和社会大灾难的结果,他们的创作直接记录着当年社会的变动和灾难;“七月”诗歌中的苦难意象反映了不同境域中诗人们的真实形象及情感,着重分析了“七月”诗派中主要诗人的苦难意象。  相似文献   

8.
孙喜晨 《海外英语》2012,(3):139-140
《刘彻》与《离别长江畔》两首译诗皆出自庞德之手,前者译自汉武帝刘彻之作《落叶哀蝉曲》,后者译自唐代诗人李白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庞德以其意象派审美观和独到翻译策略,从读者认知角度出发,实现了汉诗英译过程中意象的真切传递。  相似文献   

9.
刘长军 《教学随笔》2015,(4):179-180,175
诗歌鉴赏犹如横在高中生面前的大山,难以逾越。本文以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诗的国度里碰撞智慧,建构知识,引领学生准确把握送别诗的意境,深入分析送别诗的感情,把握送别诗的常用意象及技巧,提高送别诗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诗人用一个一个的印象描画情绪;用不加装饰的字眼抓取简洁、坚硬、鲜明的一个或一串意象;用电影的手法构筑画面。他们诗中的意象具体、客观、直接、无矫饰,但“飞过的鸟,溜过的反光,不大听得清楚的转瞬即逝的声音”,都被“连系起来,杂乱地排列起来”。这样的诗,“运用许多意象,给你一个复杂的感觉”;运用意象置换辞藻,还原“辞藻”的工具属性,让意象被类似蒙太奇的剪辑手段处理后,直接成为诗的构成元素。这是“现代”诗人创造的中国纯诗的新旋律。  相似文献   

11.
忆君情悲满,肝肠尺寸断——谈谈中国的悼亡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悼亡诗整体数量多,意象选择主要是局限于“身边事、儿女情”,诗歌内容主要是突出妻子的“善”,诗歌的情感内容带着强烈的伦理色彩,诗歌的情感倾向主要呈凄婉、沉痛的氛围,抒情表达方式是由景到人,物我统一,“以素心为己心”。将鸟兽草木诸自然物象,作为人伦世界,理性世界相沟通之媒介。诗中多是景的描绘,情则蕴含在景中,情景交融,物我不分。这种特点是由中国化传统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首很别致的诗。 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包孕,并不一定显得多么深刻和沉厚.但读后却给人一种惊喜,一种享受,一种回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英美意象派与中国意象诗这一背景观照下,从多层次深刻主题、意象的营造、意象的组合等三方面阐述庞德《地铁车站》与卞之琳《断章》的艺术成就,分析造成英美意象派局限性的历史原因,并力图对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国意象诗与英美意象派诗歌在彼此交融互汇过程中的一些得失做出评判,从而为促进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石莹 《文教资料》2011,(36):69-71
林徽因的诗歌婉转悠扬,得益于情绪的渲染,将“意象情绪化”和“情绪意象化”,并在情绪的变迁之中唱出一生的执着和追寻,将诗人独有而敏感的一片女性幽思化为情绪的诗篇.永远的保存和流传下来,在那里隐藏着一颗阳光般温暖、莲花般纯洁和桃花般多情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小品心领神会,故其《地铁车站》能突破英美意象派的局限,成为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压卷之作;而卞之琳既深谙英美意象派的玄奥,又精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文化,故其《断章》能成为中国意象诗的翘楚之作。揭示二者成功的来龙去脉以及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国意象诗与英美意象派、中国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微妙关系,可窥见造成英美意象派局限性以及意象派在中国未能形成流派的原因,为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互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