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诗词鉴赏是高考必考内容,且赋分比例呈增长之势。在2005年高考中,全国卷该题由原6分增至8分,上海卷近两年都是8分。这都说明古诗鉴赏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复习备考当加倍关注。  相似文献   

2.
如果有人问语文卷哪道题难,相信有不少同学会选古诗鉴赏题。中国的古诗实在是太辉煌灿烂了。唐诗、宋词自不必说,就是乐府诗、清诗、清词的佳作也是层出不穷。高考可以考查的内容浩如烟海。  相似文献   

3.
200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将采用主观题方式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4.
于爱国 《考试》2004,(6):8-9
为了进一步考查学生的能力,2002年高考古诗第一次以主观笔答题的形式出现,2002年诗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诗歌鉴赏题因其较高的文学要求一直是高考备考中的难点,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解答这类考题时思维存在一定的盲点,在备考中我们只有抓住盲点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提高效率,最终在高考大战中攻下古诗鉴赏的堡垒。  相似文献   

6.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经典题型,同时也是高考中具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纵观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及各自主命题省市试卷的试题,诗歌题材多样,考查的题型也多样。研究古诗鉴赏试题的命题思路、命题角度、测试意向、设计技巧,对我们的诗词教学和高考备考,应该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试从古诗鉴赏命题的角度、方式等来探索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使考生掌握解答古诗词鉴赏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所选诗(词)一般为一首,题量基本为2题,分值大致在6—8分,这样适宜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思考解读一首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只有北京、上海卷出了三道题,但这三道题中题型多样,有选择,有填空,因而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学生思考动笔的内容并不太多。湖南卷虽出一道题目,但要求学生就颈联、颔联逐联赏析,其实动笔量也不小,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为海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胡锡耿 《学语文》2003,(6):22-22
高考古诗鉴赏题 ,已由客观性命题改为主观性命题。这种命题方式无疑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见仁见智的创新天地。但相伴随的是这种试题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 ,势必增加了遣词造句的难度。特别是对要求写一段鉴赏性文字的试题 ,考生往往犯难 ,或是片言只语 ,以偏概全 ,或是繁冗拖沓 ,词不达意。下面我们以三首古诗的鉴赏为例子 ,谈谈此类试题如何组织文句。一、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下列题目。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综合全诗 ,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考中的诗歌鉴赏出现了一种新题型,要求就诗歌中的一句或几句进行赏析,用几十个字写出自己的意见,即如2004年高考湖南卷第16题——  相似文献   

10.
历年的诗歌鉴赏题都是一道好题.准确的炼字、妙用的技巧、经典的意象、丰富的情感既展示了我国古典文化的风采.又考察了考生美学层面上的鉴赏能力。古诗鉴赏,动乎心,发于情,培养诗的感觉与悟性是根本,当然熟悉高考命题者设题的角度.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肯定可以为考生的答题提供帮助。下面笔者就结合2008年高考试题来谈谈命题者的主要出题角度。  相似文献   

11.
诗歌鉴赏题进入高考始于1994年,至今已有八个年头。现在,这种试题的比重日渐增大(2001年已占了9分),形式日趋稳定,命题技巧也日臻成熟。怎么做这类试题?一些同学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本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2.
纵观2006年各省市古诗鉴赏高考试题,诗歌题材多样,考查的题型也是多样。研究试题的命题角度、测试意向、设计技巧,对我们的诗词教学和高考备考,应陔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试从古涛鉴赏命题的角度来探索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使考生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一、试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在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言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朱文成 《学语文》2005,(4):30-31
相较而言,2005年高考全国卷诗歌的题目能有效地考查并评价学生e9鉴赏能力。三套试卷的诗歌鉴赏题依次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今年高考语全国卷Ⅰ落点准、难度适中、选拔性强等特点已成人们的共识,但诗歌鉴赏题从设问角度和答案设置上均有值得商榷之处,现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7.
请看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的诗词鉴赏题. (详见本刊今年第9期第53页左栏) 本题考查点是学生对细节描写在诗词中作用的理解.全诗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就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开封"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正是"临发又开封"这一富有包孕性、耐人咀嚼的动作,使得这句诗具有了动人的力量.这一处写得非常细腻,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却韵味犹浓.  相似文献   

18.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的常规题,但学生丢分很严重,分析原因,固然有不能懂诗歌的成分,更多的恐怕是没有注意化难为易的命题提示,以及不熟悉答题的思维方式。本文试图从组织答案的环节对学生作如下提醒:  相似文献   

19.
黄日暖 《高中生》2009,(6):34-35
关照生活,体现现实性命题意图 关照生活是指命题设计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这种生活化取向的命题方式体现了新课标改革的方向。当然,在新旧课程并存与过渡的今天.反映现实的生活化取向的命题改革不只是在实施新课标后才出现的。事实上这种命题意图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探索了,但新课标实施后的高考加速了这一探索进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高考的古诗鉴赏题,无论是选材还是题目的设计,都非常贴近当前中学的语文教学实际,体现命题者在《考试大纲》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很好地检测了考生的鉴赏能力。考题选用张籍的《秋思》,读来明白如话,比较浅显,并没有艰深晦涩的词句,考生能够很容易地把握诗作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