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因素基本上属于先天形成,而非智力因素则完全依赖于后天的教育、培养和开发。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把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最大效应,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一般包括情感、意志、个性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往往很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完全正确的,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绝不容忽视.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将使智力因素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那么如何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呢?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智力因素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而非智力因素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一般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往往很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正确的,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绝不容忽视。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下面就笔者在物理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意志、方法等非智力因素谈几点浅显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李凤玲 《考试周刊》2012,(2):163-163
人的成才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性格都属于该范畴。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了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在高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职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有些教师就认为他们智力低,对提高教学质量丧失信心。人的成才和学习,既离不开智力因素,又离不开非智力因素(指学习动机、兴趣、热情、意志、个性等)、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职校教师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进行写作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有较地  相似文献   

7.
周仁农 《考试周刊》2010,(18):76-77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和推动智力因素的发展。要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务必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把这种培养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视。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这些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京的培养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中,在充分发展学生的注意、语言、观察、记忆、感知、想象、联想、思维等这些智力因素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共同发挥作用的。在人的智力活动中,如果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智力因素就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当然,没有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直接受其心理素质的影响。人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智力因素固然起着重要作用,但非智力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知识,学到技能,形成和发展思维能力,是通过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基本环节来实现的。在这些环节中,需要有非智力心理素质作基础,起动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改的实施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其中,要求人性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格外重视的教学原则之一.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现的不仅有智力因素,更包括大部分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情感、意志、自信等因素都属于其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帮助那些智力因素并不突出的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对此作一点探讨.学生在动用大脑进行知识汲取的时候,其自身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在共同作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为非智力因素常表现为内驱力量作用于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认识过程起着调节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人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兴趣、情感和性格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创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曲爱武 《教育探索》2005,(4):100-101
人的心理过程是由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部分组成的。其中认识属于智力因素,情感和意志属于非智力 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人们更多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认识,即智力因素,而忽视对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和意志的启发与 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启发和培养,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充分认识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意义就广义而言,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除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等)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就狭义而言,非智力因...  相似文献   

1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就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同时必须注重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相互制约的关系,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或只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是偏激的做法。只有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实行“双向开发”,才能发挥人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习惯、情绪、情感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计算机教学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开发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少初中学生数学学不好,不是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所致。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表时,在同等条件下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于智力发展水平,而更主要是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发展的催化剂,是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智力因素的培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由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成才过程中起决定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和能力属于心理结构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属于心理动力系统。人的智力因素是有限的,如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在小时候有智力并不高,但经过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智力因素,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非智力因素,造成非智力因素不良的结果,进而影响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则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培养教学能力,我们应重视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笔者在这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坚持不懈地去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但是人的兴趣并不是出生就有的,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和能力属于心理结构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属于心理动力系统。人的智力因素是有限的,如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在小时候有智力并不高,但经过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