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俊平 《文教资料》2011,(33):214-216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要内容。在该课程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目标的民族精神.同时.精选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践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目标.从而帮助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必须肩负起这一使命。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切实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上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随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对大学生国情、历史的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这门课的独特优势,结合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机,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教育的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使命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历史征程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在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中国共产党铸就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最为深动的素材。在辉煌的历史征程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习总书记提出"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要强化大学生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该课程以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为载体去阐述"民族精神",对于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极大优势。本文重点论述如何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改革来推进"民族精神"融入课堂,从而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实质,并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何悦 《林区教学》2022,(8):14-17
三线建设的火热岁月虽离我们较远,但三线精神却历久弥新。三线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能够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了解三线历史,讲好三线故事,弘扬三线精神提供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的宝贵资源,让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可贵精神在新时代永放光芒,颇具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实际课堂讲授中存在一些困难。运用专题教学法、历史比较法、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师生双向互动交流法,对于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民族责任感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民族责任感的强弱不仅事关其自身素质,更事关国民整体的人生价值观取向,影响着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局.当前,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着民族责任感严重缺失的状况.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当利用历史的现实教育功能对大学生进行民族责任感教育.而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在教学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三个贴近",即贴近现实、贴近本地区历史、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并本着这两个基本原则,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总分式论述法、专题式教学法、个案分析法和个别辅导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培育学生海权意识,是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是加强海洋国情教育的需要,是加强海洋战略教育的需要。涉海高校应依托自身学科优势、行业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通过第一课堂专题理论教学、第二课堂课外社会实践及海洋知识学术讲座、网络教学平台及专题网络社区建设等路径,培养大学生的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0.
佟守琴 《文教资料》2007,(31):184-18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教学中可从关注与现实联系密切的历史问题,突出历史的"鉴古知今"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几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其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延安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价值导向、主题主线以及教学实践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延安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内容上要准确把握延安精神的本质与核心,重点关注中国人民在延安奋斗的主题及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贡献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在融合路径上,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灵活利用红色资源,积极推进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后疫情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师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理解国家政策,感悟家国情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导向,做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设计。用好疫情防控"教科书",坚持课程教学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强化大学生在抗击疫情中的担当意识,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敬畏生命,引导学生增强制度自信,弘扬爱国精神,以奋斗之姿,自觉承担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青春使命。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当前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急需。要上好该课,教师应尽量将综述融入专题,注意使多媒体的运用紧扣专题,同时,多用引导式和互动式教学配合专题讲解,用实践教学深化专题。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形成一个以专题为中心的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贯彻十八大精神:一是从文本层面,要将十八大重要文献出现的新概念、新表述吸纳到相关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二是从思想层面,要通过引导学生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启示中,领悟十八大重要文献的精神实质及灵魂,使学生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要准确理解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正确处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开展专题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贯彻历史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史国情教育的主渠道,一线思政教师和学者对该课的教学研究进行了广泛讨论,成果斐然;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出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无外乎三个维度:“纲要”课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纲要”课教学的若干原则,“纲要”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趋势;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具体方向:基于多学科视角,更加关注“纲要”课的主体参与机制和激励手段设计,采用多元研究方法,更加关注“纲要”课的课程时效性评估和检验。  相似文献   

17.
桂署钦 《教育与职业》2012,(27):155-156
研究式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对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起着关键作用。文章试图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应用研究式教学,以期从模拟授课、专题研讨、专题演讲、专题辩论、社会实践等研究活动方式进行教学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龚诗昆 《文教资料》2020,(1):195-19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立足历史,通过屈辱史、抗争史和图强史的讲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坚定学生的爱国意志。拓展实践教学基地,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纲要"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以思想政治理论的形式承载历史教育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做到:开好头,讲清楚学习"纲要"课的现实意义;将遵循教材与教师"精"讲结合起来;努力寻找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兴奋点、焦点,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选择切合时宜的教学方法,着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要采取多种措施,重点在加强对国民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