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生存境遇与改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困惑。其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工资待遇不高,职业满意度低;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职业幸福感偏低,离职意向水平较高;精神生活贫乏,教学文化呈现惰性。当前改善我国乡村教师境况、促进其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提高乡村学校教师配置比例,减轻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认真落实绩效工资,增加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提高其职业满意度;加速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完善乡村教师社会保障政策;促进学校生态文化建设,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生命哲学关注生命的独特性和完整性、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对生命的体验和价值。这些为我们研究教师生存境遇提供新的视角,以此为借镜可以发现当前教师生存境遇存在圣化形象与社会地位的背离、社会转型挑战和职业倦怠的纠结、崇高使命和低下生活质量的反衬等问题。因此,必须秉持合理的教师角色,尊重他们正当需求;不断提高教师生活质量,消除其职业倦怠;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张君 《考试周刊》2013,(3):178-179
文化是教育的灵魂与血液,是教师个体超越平凡、升华自身的根本。乡村教师的发展问题实质上是文化问题。而当代乡村教师面临一系列的文化困境,其根源仍然在于文化。只有重新审视乡村教师的文化境遇,同时立足于乡村现实参与文化创造,实现文化重构,乡村教师才能改变目前的被动处境,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之后,乡村教育思想兴起,乡村师范教育作为乡村教育的"母机"发展起来。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积极发展乡村师范教育,经历了初创探索、改革发展和衰落三个时期。对江苏省的乡村师范教育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既要看到其取得成效的一面,也应看到这种成效是小范围和局部的,其社会影响并不是非常显著,并没有达到改造整个乡村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雷雨》的主题是生存境遇中人的困惑与挣扎。这一主题是和曹禺的创作本意相关的,是他苦闷心灵的产物。《雷雨》既写出了人自身肉体和灵魂的矛盾,又写出了自我与他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在曹禺笔下,人是一种崇高与卑微,可能与必然的综合体,从而使困惑与挣扎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哲理性,《雷雨》也因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7.
1912至1937年,乡村小学校与乡村私塾并存于乡村社会且相互博弈.一方面,乡村小学校强势进场,政府通过制定奖进、改良、改造乃至直接取缔的政策,压缩私塾在乡村社会的生存空间,乡村私塾遭受到了冲击.另一方面,乡村小学校办理成效不彰,出现乡村学龄儿童进入小学校就学的占比较低,师生人数普遍过少,常有学生缺席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乡村小学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乡村私塾反获乡民优选.乡村小学校与乡村私塾分别作为新式教育和旧式教育的代表,交织与博弈于乡村地区,反映出这一时期乡村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艰难与复杂.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安于清贫,常年坚守于贫苦山村令人钦佩,但乡村教师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笔者通过一个月的短期支教,记录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通过访谈,与当地乡村教师深入交流,探求造成乡村教师教学素养不足的原因。旨在展现乡村教师面临的教育与生存困境,以期能引起有关部门注意,关注乡村教师,促进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玫瑰门》的解析,可以透视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文本描写了一群迥异于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女性,但在她们身上依然存在受男权文化影响留下的精神痼疾。面对男权秩序她们进行了消极或积极的反抗,表明了女性主体意识正在觉醒。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晋北乡村行酒令是在新旧文化交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碰撞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的区域特征。而浓厚的胡人遗风和丰富的农耕文明使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民国时期晋北乡村行酒令具有心理宣泄功能、调节人际关系功能和娱乐功能,同时也表达了乡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乡村行酒令作为一种乡村风俗,对晋北乡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存境遇既是成人个体尊重、爱戴和保护的源泉,也是紧张、压力、冲突和挫折的根源,它直接影响着成人个体精神家园的构建,并无时无刻不在谋划与约定着成人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实施。  相似文献   

12.
王迪 《中国教师》2011,(18):18-19
<正>不要让新课改成为部分面临着生存压力的教师可以不负责任的借口。小学毕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小,虽然我们那儿的乡镇小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做了很多改革,考试考得少了,作业布置量也减少了,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在我们当地,农村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一千多,几乎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中流砥柱,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诸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乡村教师的工作场域在乡村,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乡村环境,因此,其最好的生存状态就是与乡村环境进行位育,走一条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成长之路。乡村教师的位育过程,是教师个体生命能量投入与乡土资源交换的过程,是乡村教师与乡村教育环境、教育内涵以及乡村社会共生的过程。然而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教师面临乡土文化价值观薄弱、身份定位错乱以及自我发展内驱力弱化等方面的问题。要重构乡村教师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就需要培养乡村教师与乡村文化、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相协调的能力,推动他们投身乡村社会和乡村教育的发展,使乡村教师在广袤的土地上完成自我升华和超越,生成其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14.
从《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出走到《厨房》中枝子的回归,时间相隔100多年,但女性的生存境遇依然处在十分尴尬的状态,不论是女强人还是弱女子,都走不出“出走——回归”的循环模式。离开还是回归,成为女性角色无法定位的焦虑和对其生存境遇的拷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研究问题是从人的生存(在现代社会具体讲是无产阶级的生存)以及一系列的感性对象活动中(实践、劳动、交往、生产、再生产)来理解、分析、建构其理论的。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离开这一立场是错误的。今天我们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层转型,必须紧密结合无产阶级以及广大劳动群众的生存境遇而不是离开这一基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乡村教师:重压下的生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寅的故事分成前后两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分配到一所山区中学任教,4年后,他用尽一切办法.将自己调到一所平原上的中学。又过了6年,姜寅考上了研究生。现在是浙东一所大学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岳红廷 《成人教育》2015,(12):38-40
乡村小学教师作为近代乡村社会的特殊知识精英群体,在乡村社会改造呼声不断高涨的情势下,被赋予了参与乡村社会重建的使命.他们通过推进乡村成人教育的形式参与到乡村社会重建活动中来,这不仅推动了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更为近代乡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农民工作为一个的新型群体在中国社会迅速崛起,青年农民工则是其主体。他们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为城市建设和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生存境遇却十分尴尬与艰难:步入城市,却不能融入城市进而被城市完全接受,沦为都市边缘人;回到乡村,却又发现难以忍受乡土生活,成为乡村浪子。教育部门要帮助青年农民工摆脱困境,或使他们市民化,或使他们转化为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9.
1934年国民党在江西开展了农村服务运动。当时的民国江西农村工作者,从管教养卫四个方面开展农村服务工作,探索出了一套以政府主导、服务农村为特点的传统乡村社会改造模式,力图从多方面推动江西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尽管这种模式有其难以解开的死结,但仍是值得今天借鉴的农村改造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消费主义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对乡村留守儿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征为,在强大的城市文化的吸引之下,乡村留守儿童在积极融入城市而疏离乡村过程中,在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对抗之下,乡村留守儿童既无法融入城市文化,又难以再次回归乡村文化,成为无根的人。同时,在热闹的城市与安静的乡村的生存环境中,留守儿童常年在父母关爱缺失、社会关怀不足的情况下,情感上表现出“荒漠化”,成为最熟悉的“异乡人”。与城市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在乡村非结构化的教养方式主导下,大量留守儿童成为“自由人”,导致乡村留守儿童学业成就一般。据此,提出增进乡村文化认同、父母情感关怀出场以及实行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相结合的教养方式,以期能够促进乡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