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丑 《教师博览》2005,(9):53-53
法国少年皮尔从小就喜欢舞蹈.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维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艰难的父母,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来送皮尔上舞蹈学校。皮尔的父母不得不将他送到一家缝纫店当学徒工.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后能帮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一天要在缝纫店工作十多个小时的皮尔。非常厌恶这份工作.这不但因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报酬还不够他的生活费和学徒费.  相似文献   

2.
俞群 《家庭教育》2007,(2S):34-35
晓冶(化名)曾是一个静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里居中游。读初中时。因为沉溺网络游戏,成绩随之逐渐下降。网瘾6年,辍学至今。和很多家庭一样,晓冶开始玩网络游戏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太多干涉。但随着晓冶熬夜的次数越来越多。父母开始苦13婆心地规劝,可晓冶越听越烦.最后干脆戴上耳机打游戏.甚至还出现了逃学现象。于是,父母禁止晓冶使用电脑。如果父母强行关掉电脑.晓冶就会像疯了似的摔东西。父母无奈。索性把家里的电脑送了人。于是。晓冶就去网吧玩游戏.他常常连续几天窝在网吧不回家.除非父母找到他。带他回家。晓冶玩电子游戏的巨大成功使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因为在网络游戏中。他是“大侠”、是“盟主”。有自己的“工会”,弹指间可决定别人的生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老师:博博是小班第二学期从外地转到我班的;他是一个特别不爱说话的男孩儿.从来不向老师打招呼,即使老师主动与他打招呼.他也不说话.这使他的父母和我们老师都感到很尴尬。我更是感到惭愧.因为我没能帮助他,我是他的老师,我有责任帮助他.如果我不能帮助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我还配做一个高级教师吗?于是我向他的父母了解情况.并请他们配合.以免对他的今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那截树枝     
有人习惯把父母比喻成大山,比喻成大树,因为大山用他结实有力的胳膊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给子女以依靠,因为大树用她浓郁的枝叶为孩子遮风挡雨。而我,却把父母浓缩成那一小截树枝。  相似文献   

5.
他出生于英格兰西部坎伯兰的一个贫苦家庭。因为经济拮据,父母节衣缩食才让他勉强念完小学和中学。他从来不讲究穿戴,不和同学攀比,因为他深知自己每一点学费里都渗透着父母的汗水。他对父母唯一的回报就是  相似文献   

6.
林鸿杰 《师道》2006,(10):41-41
据报载,一位正在上中学的儿子要去网吧玩游戏.因为父亲追上去责骂他,儿子便当街连连出拳殴打父亲。还边打边叫:“你骂一句,我打一拳。”这种对父母不孝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少见。例如:有的孩子在家里颐指气使.横行霸道;有的仅仅因为父母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有的因不满父母阻止自己早恋就置父母于死地……这些触目惊心而且频频发生的事例让许多曾经为子女付出过千辛万苦的父母感到震惊、尴尬和寒心.也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7.
我父母在农村,从小我天天看到的就是父母在干活,因此就学到了父母干活中的很多东西。比如父母勤劳,我肯定就不会懒惰,因为父母不容许我懒惰。小时候被父母打觉得不是耻辱的事情,好像越打越喜欢父母,因为父母跟你亲,他打完了还在你的身边。我现在就不敢打我的孩子,因为我一个月才能见他十天左右,我爱人带着孩子在国外,我每个月争取过去十天,打完了我就走了,孩子记住的就是我打他,没记住我对他的好。所以他就不希望我下一次再回去,因为一回去想到的就是爸爸打他。我总共打过儿子一次,有一次我回来问他想爸爸吗,他说  相似文献   

8.
石峰 《家庭教育》2007,(7S):85-85
小海今年16岁,他原本有个温暖的家庭。父母的呵护、奶奶的疼爱.使小海从小就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但小海9岁那年,他的父亲突遇车祸。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后来,小海的母亲因为不堪生活重负抛弃了他。这个9岁男孩自此从父母的掌上明珠.一下子沦落成没人疼爱的孩子,遭到如此重大打击的他悄悄地离开了学校。  相似文献   

9.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涵之先生是一个出道较早的书画家。他自幼喜欢书画艺术.上小学的时候就临摹了很多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因为喜欢书画的原因.家中父母给的零花钱也被他偷偷的买了笔墨和书籍。在学校,  相似文献   

11.
1.检查你自己的价值观念。你是否暗中感到失望,因为你的孩子没有显示出超人的天赋;你是否感到脸上无光,因为你的孩子有时显得很笨拙或没有别的孩子漂亮……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建立在父母根据他们的感觉和对他们的评价上。其实,孩子对成人没有用语言表达出的东西更加敏感。如果一个孩子坚信他的父母喜欢他,  相似文献   

12.
上帝教学     
有一个四年级的小猪猪数学很烂。他的父母每天晚上都陪着他读书,可是还是一点用都没有。他的数学分数还是一样地让人失望。绝望的父母决定给他转学到另一所学校。他们打算让他到天主教学校就学,在他们下决定以前他们考虑了很久.因为他们俩都不是天主教徒。他们环顾四周这所学校的读书风气似乎  相似文献   

13.
杨柳岸 《小学生》2007,(11):14-15
从盖尔出生的那天起,他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为他担心了。因为盖尔左手的尾指旁边多长了一根小小的第六指。盖尔的父母认为.这虽然不是什么病。但也跟畸形扯上了关系,将来可能会招致小伙伴的嘲笑。对盖尔的成长不利,所以等盖尔刚满一周岁。父母便把他带到医院.要求医生把盖尔多余的第六指切除掉。遗憾的是.医生告诉他们.至少要等7岁才能替盖尔做此手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谭女士的儿子今年读初二.最近这段时间。儿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很僵,经常因为小事而争吵。谭女士说,儿子从小就练钢琴.主要是孩子的父亲希望他学习一技之长.但也感觉到孩子的兴趣其实并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一、艰难创业,勤劳铸就致富路 姚连荣既有农民勤劳朴实、诚实守信的本色.又有青年人敢闯敢干,不断创新永立潮头的一股拼劲。姚连荣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八个兄弟姐妹,家里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帮助父母干农活。正因为家里的日子太穷,他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求富欲望,他多么希望年迈的父母和瘦弱的弟妹过上好日子,于是18岁做木工,24岁养鸭,  相似文献   

16.
一、个案基本情况男,18岁,住校,高三复读班学生,成绩中上。1.心理咨询的起因案主学习一直非常努力,但是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却非常糟糕。他回家后想好好放松身心,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复习,但是父母又因为他的高考失败、复读令家人丢脸等发生口角,于是他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心情,心情极度郁闷就提前回到学校。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50年代,他还是一名小学生。那时的韩国,因为连年战争,生活条件非常困难,大多数孩子上学的时候,中午都只能在学校食堂吃简单的面糊糊粥和咸菜。相对来说,他家里的条件要好一些.每天的午饭,父母都会为他准备一盒盒饭.里面有当时难得一见的米饭和炒肉等。  相似文献   

18.
《父母必读》2009,(6):139-139
好天气时带小婴儿出去散步,用小推车很方便.因为他很有可能在半路上就美美地睡着了。大多数父母都会为小婴儿“置办”一辆可以完全平躺的小推车。  相似文献   

19.
好猫与烂虎     
朱晖 《教师博览》2010,(8):35-35
有一个男孩儿.多年来一直是班里的差生。他非常希望能向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看齐,一度也非常刻苦。但成绩就是上不去。从小学到中学。因为成绩实在太糟糕,他被不同的学校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经过父母的多次恳求,一家很差的学校才勉强同意招收他.  相似文献   

20.
莉莉 《家长》2013,(8):56-57
杨杨已经上初二了,但是父母对他越来越失望,不仅仅是因为成绩一直上不去,而是因为他没有一心扑在学习上。他从来不逃学逃课,也不捣乱纪律,还很听话,老老实实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老老实实坐在家里写家庭作业,节假日的时候,家长给他报课外辅导班,他每次都去,辅导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他也做。但是父母发现儿子只是在做样子.,遇到问题并没有认真思考,也不愿意主动问老师和家长。从儿子看电视、玩游戏、与同学交往的积极性与聪明劲来看,父母判断儿子的智商没有问题,问题是人在学习,心却不在学习,父母不知道他整天在想些什么,他自己也不说。眼看就要上初三了,父母很着急却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