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认真阅读了《启功书法解析大字典》后,觉得受益匪浅。能学到启体知识,我们很幸运。通过对字典的学习,我知道了启功爷爷被誉为当代国学大师,书坛巨擘,文物鉴定专家。他从小酷爱书画,并且刻苦学习,始终不渝,终成一代书法大家。在我读学字典的过程中,我还认识了许多字,而且学会了大字典中启体范字的多种写法。其中,字典里面对每一个范字间架结构横竖撇捺进行逐字比较、分析,让我们更容易掌握。由此我想到,我们这一代少年得到这么多的知识,都是学习了前人发现的规律和经验。而现在,我们可以直接临蓦  相似文献   

2.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得到了一套我的老师——景舜逸先生编著的《启功书法解析大字典》。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这是一部集景老师多年心血的大乘之作,书中饱含了景老师对启功爷爷为人师表的敬仰,对启功爷爷书法成就的尊重,理解和领会。同时也知道了景老师在教我书法艺术技法的同时,更加注重教我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它蕴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因而书法教学不应只是单纯的"技法"传授,教育工作者应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协作、行为责任、人际交往、审美品格等教育,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经熟知诗句的基础上,引导细读,并理解诗句的意思,正确掌握“吟”与“晖”的写法与含义。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当代散文的经典作品,它真切地叙述了作者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流连中的世事浮沉和情感流变,渗透着浓郁的人生沉思和命运感悟,那真挚的情、澄净的思和深彻的悟不但有无穷的精神魅力,也给人深沉的艺术启迪。作家余杰曾把《我与地坛》称为“复调散文”,说它仿佛是一个乐队的集体创作,每个音符、每种乐器都在努力张扬自己的见解,竭力显示自己的意识:受苦、悲悯、  相似文献   

7.
认真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感觉朴实而真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学生的爱,这种爱和社会使命感深深感染着我。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艺术有着共通性、相融性,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诗歌、书法及其他艺术联系了起来。《二十四诗品》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契合及相互影响可以从意味与神采、天然率真与自然天趣、学养三个方面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审定通过的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在强调加强中小学生书法技法练习与指导的同时,特别重视书法文化教育在提升书法审美境界、增加文化自觉与自信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的血脉,书法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守文化先行的原则,坚持书写技能与书法文化教育并举,彰显书法教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史铁生曾经多次强调好的作品是诗,渗透着诗性,这既是他评价作品的标准,也是他自己创作作品的出发点。《我与地坛》感动了无数人,其中诗性的贯穿也是该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史铁生对“诗性”的理解出发,进一步探寻《我与地坛》的“诗性”所在,再一次感悟该作品的魅力,找寻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笔下的婴宁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婚前她出没山野,娇美、率真,不受礼教世俗的约束,表现了人性美与传统世俗的背离.但婚后进入社会的婴宁却变得“矢不复笑”“竟不复笑”,由天真烂漫的少女成了稳练持重、从容应世的少妇,充分说明人性美与传统世俗之间的契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婴宁性格的矛盾性正是蒲松龄思想矛盾性的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12.
师:多么美的字呀!但是,同学们,我们的字呢?我们活了十多年,还都是有名无字呀!遗憾不?生:遗憾!师:今天,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取个字,用来和同学、朋友交谈的时候相称呢?生:(非常兴奋)想!师:好的.我们今天就来给自己取字,而且是在连爹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够不够刺激?生:(跃跃欲试)刺激.  相似文献   

13.
父亲节在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今年的6月16日便是这个值得庆贺的节日。父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无论他们严厉或者温柔,唠叨或者寡言,优秀或者普通……我们都深深爱着他。我们是父亲最在乎最疼爱的人,无论我们调皮还是听话,漂亮还是普通,成绩好还是  相似文献   

14.
僧肇与苏轼二人更确切说应定位为中国思想史上的大家。他们的可比处首先在于二人分别生活在中国文化的两个繁荣期,均能创造性地吸收文化资源,建构一代学术。其次,在于他们先后传承、呼应,实现了对中华人格理想的建构,因此,他们是中国文化转型两跨越的两个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电影《催眠大师》是一部反映人物心理发展变化的悬疑剧情片,导演在影片中综合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詹姆斯"意识流"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来讲述人物的心理变化,进而完成了人物内心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6.
《所以》运用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来讲述故事。作者零距离的叙事情感,使小说的语言呈现出直白而张扬的特色。《所以》叙事视角与叙事语言的完美契合表现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视角的运用使叙事语言脱离了冷静客观而带上了鲜明的个人情绪,而且口语化的短句较多。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俄国文学发展中的一个崭新的阶段,他以无与伦比的高超的艺术技巧展示出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然而托尔斯泰最重要的革新还在于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由于他的独到的探索和惊人的才能,人的心灵——这个隐秘的、深奥的又是无比广阔的世界,得到了真切细致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再现.本文以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为代表,对托尔斯泰心理描写艺术的特点进行了简略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8.
张华 《今日教育》2008,(11):62-63
关于教与学的言说,无疑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对于一个以教师为职业的人来说,如果教学不能成为其尊严与欢乐的体验,不能成为其价值和意义的展现,那么,这不仅注定是痛苦的而且是荒谬的。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教育》自创刊以来,已经出满500期了,这是所有喜爱并爱惠于该刊的读和作值得庆贺的事。作为一分行业的机关刊物,能在当今愈演愈烈的商品大潮的冲击中,岿然不动,本色如一,平和不躁,谈而透雅,始终坚持“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办刊特色,赢得如此众多的阅读群体,殊为可贵。这与领导部门的正确决策和责任编辑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正>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在中国书法历史上,经典的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传颂的文学作品,如《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帖》,前者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颜季明而作,后者乃苏轼被贬谪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可见,对于书法作品,人们首先关注的是文字在记录语言之后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比如那千古名篇名帖《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