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YEHUA OWENS是一位美国孩子的妈妈,她给我讲述了作为家长参加孩子自然科学课的过程和感受。笔者深有感触,与我们班的孩子们分享,学生除了艳羡外,还有很多感叹。(以下楷体字为这位美国妈妈的讲述。)  相似文献   

2.
YEHUA OWENS是一位美国孩子的妈妈,她给我讲述了作为家长参加孩子自然科学课的过程和感受.笔者深有感触,与我们班的孩子们分享,学生除了艳羡外,还有很多感叹.(以下楷体字为这位美国妈妈的讲述.)  相似文献   

3.
一个真心爱妈妈的人才会真正爱自己。孩子感受父母的爱,也会更爱父母。为妈妈过生日,是孩子感受爱和奉献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张淑萍 《考试周刊》2013,(66):187-187
<正>【设计意图】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是世间最幸福的约定。为了让孩子更真切地感受浓浓的母爱,我特意设计了大班亲子综合活动:"宝宝,妈妈",邀请妈妈们一起来园参与幼儿的活动,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从哪来,真实地感受母亲孕育自己的艰辛,体验爱与被爱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陪玩种种     
远处,一位年轻的妈妈正挥舞着网罩替孩子捕捉蜻蜓,弄得披头散发,连鞋子都跑掉了一只。孩子在一边喊:“妈妈加油!妈妈加油!”本来是使孩子高兴的活动,却成了妈妈玩了。这种代孩子玩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因为孩子没有亲自参加活动,当然就感受不到玩的乐趣,也就失去了玩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父母应该是“引导者”,和孩子互动。指导者,顾名思义,就是不断地给孩子下指令,要他做这做那,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行事,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肯定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引导者则以开放式的态度,聆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并且以平等的态度去思考孩子的想法,这样的亲子互动,才会更紧密、更温馨。父母有时候不妨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试着体会爸妈的感受。例如平常都是妈妈叫孩子起床,现在不妨让孩子叫妈妈起床,让孩子体验一下,赖床对妈妈造成的不便。在…  相似文献   

7.
俞雪芽 《家长》2011,(8):47-49
只是妈妈的方法欠妥,她急功近利,一味地用权威压制孩子,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实际承受能力,才使母女关系恶化。  相似文献   

8.
正孩子幼儿园的生活结束了。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三年前:迈进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孩子第一次知道了自己要面对的世界,第一次知道了集体生活是什么样,第一次知道了校园、老师、同学,第一次知道了纪律、团结和友爱……"妈妈,我喜欢幼儿园,喜欢这里的老师,像妈妈。""妈妈,我会数1-100了。""妈妈,我又有一个新朋友了。""妈妈,我……""妈妈,我……"每天接到孩子时,听到孩子快乐的诉说,我们家长的心中都充满感激。孩子太多的第一次从这里开始,从这里懂得,从这里感受。  相似文献   

9.
天,还是那个蔚蓝色的天;世界,还是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门,还是那扇破旧的门。只是那扇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多了些灰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少了一个守护它的老人……老人是个寡妇,她的视觉世界是一片黑暗。她看不到日出,看不到鲜花,看不到一切的一切,她只能用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感受阳光,感受花香,感受世事的变迁。然而,上天并不都是不公平的,它“赐”给她一子。从此,她不再孤独,不再害怕,因为孩子就是她的“拐杖”,孩子就是她的“眼睛”。“妈妈,你怎么了?是生病了吗?妈妈……呜———妈妈,你不要不理我……”“孩子,妈妈没事儿,只是…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成长一直牵动着妈妈的心。我欣喜地感受着孩子——家中的小先生天天在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1.
哪个孩子没有在襁褓中听过妈妈的摇篮曲?哪个孩子没有在牙牙学语时,听过妈妈唱的童谣?虽然他们还不会言语,但已经懂得了妈妈用音符表达的爱抚,学会了从音乐中去想象,去了解世界。然而,孩子刚刚会说话,动听的音符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妈妈叽叽喳喳的言语。孩子还没来得及感受丰富的音乐世界,音乐就悄然逝去。“不能让孩子的听觉变得迟钝,要让孩子在捕捉音符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上海市荷花池幼儿园的邵黎柳老师从粗心妈妈手中接过这些孩子时,就断然下了决心。  相似文献   

12.
问题一“:你到哪里去了?”孩子去哪里了?他做了哪些事?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说说理由。妈妈做了哪些事?这应该是一位怎样的妈妈?说说理由。明确:孩子:①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摇摆跳舞——天真活泼。②悄悄地开放花瓣儿——为了默默地注视妈妈工作。③在妈妈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花香——让妈妈嗅到花香,沐浴后能感受温馨。④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爱妈妈,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⑤在妈妈拿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妈妈跟前,求妈妈讲故事——不让妈妈着急,依恋妈妈。可见“我”是一个活泼、可爱机灵、诡谲、热爱妈妈的孩子。妈妈:…  相似文献   

13.
导语对孩子一切经历的肯定,尤其是来自最亲近的妈妈的肯定,会给孩子无穷无尽的信心和力量。妈妈的认可是孩子认识自己、感受自己、肯定自己、丰富自己的力量的源泉。一个拥有强大的心灵力量的人会创造数不清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从正面和反面讨论了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讨论了妈妈对中学生上网应以开放的视角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指出孩子会受互联网的影响,与孩子的身心发展、自我认识以及对环境的感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许多游戏,如拍手歌、夹豆子、穿线、套圈、拍球都会提高孩子手的协调与运动能力,学绘画、学乐器也能大大提高宝宝手的灵巧性,为了让孩子心灵手巧,一定要多训练孩子的双手。当妈妈做事时,可让宝宝“帮忙”,妈妈理床,宝宝拉床单;妈妈摆碗,宝宝放筷子;在活动中,孩子会感受成功,得到乐趣。  相似文献   

16.
文章的成败,虽然并不完全取决于题目的高下,但是,题目之于文章,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是一位中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挖掘出的一个片断: 有一次我乘车到同学家。车上人很多。我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一个穿得簇新的孩子。一路上,这个孩子向妈妈要这要那,妈妈都满足他了。有一个无理要求,妈妈没有答应。于是,孩子便大哭大闹,大叫“妈妈坏!妈妈坏!”这使我突然想到,一些人当合理的要求得到满足时说“妈妈好”,而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又说“妈妈坏”,这不正象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吗?  相似文献   

17.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两者关系密切。挫折情境导致挫折感受。挫折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包括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也有不同的表现。对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想要玩具,妈妈却把它收起来了;或者他想吃肯德基,妈妈不允许,这些都可能导致他有受挫折的感受。面对挫折时,年幼的孩子通常是以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俞雪芽 《家长》2011,(Z2):47-49
只是妈妈的方法欠妥,她急功近利,一味地用权威压制孩子,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实际承受能力,才使母女关系恶化。学生:老师,您救救我吧,我快痛苦死了。我想喊、想叫、想摔东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位妈妈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每天坚持给孩子拍一张照片,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在一次摄影展中,这位妈妈展示了孩子一到五岁的照片,最后获得了最佳摄影奖。感动大家的不是这位妈妈的摄影技术,而是她的毅力和决心。有个幼儿园小班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发现班里有个叫媛媛的孩子有些特殊,个头比同龄孩子矮小,嘴巴特别大,性格内向,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个典型的唐氏综合症儿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08,(5)
亲爱的娟子姐姐:小时候觉得跟妈妈相处很快乐。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妈妈变了,变得脾气暴躁,心情不好时就会冲我吼一顿。日子久了,我越来越反感。我觉得妈妈根本不了解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感受。怎样让她理解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