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手机短信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作为目前人际传播的流行方式 ,手机短信在运行实践中也逐渐担负起大众传播媒介的角色。相对其他媒介而言 ,手机短信较好地实现了“随时随地传信息”的现代传播理想 ,并对传统传播学理论产生了冲击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传播的社会影响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机短信息服务简称手机短信(Short MessageService(SMS)),是GSM网提供的一种服务。由于每次传输信息的长度受到限制,为140×8Bits=160×7Bits,也就是说70汉字(16Bits编码)或160英文字符(7Bits编码),这样的消息长度很短,称之为短信息或短消息。于1992年诞生于英国的手机短信,在短短十年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中国目前拥有手机用户1.46亿,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城镇地区18岁至60岁的手机用户中近四成用户收发过各类短信息,从内  相似文献   

3.
金艳 《今传媒》2011,(7):98-99
本文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用于写作研究中形成的系统写作理论,分析写作实践活动中手机短信的文本功能、特点及规则。其文本功能主要体现为知行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文本特征表现为文体的跨类兼容、语体的灵活开放、风格的丰富多样;其写作与传播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前提是重视中国人交流模式中以接受者为中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基于网络和数码技术的新型传播方式,手机短信具有多元传播、社会动员和政治参与的功能。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短信传播效果,探讨新型传播在信息控制背景下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萌 《新闻界》2005,(6):140-140,145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的诞生。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通了(SMS)服务.发出了中国第一条短信。直到今天,手机短信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在这五年中,它迅速被国人认可并接受,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和娱乐工具。短信传播给传统传播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冲击,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形成“点——点”、“一点——多点”的交互立体传播模式;对传统“把关人”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短信传播中信息的流通处于真空状态,特别是随着短信息转发速度的提高,信息会以几何级数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事件开启了手机短信流言传播“新时代”的话,那么2008年的“四川广元橘子生蛆”案则无疑是给这个时代投去了一枚重磅炸弹。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的“蝴蝶效应”理论也在手机短信流言传播中被展示得淋漓尽致,由此,手机短信成为流言传播温床的双刃剑性质毕露无疑。面对这种现象.如何理解、分析和合理控制便成了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的崛起与小众化传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瑛 《当代传播》2005,(3):54-56
短信是一种主要用于人际传播的媒介,基于其自身的特征以及它与互联网相生相容的关系,短信的崛起将会加速目前业已存在的传统大众媒体小众化的趋势,并引领人类社会步入到一个小众化传播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汤劲 《当代传播》2007,(5):74-75
近年来手机短信开始承担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媒介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为公益广告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手机短信公益广告有着存在的意义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1日,厦门市政府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告知市民PX项目停工。2007年4月到5月,"海南香蕉有毒"的短信在全国各大城市流传,导致海南香蕉价格暴跌。一段时间以来,手机短信传播的消息正呈现泛滥之势,考验着政府对于公共信息的管理以及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修辞文本的语境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机短信修辞文本内部存在各种形式的语境差,这些语境差产生了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调查数据、访谈、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对手机短信交流中的误读现象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对于手机短信的误读,除了从发信者和接受者的两端来寻找误读原因外,还要把误读现象放回到传播流程中来认识。理解有时并不是对作者原意的理解,也无法实现对于文本的完全理解,因为人不能摆脱自身,完全把自己融入另一个理解对象。误读本身亦是一种特殊的理解。误读一般都是脱离(或没有看懂)短信文本,按照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境来对短信进行解读,于是读出了与原意迥异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和立勇 《新闻界》2008,(5):67-69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手机短信的新闻传播效能,正被日益发展的手机多媒体功能所淹没。现阶段对其新闻传播效能的研究和利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冒进的功利主义思想,所以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已有功能的效能,亦是对新媒体深度开发的一种表现。因此应充分发挥手机短信传播新闻的优势,尤其在对通讯相对落后地区的新闻传播,及在重大事件新闻传播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持节 《新闻界》2008,(3):96-98
新媒体技术更新非常快,与其相关的业务发展也异常迅猛,社会在因此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有时候,与其带来的效益相比,负面影响更加引人关注。尤其是"黄、假、坑、俗"等不道德现象大量涌现,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稳定,放大了新媒体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手机短信使用者的总体数量和人均短信发送总量均显著高出欧美国家,手机短信在中国人群体中的高使用率、短信人际传播在中国人际交往中显示出的强渗透力和持久热度表明,跨文化心理是研究中国人手机短信人际传播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中西方面子观的比较入手,透过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解读,对手机短信人际传播及构建的人际关系特点进行分析。面子在中国人际交往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手机短信人际传播中有着特定的表现,本文就较为突出的两点作相应阐述:一、短信人际交往的纯文本优势——说话"绕圈子";二、"面子"与短信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5.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迅速成为人们对数字技术讨论的热点。当虚拟交往抢夺和占据了现实交往的时间与空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消弥,使得人际交往的面对面在场无法实现,自我与他人日渐疏离。基于"元宇宙"概念,重新思考人际交往"在场"的意义和价值。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最大的差异就是人们与自我以及他人的疏离,如何摆脱自我认同的危机,跨越人际交往的困境,仍是"元宇宙"虚拟交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高效、迅捷,“食用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的谣言衍变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公共危机——“谣盐”事件。本文通过对这次事件的分析,探讨手机短信在此次“谣盐”事件传播中的新特点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从手机短信的发展看大众传播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到2002年,仅中国移动短信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据零点调查公司在中国10个城市、9个小城镇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地区18-60岁的手机用户中,有40%以上的用户收发过短信息或享受过短信服务。  相似文献   

18.
手机短信:传播大众话语的一种新载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澜 《当代传播》2008,(6):70-71
手机短信的兴盛,使其开始作为传播大众话语的新载体,在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收发手机短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渐渐由原来的电信增值服务演变成一个信息渠道与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0.
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由于其融合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模式,因此成为媒介社区中的主要信息传播形态.如果说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1.0的话,那么大众传播和聚众传播则依次是人类传播2.0、人类传播3.0.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不仅将营造更加辉煌的媒介景观,而且将广泛地影响日常生活、传播机制和社会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